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准脱贫中劳动力转移之作用

2020-01-06 03:34张瑜
新西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牧民劳动力攻坚

张瑜

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来,新疆社会经济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南疆深度贫困地区克州阿克陶县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切口,打开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在克州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社会文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作为南疆连片贫困重点地州和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集特困山区、边境地区、深度贫困地区、整体贫困地区于一体,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重点区域。克州所辖三县一市均是国家级贫困县(市),其中阿克陶县是克州贫困村最多,贫困人口最密集,脱贫最困难的“硬骨头”。

阿克陶县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典型的边境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致贫因素复杂特殊,扶贫成本高,脱贫攻坚任务不可谓不难。

在对阿克陶县精准脱贫调研中,笔者发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助力阿克陶县精准脱贫的重要因素。截至2019年底,阿克陶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302元,比上一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4396.5元,第二产业经营净收入447.8元,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960.98元,外出劳务工资性收入2496.85元,外出务工不但能使农牧民收入增加,而且对农牧民生活和精神风貌的作用巨大。

农牧民口袋鼓了,经济效益显增强

阿克陶县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总人口23.05万人,辖12个深度贫困乡镇,102个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村83个,县域整体贫困面大,致贫原因复杂。而“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是实现农牧民快速增收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从2007年第一批农民到内地务工以来,有组织地内地劳务输出累计达到3.1万人次,劳务总创收约10亿元。为有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阿克陶县多措并举,一方面积极开辟疆内外劳务输出渠道,与广东、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6个省份20余个用工单位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劳务协作关系,组织“订单”输出,例如与无锡新日电动车厂、江阴君兰西域等企业开展“1+x”劳务合作;另一方面,依托产业园区、农村经济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等民生工程用工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2020年以来,阿克陶县有组织内地转移就业24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64人。截至目前,内地用工企业达18家,务工人员在岗1832人(江西179人、广东629人、福建611人、浙江352人、江蘇44人、北京17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老百姓思想变了,扶智扶志同步走

自1994年阿克陶县被列为国家“八七”攻坚计划,阿克陶县就一直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国家、自治区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扶持和帮助下,从资金、税收、收费、补贴、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医疗、教育、技术、就业、社会保障、产业发展、抗震安居等各方面进行扶贫帮困,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深程度的帮扶养成一部分农牧民躺着等饭吃的懒惰思想,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喊穷哭穷、好逸恶劳的现象逐渐隐现,不仅如此,有些人甚至把“贫困户”“低保户”作为自己的“安保屏障”,让一部分贫困群众误以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吃低保,只有哭穷喊穷才能吃穿不愁。究其原因,有前期基础工作的失误和失职,同时也暴露出扶贫工作中的问题,重“输血”轻“造血”,当政府像保姆一样全方位替贫困群众做好各种打算和保障后,也就造就了不少懒汉。农忙时节,基层干部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当地的农牧民在墙角树下晒太阳躲阴凉,闲谝唠嗑,本来就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多了一层“理所应当”。近几年阿克陶县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视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注重激发农牧民自身想要富的意识,大力宣传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幸福生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劳动力转移就是给农牧民打了一针“强心针”,通过学习培训,学到一种技术,掌握一门手艺,在疆内疆外务工劳作,通过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赚钱养家,脱贫致富,非常励志,这是从意识上挖穷根,断穷路,彻底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也推进了阿克陶县脱贫攻坚上台阶。

移风易俗新生活,文明之路众人行

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在外打工改变了他们以往落后的生活陋习,比如吃自助餐不浪费,出行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勤洗澡、勤换衣、讲究个人卫生;遵纪守法,不乱丢垃圾,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不占小便宜,使用文明用语,加强行为规范;注重夫妻生活健康安全等等,养成讲文明、守规矩、爱健康的生活方式。回家后,他们的行为方式会影响带动家里、周边邻居及亲朋好友,比如近几年农牧民盖安居房会自己设计房间的布局和功能,自觉改水、改灶、改厕、改圈,进行人畜分离,屋内设置单独卫生间,安装太阳能或是电热水器,拆炕睡床,置办沙发、电视柜、五斗橱等家具,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家庭还买了电脑拉了网线,乡村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农牧民文明意识得到加强,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文明行为逐渐养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家乡我助力,脱贫致富不落后

