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研究分析

2020-01-06 07:55李琪
银幕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功利性网络文学创作

李琪

摘要: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保证了其作品能够贴近读者,通过市场机制对作品进行优胜劣汰,从而使得网络文学能够一直焕发出生命活力。然而商业化终究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起到激励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原动力,并且给作者提供创作创作的物质基础保障的同时,同时也不免让网络文学创作开始带有功利性。

关键词:网络文学;创作;功利性

一、过分注重其商业性而忽略其文学性与社会性

早期的文学网站在没有建立其商业化盈利模式之前,网络写手在互联网上的作品创作,基本是抱着没有功利性的,即时是诸如依靠《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作成名的痞子蔡,在谈及他的成功经历时,也自嘲到自己上网写小说的感觉就像不穿鞋的奔跑,最初所追求的动机无非就是一个爽字,而之后在网络上的突然爆红不过是意料之外的“擦枪走火”。当早期网络作家们抱着情感宣泄或者自娱自乐的心态进行创作时,网络文学所呈现的是一种自由化、草根化的先锋文学形态。他们的成名是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逐渐被大众认可的一个既偶然又必然的趋势,如痞子蔡就被人戏称为“大时代下的被动式偶像”。随着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第一代网络文学作家纷纷转行,或从网络文学创作转向传统文学创作,如安妮宝贝;又或从作家转为编剧,如宁财神……这使得网络文学创作者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断层期。而随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网络文学作者,伴随的是网络文学商业化模式的逐渐成熟。V工P付费阅读模式、版权后期发……各种商业利益的诱惑让这些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带有了明确的功利性与目的性,点击率与人气成了衡量一个网络作家成功与否的标准。网络文学发展越发成熟,创作者的这种功利性倾向就越强,网络文学创作早已不复早期网络文学作者单纯宣泄情感或自娱自乐的创作心态,更逞论传统文学中“以文载道”、“咏物言志”的情怀了。网络文学,对于创作者而言,演变成了流水线上制作的文字产品,能够靠它换取经济层面的利益,是创作的终极目的之所在,而其中的文学性与社会性几乎消失殆尽。

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趋势,影响的不仅仅是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理念,更影响了网络文学平台的生存状态。以在网络文学发展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榕树下”为例,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谈到创办榕树下的理念时,说自己最初的初衷是想通过这个网络文学平台,倡导一种“生活、感受、随想”的文学创作方式,使文学通过网络这一快捷的载体真正变成了大众的文学。正是秉承着这种使命感,榕树下才会最早作出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合的尝试,也才有1999年至2001年邀请知名传统作家担任评委的网络文学大赛。但这种理念也使得榕树下在2001年之后网络文学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运营举步维艰,在2002年朱威廉不得不把榕树下网站转卖给贝塔斯曼,最后几经易手,经过欢乐传媒后最终被盛大文学收购。尽管在谈到榕树下被盛大收购时,朱威廉希望盛大不要将榕树下过度商业化,不要成为第二个起点中文网,让榕树下网站能回归以往纯文学的创作氛围。当然在大的商业化趋势下,显然只能事与愿违,榕树下在只保留了少量纯文学创作板块的底线下开始了大幅度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如果说榕树下至少还能在商业化与纯文学化之间求得一个微妙的平衡,结局尚属不错。那么其它一些早期的纯文学网站就没有榕树下幸运了。几乎与榕树下同一时代建立的几个早期有名的文学网站,清韵书院、西陆文学早已停止运营,白鹿书院网站运营惨淡;而于2003年成立,曾获得过中国十佳最佳潜力文学网站、中国原创文学PK大赛十强、中国出版年会原创类文学网站全国第七名的纯文学网站若雨中文网,也因无力维持运作而涉嫌盗版,于2012年被关停。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纯文学原创网站唯有2005年成立的掃花网(原名风雅洛阳文学网),但在经历了20092010年短暂的辉煌之后,其也在迅速没落。正是由于网络文学商业化的冲击,逼得国内几乎所有纯文学原创网站要么转型,要么死亡,无一幸免。

正是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为网络文学创作者以及原创文学网站找到了生存之道,但也正是由于商业化的泛滥,使得摆在创作者与文学网站面前的只有唯一一条道路,市场与点击取代了传统文学中的出版把关,变成了限制网络文学真正自由化的栓桔。而网络文学作者与文学网站动机的功利化又反过来加剧了网络文学商业化的倾向。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程,并衍生出了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其它问题。

