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1-06 03:37周淼李腾丁旭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态价值保护机制经济价值

周淼 李腾 丁旭

摘要:资源环境已成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国家发展的新战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资源,还维持着生态平衡。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从历年来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在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的保护机制,让森林成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物圈的健康和谐的有力保障,并为今后森林生态系统在持续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可持续发展;保护机制

追溯到石炭纪与二叠纪,蕨类植物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内陆沼泽森林,鳞木和封印木高度范围在20~40m,直径可达1~3m;晚三叠纪、侏罗纪及白垩纪,苏铁、银杏、松柏类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自然资源,能够为社会提供丰富构成大面积的植物林、针叶林;进入晚白垩纪和新生代的第三纪,乔木、灌木、草本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进而形成各种类型的森林。

工业革命后,人类对森林资源利用范围和强度不断增大,造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全球气候变暖、土地退化、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难以估计。由于森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拥有着无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对于其开发与创造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m2、森林蓄积151.37亿m3、天然林面积1.22亿hm2、蓄积122.96亿m3,人工林面积0.69亿hm2、蓄积24.83亿m3;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其广阔的森林面积构成了较为复杂的植物体系,高等植物32800多种,其中50%~60%为我国特有品种,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约2800种,灌木5000余种;裸子植物11科34属240多种。依据往年数据分析得出: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升高;天然林面积蓄积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上涨,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现。但是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仅仅排在世界第115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45hm2,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人均森林蓄积10.151m3,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由于征用林地的增加,局部地区乱垦占林问题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压力也急剧上升。人工乔木林蓄积量仅为49.01 m3/hm2,生态功能指数为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全国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却占52%,而宜林地中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不难发现森林资源仍呈现出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特点。

我国森林分布主要是受纬度、经度和垂直梯度地带的影响,表现多种林带分布类型特点,以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为界限;向西是高原、草原、荒漠,向东为森林主要分布区,降水≥400mm。各类带概况如下:

1.1雨林和热带季雨林

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和海南全省,年均气温20~27%,降雨量达1200~2200mm,该地区森林占全国面积的3%,是我多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型和地区。

1.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从北回归线向北,到秦岭、淮河一线,占全国面积的25%,年均温度15~22%,降水达800~2000mm,我国主要的集体林区分布与此,并且已有上千年的人工林栽培历史,经济林和竹林基地就诞生于此,如湘、鄂、黔的漆树、油桐;浙、赣、桂的油茶;闽、湘、赣的毛竹等。

1.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缘至辽宁、青海一线。年均温度8~14%,降水达500~1000mm,阔叶林有杨树、栎类等,针叶树为油松、华山松、赤松、柏树等,是森林分布最少的地区。

1.4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北至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长白山,此处是我国主要的林区之一,降水达500~1000mm,年均温度0℃以上,森林类型有:阔叶树有栎类、桦树、榆树、杨树等,针叶树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等。

1.5寒温带针叶林森林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海拔平均1100m,年均气温0℃以下,无霜期90~120天,降水350~550mm,森林主要树种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等,原始针叶林被破坏后,形成桦、栎类次生林,其中白桦最多。

2森林价值

2.1经济价值

生物质能源是生产“木质煤、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的重要再生生物能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推广使用无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促进林业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推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就目前把基本废弃的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收集起来,将会有4亿t资源量替代化石燃料。可见,生物质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目前发电供热对煤炭的需求和石油进口的依赖度,缓解能源危机;另外,生物质能源可以为林业创造相关新型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经济类树木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多用于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2017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13万亿元,商品材总产量8398.17万m3,各類经济林产品产量继续增长,达到1.88亿t,其中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基地,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44.42%,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25.28%,西部地区是中国造林的主战场,占全国造林面积的53.52%。

森林生态旅游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其获得的经济价值为经营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也提供了资金保障,也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而产生间接经济效益。因此,森林生态旅游促进了森林资源良性循环,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与宏观经济的提高。如自1982年我国的第一个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成立以来,国家森林公园已增至897处。

