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中 白晓荣
摘 要:人才资源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而地方高校作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从完善保障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健全激励机制、把握外部政策等四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趋缓、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地方高校必须谋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建立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1]。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的创新发展来支撑,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企业的创新发展来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有充足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支撑,而地方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地方高校的人力和技术支持,企业也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区域经济也不可能实现稳健的发展。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必須依赖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同时,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来适应企业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地方高校也无法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更不可能培养出符合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必须依赖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共有高校53所,其中呼和浩特市24所、包头市5所、鄂尔多斯市4所、乌兰察布市3所、通辽市3所、锡林郭勒盟1所、阿拉善盟1所、巴彦淖尔市2所、赤峰市4所、兴安盟1所、乌海市1所、呼伦贝尔市4所(截至2019年6月1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由此可见,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主要集中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占全区高校总数的45.28%。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17 289.2亿元,其中鄂尔多斯市3 763.2亿元、包头市2 951.8亿元、呼和浩特市2 903.5亿元、赤峰市1 549.8亿元、通辽市1 301.6亿元、呼伦贝尔市1 252.9亿元、锡林郭勒盟813.9亿元、巴彦淖尔市813.2亿元、乌兰察布市764.5亿元、乌海市495.9亿元、兴安盟472.5亿元、阿拉善盟283.3亿元(数据来源于《2018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由此可见,呼包鄂地区是目前推动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且各盟市间生产总值差异很大,最高的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是阿拉善盟,极差达到3 479.9亿元。呼包鄂高校数量占全区高校总数的62.26%,呼包鄂GDP占全区GDP总量的55.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数量和教育水平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出更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可以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稳健增长。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很多地方高校都把创新创业教育类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拓展课,所有专业都设置了相同的课程,不同专业间课程设置尚未做到差异化管理、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比如,内蒙古农业大学将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列为选修课,内蒙古工业大学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指导列为必修课,内蒙古财经大学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发展列为必修课,内蒙古师范大学将创业指导列为选修课且是线上课程。教学内容(案例)的针对性不足,很难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师资力量普遍紧缺,师资队伍不稳定,任课教师一般为经过短期培训的辅导员,或者由经管类课程教师兼任。关键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地方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未能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发挥专业特长,凸显民族特色,导致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创新意识淡薄,创业能力弱化,可持续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在供给方整合闲置资源(产品或服务),在需求方不断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体验。共享机制不仅能实现资源的优化匹配,而且能降低边际成本。比如,校际间师资力量、仪器设备、实践基地、科研平台等资源的共享不仅提高了供给方的资源利用效率,而且降低了需求方的资源使用成本。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基本上是没有全面对外开放,甚至地方高校内部的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实践平台都未完全开放共享。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健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四,高校创新创业活动与社会资源、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通道尚未全面打通。政府作为连接地方高校与社会(企业)资源的桥梁,应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目前,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在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方面给予的支持力度较大,但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还未完全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政府和市场配置的社会资源与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通道尚未全面打通。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坚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导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针对一些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人才的需求脱节等问题,按照“分阶递进、贯穿始终、深度融合、联合培养”的工作思路,加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侧重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三结合,从完善保障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健全激励机制、把握外部政策等四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坚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导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完善保障体系,形成育人合力。完善的保障体系是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组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开发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其次,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或者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形式引进“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对初创企业提供经费支持和融资服务,资助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比如,内蒙古农业大学设立了30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扶持专项基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2]。再次,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以“职言不讳生涯论坛”“校友论坛”“经管讲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二课堂的形式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让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进驻创业孵化园,校方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服务,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把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新创业、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最后,要提供指导服务,由创业导师对创业学生提供咨询及指导服务,包括融资、经营管理、市场调研、法律咨询等服务。除此之外,政府、社会机构(或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只有政府、社会和学校从不同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并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服水土”“接地气”、适销对路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产教融合。地方高校必须结合区域内的支柱产业、特色资源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较好地服務于区域经济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畜牧业优势显著,其支柱产业包括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等。高校要以所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体现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人才的适应性[1]。按照“深度融合、联合培养”思路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比如: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校企(内蒙古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动物科学专业,共构人才培养方案,共享优质资源,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创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3.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健全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激发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和内在动力。建立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使学校与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氛围[3]。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表彰奖励在“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比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每年预算15万元,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中来,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制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带动了学生创新创业。
4.把握外部政策,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地方)政策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可以通过配置社会资源来解决地方高校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地方政府对于地方高校的政策支持、经济投入以及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地方高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4]。《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要简政放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强化创新创业政策统筹,细化关键政策落实措施,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健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尤其是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95.35%①)必须精准掌握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并利用好相关政策,使其在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地方高校可以通过申报省部级“众创空间试点”,争取开展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支持。
总之,创新创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的差异,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各地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合地区特色,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达到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37-39.
[2] 张卫中,白晓荣.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3] 由晓霞.地方农业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2):58-59.
[4] 常静,张旭凤,孙杰.地方高校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7,(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