二、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的整体下降

首先是作者创作心态的浮躁。前面已经谈到了,随着网络文学商业运作模式的日益成熟,商业化程度的口益加剧,作者创作的动机就越发具有功利性。在网络文学诞生早期,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造就了网络文学创作门槛低的特点,因此出现了大量草根作家依靠一作成名的案例,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作者痞子蔡原本是水利专业博士生、《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在从事专职写作前,也从事过广告美工、软件编程、国际贸易等诸多非文学创作行业。这些非专业作家的成名,给大量网络文学读者造成一个错觉,就是不需要专业的写作技能,只要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输入,就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写作获取丰厚的回报。加之对于文学网站来说,增加一名普通作者对几乎不会增加网站本身的运作成本。所以各大文学网站也乐于看到作者数量的增加,甚至有意促进这一趋势。几乎在所有主流文学网站,都设置有一个名为“签约编辑”的兼职职位,其唯一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发掘有创作欲望的普通网友成为网站签约作者,在网站上进行文学创作,签约编辑的报酬按照成功签约作者数量比例进行提成。因此“依靠网络创作就能轻松赚钱”这一思潮泛滥于网络文学创作者之中,并造成了近年来网络文学作者以及作品基数的极速上升。至2012年第一季度盛大文学的最新统计报告,其旗下七大网站作家数量已突破160万,而原创文学作品则有近600万部。众多作者怀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网络文学创作领域,未经过对作品的深度构思便开始用键盘创作。这种创作方式在网上有一种形象鲜明的比喻,叫“挖坑”。而在“挖坑”后,把整个作品完成的过程叫做“填坑”。由于网络文学作品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受众反馈迅速即时,所以许多作者在匆忙挖坑后,当发现读者反应不理想,不可能给自己带来可能的经济回报时,便会马上中止创作,造成了大量所谓有头无尾的“太监文”的出现。而由于网络文学作者的金字塔层级分布(以盛大文学为例,能取得巨大经济回报的所谓人气网络文学作者占整个网络文学作者数量的比例不到十万分之一,位于金字塔顶端。越往下走作者收入越少,而群体数量越多,位于最底层的是数以百万计毫无收入的网络文学作者),绝大多数作者得不到任何读者认同,也不能获得经济收入,而这个趋势随着网络文学创作者群体的不断扩大日益加剧。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大创作环境下,造就了作者浮躁的创作心态,最终导致大量网络文学作品质量也是难以保障的。

与传统小说不同,由于其特殊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及快餐文化的特点,读者点击率成为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而对于一部网络文学,要提升点击量,除了依靠内容吸引读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依靠作品的量来取胜。这个所谓的量,一是指“作品更新量”,即创作速度;二是指“作品内容量”,即作品篇幅。

其实由于互联网特殊的创作平台以及快餐化的文学氛围,网络文学诞生早在初期,就呈现出了平均创作速度远远快于传统文学这一特点。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创作时间也只有两个月零八天,却完成了三十四集将近六万字的连载。而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加之网络文学创作心态的浮躁,导致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剧增,在数量以百万计算的网络文学作品面前,无论是读者还是文学网站编辑,都没有时间与精力对作品质量做深度判断。而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尤其是还不具备知名度与读者人气的新作者而言,就只能通过增加自己作品在读者面前的曝光机会,不被其它海量作品所淹沒,才有获得读者人气和编辑青睐的机会。当主观的作品内涵、质量、精彩程度等难以成为衡量标准时,就只能通过客观的数据一一作品更新字数来量化。事实上,在各大文学网站的首页,都会有一个最新更新作品列表。作品更新频率越快,每次更新字数越多,就有越多的机会通过更新列表出现在网站首页,增加被读者关注点击的几率。而且各大文学网站编辑也会对更新速度更快的作品进行首页推荐、特别推荐等奖励。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创作变成了码字速度比拼。一般说来,一个成功的网络作家,平均日每口创作量要在6000字左右,当遇上“井喷”时期,甚至可以达到每天数万字的创作量。在2012年以3300万版税收入名列2012年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第一位的张威(笔名“唐家三少”),平均每天可以创作1万字左右,一年下来即是300万字。而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其从2006年7月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到2009年7月离开起点。三年时间,一共创作了94万字左右,平均每年30多万字。这种创作速度放在传统文学作家中已经算高产作者了,但是单从创作速度方面来说,他与其他成功网络小说作家相比没有任何优势。所以《盗墓笔记》在2009年之后不再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转为通过以纸媒为主的平台发布,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创作后期已经感觉到网络文学创作对“量”的畸形追求让他压力过大,并且降低了作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阳友权.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 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功利性网络文学创作
调查
Jazz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关于现代大学生文学阅读倾向的思考
防守压倒一切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