在外地城市工作生活的农牧民亲身经历了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推动各种广场、公园、休闲乐园、活动中心、旅游度假场所的发展,不断提升着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这些经历刺激着农牧民想要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

阿克陶县巴仁乡库尔干村的阿卜杜拉·艾孜孜在务工结束回到故地选择当一名村干部,致力于建设美好家乡,他说:“出去以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城市那么漂亮,生活那么方便,家乡那么落后,我一定要把生我养我的故乡建设好,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与他想法一致的返乡人员积极参与到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广泛开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的美丽乡村建设,以“三建三带三创”活动评选“十星级”村镇,着力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村庄美化,环境净化,成为农村建设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并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为美丽家乡助力添彩。

爱学习爱奋斗,文化润疆细无声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市场要素对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就业机会、就业稳定、工资收益、福利待遇、生活质量、防风险能力等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正比递增效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技能的不足和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导致其一进入劳动力市场,就被竞争排挤到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差、劳动力流动性高、失业率高的二级市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意识到“没文化真可怕”,惟有“知识改变命运”,上学可以走出乡村,学习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高水平、长时间的教育可以提高家庭收入、拓展就业空间、有效减少贫困发生率,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近几年,阿克陶县党委政府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积极引导宣传“小手牵大手,一起出大山”的教育扶贫专项计划,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消除能力贫困、精神贫困、观念贫困。通过正面引导,使贫困农牧民清楚认识自身不足,营造终生学习氛围,增强自信,提升农牧民人力资本,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自主创业谋发展,劳动致富不独享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发展,一些外出务工的农牧民看到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选择返乡自主创业,例如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合奇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帕夏古丽·克热木自2006年开始先后带领膘尔托阔依乡农牧民585人次外出务工,先后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帕夏古丽·克力木劳动致富的故事被搬上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大讲台,弘扬正能量,鼓励更多的人外出务工,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增加收入,而不是靠低保政策。

还有一些农牧民自主或由村集体组建农村合作社,抓住中央、自治区惠民工程的好机遇,引进投资,引进项目,形成“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养殖,助推脱贫。例如阿克陶县皮拉力乡苏鲁克村投资近4000万元,与新疆畜牧科学院在阿克陶县小微产业园建立了驴产业“产、学、研”院企合作技术精准扶贫示范基地,探索贫困户入股代养模式,村委会采取“买一头、奖一头”的方式,激发贫困户养驴积极性,构建技术研发、育种、繁殖养殖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市场产品加工,回收等产销体系,按照每头母驴产奶6个月,每天至少产奶1.5公斤计算,可助贫困户增收1.35万元。

总之,通过数据对比和实地调研,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劳动力转移增加了阿克陶县贫困农牧民的家庭收入,使贫困农牧民学会技术技能,提升家庭人力资本存量,激发内生动力,树立自信,劳动力转移改变了贫困群众世代相传的陈旧传统观念,淡化宗教影响,正风肃源,有效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劳动力转移可以让外出务工脱贫致富的人现身说法,激励广大贫困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先富带后富,一同共享改革发展红利;阿克陶县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在克州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社会文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成为维护克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强基石,也必将在今后为实现新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工作总目标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鄢圣文.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2]王秀芝.二元結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张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方经济差距影响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4]杜书云.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收益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5]张好收.《我国农村劳动问题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09年8月.

[6]刘雅,买买提沙力·买提肉孜.立下愚公志,寻路万重山——新疆南疆四地州纪行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J] .中国民族,84-87页.

[7]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统计局编著.克孜勒苏年鉴[Z].河南匠心印刷有限公司,2020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张 瑜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党校社会经济研究室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新疆经济、南疆经济、克州口岸经济、地方特色经济和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农牧民劳动力攻坚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攻坚脱贫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