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红
近日,有美国媒体发表了一篇大意为“中国冲击导致意大利政治右倾”的新闻报道,竟然认为是中国经济的冲击和中国移民的涌入等因素促使意大利右翼政党得势。这种观点有意夸大中国因素的负面影响,忽视了造成意大利国内政治变化的内因和最为重要的外因,带有明显的误导性。
近两年,意大利政治的确呈现右倾化趋势,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右翼的联盟党和意大利兄弟党快速崛起。尤其是,打出“意大利人优先”口号的联盟党势如破竹,自2018年年初至2019年年底,其民意支持率由不足15%攀升至33%,最高时曾达到37%。在短短两年内,有如此大比例的民众转而支持极右翼政党,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政党和左翼政党无力在短期内改善国内经济社会现状,而右翼政党的煽动性宣传以及在某些领域的强硬立场恰好迎合了民众的不满和愤懑情绪。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意大利的国际竞争力开始下滑,经济陷入低迷,公共部门效率低下、劳动力市场僵化、养老金支付过于慷慨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凸显出来。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意大利经济社会陷入二战结束后最困难的境地,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青年失业率一度高达43%。此后,该国终于启动拖延已久的结构性改革。然而,结构性改革见效慢,又直接触碰到不同群体的既得利益,因此引起民众的强烈抵制。
自2016年年底前总理伦齐发起的宪法改革公投失败后,该国的结构性改革便陷入停滞。在结构性改革缺失、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的背景下,以联盟党为代表的极右翼政党在宣传中夸大外部因素的影响,将本国的经济社会问题归咎于外来产品和移民的冲击,既迎合了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民众继续回避改革提供麻醉剂。
此外,近两年意大利右翼政党崛起还与欧盟财政紧缩政策在该国遭遇水土不服和欧盟在难民安置问题上的应对不力密切相关。自2011年被卷入欧债危机旋涡后,意大利即被欧盟要求实施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紧缩措施有助于改善公共财政状况,但是在经济衰退与低迷时推行难免会抑制经济复苏,加剧失业等社会问题,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弹。对此,右翼的联盟党持强硬反对立场。在难民安置问题上,联盟党的态度更加强硬,将“意大利人优先”的口号落到了实处。特别是,在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联盟党党首萨尔维尼任内政部长期间,意大利实行了关闭港口和关闭难民安置点等空前严厉的措施,并且不惜与法国发生外交冲突,逼迫欧盟落实难民分担政策。这些举措遭到国内传统政党和欧盟层面的诟病,却获得了更多意民众的支持,成功地将萨尔维尼本人塑造成维护意大利国家利益的政治强人。
综上可见,意大利国内经济社会存在的诸多痼疾,加之欧盟的一系列政策在该国遭遇民意反弹才是近两年该国右翼政党支持率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如果一定要将意大利政治的右倾归咎于欧盟之外的其他因素,那么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美国推动“阿拉伯之春”进而导致中东北非难民大量涌入欧洲才是最不该被忽视的外因。
实际上,从经济上看,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重构,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经济体都需要加快自身改革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对此,意大利政治家和民众应有更清醒的认识,美国媒体亦不应混淆视听。意大利是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加工出口是其经济生命线,其经济发展前景系于与外部世界的合作,经济民族主义的道路行不通。
中意两国于2019年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这已表明意大利更多地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视为机遇而非挑战,更多地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虽然目前该国极右翼政党支持率较高,但是在经济上敌视中国并不符合意大利的国家利益,相信任何一个理性的政党和政治领导人对此都会有基本的认识。▲(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