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杰
摘要:我国盆景历史悠久,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受到文学、诗歌、雕塑、园林等艺术的影响。盆景的立意布局构图的高下,直接影响到一件盆景作品的成败。从盆景创作之前在材料选择、加工技法、造型结构、裁剪取舍等方面综合作一系列的思考分析,以此来提高盆景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盆景;创意;手法
在盆景的创作过程中,为了提高盆景艺术的诗情画意,需要熟练掌握盆景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练习总结经验,再努力提高创作者的学养、功力、生活、人品。总的来讲,累积的元素越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掌握的越娴熟,盆景创作时就有更多的创作自由空间,目前,盆景创作中有以下几种艺术手法一直在被运用。
1以少胜多、繁简相宜
布局时,每一材料处于合理位置,还要根据要表现景物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大胆剪裁,突出重点,去粗存精,高度概括,把自然景物中最美的部分表现出来,做到以“繁中求简,以简胜繁,繁简相宜”,使欣赏者产生“片山多姿、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它以少许的水象征江河湖海;以一块纹理俱佳的山石来象征名山大川,是精神层面的享受。树木盆景在造型时,就应按造型要求大胆裁剪,一般中下部适当疏朗、简约一些,树木顶部适当丰满、繁复一些,这也是植物生境所致。树石盆景无论山石驳岸、山石点缀、植物组合都要讲究空间和疏密的关系,该紧凑的绝不疏朗,该疏朗的绝不密闭。山水盆景主体山峰组合时无论纹理变化、山体轮廓线、植物种植、山脚岸矶等,相对变化较大,反之客山就较简约。在山石布局上,一峰一峦,一礁一滩都要慎重,做到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
2以形传神,意在笔先
物体的外在形态决定形状,则内在的灵魂是精神和意境。通过造型来表现精神内容和“形神皆备”是绘画对意境的追求,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同样也是盆景艺术的最高意境。作为可触摸可通过视觉来辨别的形,则是具象的物质;附和在行上的精神物质则是抽象的。无论是悬崖式还是曲干式造型都是盆景之外框线,是盆景的外部表现特征,属于形式方面的;盆景的诗意,这是属于内容方面的,这就是“神韵”。所以在制作盆景时,要抓住盆景的形象特征,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不要一味模仿盆景的形式而落入俗套。比如具有潇洒挺拔、高大雄偉、直上云霄的气势是直干造型的韵味;挥洒自如、游走自然是蟠曲式盆景的气韵;一倾千里、奔流而下犹如蛟龙探海则是悬崖式的意境;双干式如兄弟携手扶老携幼之格调,这些都是神形所合一的写照。盆景就是通过各种造型和观者对盆景作品的理解,来表达各种意境,即盆景的“神”,只要形神高度融合,才能完美诠释盆景作品的诗情画意。
意在笔写,就是说在创作盆景时要对素材多方位认真观察,就树木盆景而言称相木,对山水盆景来讲称相石。凭借最佳形象的观察和主观感受,达到“胸有成竹”。对先立意再创作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构思,然后制作自然神速。如果不先构思,而冒然动手,那么心中无理念就会造成心手不相符。
盆景创作更是如此,这种“意”贯穿作者创作的全过程,而使观赏者感到物自尽而意无穷。盆景创作思想初衷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盆景创作之立意,大体有2种构思方法:一种是依据所得的素材来进行构图设计,也所谓因材造型,即主观从命客观;另一种是根据主题来构思,然后再选择材料,即客观从命主观。
3以丑托美,巧拙互补
