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嘉钰
摘要: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实质上是对生态空间不同角度的研究,景观生态重建指的是在景观设计中,利用废矿、废地的生态环境,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来进行设计,使得生态资源再利用。对于这种有许多废矿、废地的矿区废弃地来说,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对于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要遵循景观生态学所提出的原理,从分类、建模、可行性分析来按步骤进行设计,提供合适的条件,最终进行废地重建,实现生态平衡。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重建;矿区废弃地
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理念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所决定的,是一种为了达到设计地区的生态平衡,提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科学性设计。具体采用的方式是生态模拟、区域规划、可行性分析来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后期评估的保障,景观优化就可以改善地区生态,总结出各种实际性设计方法,最终达到地区生态平衡这一目标。
2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理
对于矿区废弃地重建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有2种解释:第1种是在矿区开采的同时进行重建,在开采过程中就已经设计好了重建的具体规划与设计,这样做不仅节省了设计时间,还能把对环境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第2种是已经开采结束,面对的是过度开采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所做出的重建设计。第1种模式的主要任务交给了矿区开发者,在开发的同时进行废矿设计规划。总而言之,矿区废弃地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困扰是环境破坏的不可修复性损伤,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滥用资源、不合理开发所产生的恶果,这也是研究景观生态学来重建废地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废弃地景观生态建设的首要目标。矿地的过度开采会破坏土地,损坏地区生态平衡,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进行重建设计。所以,对废弃地进行景观生态重建是理论到实际的具体行动,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细节人手,按步骤实施。
3矿区废弃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现
3.1目标规划
对于废弃地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需要建立的是一个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再生的一个系统。依据现存矿区的实际环境情况与特点来说,大多数废弃地还是以农业为主。主要的趋势是建立生态农业并且运用矿区的一些基础建设相辅相成,有的还以旅游业为特色设计。通过以上的主题规划,使废弃地的周围环境生态效益有所提高,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达到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3.2功能规划
景观生态系统主要包含3个方面:环境、生物、文化。对于环境来说,在进行废弃地规划的时候主要是达到环境的一个生态平衡,现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多,對于废弃地区的景观区域,主要的目的是进行环境保护。对于废弃地区,可以规划为牧业、渔业、耕作业、果林业等。发展农业也是对废弃地再开垦的主要方式,通过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有利于改善土地环境,使土壤中的有机物更多,有利于循环利用。
对于农业来说,植物的生产,水产业的水生动物等,都是为了使整个生态系统能更好地自我调节,物质能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重新开发废弃地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是当今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一种措施。
对于文化方面,结合矿区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人文等的不同使废弃地重新改造,建造成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区域。例如,有的废弃地就改造成了旅游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系统。一部分废弃地被重新复垦为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风景区,但这只是一部分,并不全面,只能作为地方产业的一个辅助,并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3.3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相对于功能设计来说,是更加具体的,也是对功能设计的深化。结构设计相当于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理解与划分,而结构设计相当于在功能设计划分好的几个区域再深入具体地设计。对于单元的规划从其自身的性质入手,确定其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和功能设计不一样,矿区废弃地的结构设计不会从全部景观生态系统的方面进行思考,概括出大体的功能特点,确定土地复垦的目标,而只能对于有直接特征的结构,使各个系统相互配合。也就是对于结构与单元的方式要找到一个空间连续并且有主要特点的地方,将不同的区域看作是不相同的景观设计类型,再对这些不同的类型深入分析忉。
耕作的类型主要适用于废弃地面积较大的区域,也是废弃地复垦的重点研究方面。采矿后大多数的土地会产生负地形或者是平缓的地势。对于耕作的这部分土地,大部分的粮食类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对于经济类的农作物主要是种植棉花、花生等。将耕作的土地、村庄、工厂等连在一起的河流、树林、道路等具有廊的特性,而填充在其中的基底具有斑的性质。就像不同的农业景观设计一样,但是在实施前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此结构设计适合凹陷或是下沉不均匀分布的土地,使高的地方积水较少或者没有,低的地方产生积水较多的高低相连的废弃地。采取“挖深垫浅”措施方法,地势较低的部分就蓄水养鱼开展渔业,地势较高的地方就填土种田发展农业,种庄稼或者是开展畜牧业放养牛羊,从空间方面展示的是田塘相间,功能上表达了农业渔业的相互补充的生态格局。通常,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于池塘周围,如果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可以种菜,如果水质较差适宜种粮食,部分地方建造畜牧场,在系统中建成以池塘的花草、蔬菜、粮食为主的同心圆环,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这种方式把池塘中的渔业、农业和畜牧业3个方面更好地结合一起,使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建造成一个全面的符合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由于地下水水位较高,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地表塌陷而产生积水。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利用水位来进行养殖活动,在积水较深的区域进行渔业的养殖,在积水较浅的区域进行水面植物的种植。从整体上看,各区域水陆相连,塘塘相近,又激活了养殖产业链,通过水塘带来的正面效益,为地区生态增添了新的活力。这种水体共生的新型经济形式适合动植物混养,构建微型生态圈,提高了养殖业竞争环境,树立了新的行业发展方向,最大程度利用了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实际废弃区域不仅是上面所说的类型中的一种,一般是几个类型结合在一起的景观恢复。有时会在几种不同类型的连接处产生新的结构类型。在全新的类型中,村落主要分散在较大的水面边缘部分,畜牧业的养殖场、农作物加工厂等都分布于村庄的边缘部分,养殖场旁边是一些农田树林等,大水面主要连接田地与池塘的部分,打造种植生产加工运用为一体的消费模式。在渔农牧各方面连接的基础上,向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向发展,能够综合全面地经营发展。
(收稿: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