2.2生态价值

2.2.1涵养水源。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清洁水源的原产地,在自然界水循环中起到着很大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地高7~8倍,一片0.67万hm2的森林相当于一个1.34万hm2的水库,降雨时,森林的树冠截留65%的雨水,35%变成地下水;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mm的降水;在有林地区,年降雨量2000mm时,其水分消失量仅为50mm。大部分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有渗透的能力,对径流起到调节作用;森林土壤中有许多穴缝和孔隙,它们不仅是水的涵养库,还为森林土壤中的水提供流动通道,可以使森林地段的径流缓和与均匀。

2.2.2保持水土。土壤是森林植物生长赖以生存的营养库。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供植物吸收,使其种子在土壤中顺利进行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成长后的森林植物对土壤起到固持作用,植物冠层可以阻拦降水,削弱降水对森林土壤的冲蚀影响,森林地下植物可阻拦地表径流和蓄积雨水,使雨水下渗到森林土壤而减少地表的径流冲刷;森林植物的根系能够固着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主要原因是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胶结着土壤,使森林土壤固定,增强对雨水的耐冲刷性,减少土壤崩塌与泥石流发生,土壤生產力得到保护。

2.2.3防风固沙。森林植被在其防风范围内可使自然风速降低40%~50%,从而削弱风的携沙能力,由于每1hm2防护林能够保护100余hm2农田免受风灾的效果。试验表明,林地只要有lcm的枯枝落叶层覆盖,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知名的塞罕坝已拥有7.47万hm2人工林,共4.8亿棵树,林木总蓄积量为1012万m3;有效阻止了蒙古草原的沙地南移,为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作出巨大的贡献。

2.2.4调节气候。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温度、降水和气流而影响气候变化。植物蒸腾作用改变云量、水蒸汽量和降雨量,作用大气热量和辐射的交换,表现为夏季林地内的月平均最高气温比林地外最高气温低0.6℃,实现调节流域性和区域性气候;同时森林中的气候取决于森林类型与森林状况,树叶阻碍空气交换、遮挡太阳直射,从而为许多物种提供适应的光线、温度、湿度等生存条件。森林还是天然“氧吧”,lhm2的阔叶林一天光合作用后可以释放0.73t的O2,地球上60%以上的O2由陆地上的绿色植物产生;植被也正是通过固定大气中的CO2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此外,植物叶片可以杀菌吸毒、抑尘滞尘、释放空气负离子等,在净化大气污染和保持空气清洁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2.2.5保护生物物种。除人类起源于森林外,世界90%以上的物种与森林有关;热带雨林更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拥有着200万种物种。森林可以创造生物繁衍生息与生存的环境,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提供条件,避免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物种的灭绝。森林环境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等基本层次,有的简单、有的杂乱交织,给予森林拥有地球上最大的基因库的可能。

3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我国已把它定为基本国策之一,在《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中指出: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依靠新科技,实现森林长远发展,在应用技术方面加强研究,提高良种树苗的培育水平,在监测方面,利用现代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调查、动态监测、数据分析等,能够即时了解森林环境的现状;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模式,做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使之精确化、科学化;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改造传统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开拓木材产品的新用途;完善林业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立法原则的创新改革,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其次监督退耕还林工作,退耕还林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对周边环境能够带来巨大变化,认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治理、统筹规划、积累经验,注重实效;开展林业部门和其他部门协调合作。

4保护机制

2017年全国发生森林火灾3223起,受灾面积24502.3hm2。受森林类型、森林的演替阶段、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诸多不定因素的影响,火灾是威胁我国森林健康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原始森林多分布在边远地区,人少交通不便,林火管理较为薄弱;另外大面积的次生林遭到反复破坏,疏密不均,出现杂草丛生现象,增大了易燃性。森林火灾多集中在东北和西南林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林区较为严重,属于全国一级火险区,对此做好消防防治工作,总结国内外森林火灾教训,利用卫星实时监测。我国同样是森林病虫害多发国家,每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都在800万hm2以上,占总森林面积的8.2%,相关林业部门应采取植物免疫、物理、化学多种防治措施,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一批新型技术,确保无病虫害隐患;发展混交林解决树种单一问题,提高植物环境抵抗力。

5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在环境危机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生态经济所带来的效益,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到保护机制中,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收稿:2019—10—25)

猜你喜欢
生态价值保护机制经济价值
完善园林植物保护机制初探
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