在艺术表现上人们往往只知道巧是一种美,而不了解“丑”与“拙”也是一种美。古人语“丑”到极致即为美,就要求创作盆景时立意构图要与众不同,有独特的个性。作为山石之“丑陋”实为石之形姿各异,千态万状;树木的“古拙”则为表皮的斑驳和树干的凹凸不平。其实“丑”与“拙”都是不同于一般的美,在创作盆景时树木盆景中迂腐的枯桩和蓬勃的枝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枯桩的苍老“丑拙”更加衬托了树桩盆景的旺盛生命力。山石盆景中,在主体布局时主峰的石质、纹理、峰型轮廓等都要求尽善尽美,所用的材料都是优选级的,然而配峰的选材则相对要逊色一些。盆景中这样的配置对比强烈,以客山的“丑”来充分突出主景的优美。
4直中求曲,平中出奇
盆景的形式其实是由线条构成的,不同的线条构成不同的面和体,然而曲线比直线更富有装饰性,直线有阳刚之美,曲线又体现阴柔之美,盆景作品能够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则作品更加完美,构图就比较完美。传统的五大流派中,特别是扬派盆景讲究“一寸三弯”,也就是要求盆景创作时每根枝条都要做到以弯曲为美,避免出现平而直的线条。
在树木盆景直干式造型中,主干是直线为刚性美,然而到顶部时主干出现弯曲,枝条出现下垂,体现柔性美,就树皮鳞片而言也具有不规则曲线美的特征。按枝条的角度来讲,直角是刚性美,大角度是柔性美。长方形景盆则有刚强之美,圆形景盆体现了阴柔之美。因此充分利用刚和柔的艺术表现,使二者在主干弯曲中有机结合,就会产生出奇不意、刚柔兼备的艺术效果。
根据透视原理,远处的山看不清植物;远处的树则看不清枝条的出处;远处的人物则看不清面部特征,说明远处的景物的轮廓线是柔性的。在用斧劈石布局高远景时,山体相对是刚性的,可以适当在山腰处种植植物来软化山体;在制作峭壁式山水盆景时,峭壁处是相对直线的,刚性的,可以在峭壁边栽种劲道的小植物,来打破山体的直线刚性美。平远景布局时,山体连绵不断,曲折萦回,开阔的水面平静幽远,远处的山体若有若无,充分体现江南烟雨茫茫辽阔旷远的意境,近处再配置几株大小不一的直干植物,更加突出曲直和谐、平中出奇的感觉。
5主景凸显,宾主有别
在绘画中有主体,在盆景中同样也有主景,主景是盆景中的主要形象,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是重心所在。配体处于次要的地位,是主体的陪衬,是为主体服务,盆景布局时主体是成败的关键。如果盆景有主无宾,盆中布局单调而少变化,有宾无主,则松散又无气势;宾主不分,主体不突出,则平平淡淡,毫无艺术感染力。盆景布局时,主山要起众而立,为全组山峰之首,高度、体量取胜。群山在高度、体量上都要和主山拉开距离并和主山相呼应。布局时,要先确立主山之位,放置的位置一般不适合在中间,放在中间过于均衡,通常侧位摆放。群山位置因主而定,远近大小,阴阳向背,左右起伏,山体环抱,均为突出主山,以达众星拱月之效。
6不等边三角,静中有动
等边三角给人以均衡之美,是一种对称的形式,然而自然的东西绝不会都是整齐划一的。盆景讲究的是自然之美,盆景布局忌对称,忌金字塔排列,忌一字列队,忌正三角形构图,忌平头齐脚,忌等高,忌等距等齐,就是为了达到“不齐之齐,齐而不齐,才是美”的要求。盆景的主峰偏于一侧布局,配峰在另一侧,达到“不齐之齐”的要求。但由于主峰高大,体量较重,会给画面有不稳定之感,所以要在另侧配置配峰、远山、礁石等配体,利用杠杆原理来打破对称、对等的呆板布局,主山和配峰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在“变化中求得均衡”。
树木盆景构图时,外轮廓线同样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在种植配盆时,如果是长方形盆时往往也偏于一侧种植,忌种植在花盆中间位置,采取这样的布局同样是为了取得“动感和均衡”。
以上对盆景艺术创作手法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虽然盆景创作手法和中国绘画、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盆景是有生命的活的艺术品,要在实际操作时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才能创作出诗情画意的盆景佳品。
(收稿: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