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女性文化的精神特质

2020-01-06 18:16:53王凤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精神

顾 娟,王凤华

(1.湖南女子学院 科研处,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女子学院 女性发展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湖湘女性文化是形成于湖湘大地上的区域文化,是历代(包括现代)湖湘女性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具有地域文化和性别文化的显著特征。我们研究区域文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当是要按照中央与国务院两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在弘扬与传承我们各自区域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构筑当代地方人文精神上着力[1]。湖湘女性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既受到了传统湖湘文化的深沉浸染,又有着女性与生俱来的特点,近代女性还不自觉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逐渐形成多方面的精神特质。

一、自强不息的独立根性

自古以来湖南就有“四塞之国”之称,后有重山,前有大泽,被视为蛮荒之地。古代湖湘大地本土的少数民族较少受到中原主流文化的影响,在生存、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等方面都未开化、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故这一文化子系统具有顽强求生、敢于冒险、独立不羁的草野精神特质。

湖南人“主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夫之,老先生力主“独”而不赞成“众”。钱基博在其《近百年湖南学风》中云:“吾湘之人,厌声华而耐艰苦,数千年古风未改。惟其厌声华,故朴;惟其耐艰苦,故强。”[2]“独立根性”是湖湘文化中独特的个性,经过了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带有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特质。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湖湘女性具有自强不息、独立不迁、敢为天下先的襟怀和英雄气概。

革命的母亲葛健豪(蔡和森、蔡畅之母)、女权运动领袖唐群英、辛亥三杰其一秋瑾,被后人并称为潇湘三女杰。葛健豪善于教育子女,培育出了四位中央委员,她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除此之外,向警予、杨开慧等的英雄事迹,都是“独立根性”精神的深刻体现。

湘人无奴性,湖湘女性亦具有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品质,她们敢于冲破世俗、解放自身。向警予拒绝湘西地方军阀周则范的求婚,而后与蔡和森结为夫妻,一时传为佳话。女作家白薇在六七岁时就被母亲一手包办订了婚约,十四五岁到了婆家,为摆脱婆婆无休止的打骂和欺辱,她先后逃离到衡阳、长沙,最后到日本求学,争取妇女解放依旧是她终生奋斗的目标之一。她们极具新思想,是自创风气、浩然独立精神的典型代表,其思想和行为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敢为人先意味着开拓创新、革故鼎新、勇于担当、勇往直前。敢为人先大致含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革故鼎新的变革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湖湘女性敢为人先的体现之一是具有大胆的创新意识。江永女书是世界唯一尚存的女性文字,既包括女书文字,又包括女书作品及其吟唱。女书作者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在几千年的父权制度下,她们以独特的形式诉说女性的快乐与忧伤,勇敢的将自己的苦难写出来、唱出来,这是女性在争取话语权的独特方式,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中华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为争取女权而斗争,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湘绣名家廖家惠出生于湘绣世家,她勤学苦练,独创了平掺针、打籽针等,“技艺精湛纯熟,博采各家之长,敢于创新针法……敢于突破人物画之禁区”[3]。

湖湘女性敢为人先的另一体现是革故鼎新的变革意识。五四时期,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一度走在全国前列,这得益于湖南有一批敢于向传统文化发起挑战的觉醒了的女性。她们大多有过留学经历,或在国内接受过先进的教育,率先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衡山籍的陈撷芬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也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年轻的女主编,作为上海《女学报》的创办者兼主编,她批判妇女自身无所觉悟的封建思想,她宣扬女权、提倡女学,要求妇女独立、男女平等。

湖湘女性敢为人先的另一体现是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有关学者统计了近代中国历史上50位杰出女性,就有10位是来自湖南[4]。被誉为湘中三女杰的女革命家秋瑾、女权运动领袖唐群英、革命的母亲葛健豪,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我国第一位全国妇联主席蔡畅、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员王灿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九三学社的发起和创始人之一劳君展、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等,她们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深沉而炽烈的家国情怀、强烈的救世担当、艰苦卓绝的努力,为国为民前赴后继。

在近代文坛,湖湘女性同样勇于探索、敢于尝试。20世纪初的陈衡哲是我国第一位用白话文创作的女性。被毛泽东赞曰“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的丁玲,是20世纪我国文学史上数一数二的人物。湖南女性文学在中国和湖南各个变革时期的发展都体现了一个顺应时代的创新精神, 包括思想创新、观念创新、艺术创新、文化创新[5]。

改革开放后,湖南女性再次走在时代前列: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公办女子普通高等学校——湖南女子学院。以李谷一、宋祖英为代表的歌唱女湘军,以刘璇、龚智超为代表的奥运女湘军,她们都是敢于走在别人前面、走在时代前面的典型代表。

三、心怀天下的大爱情怀

提到湘女,人们便想起“多情”二字。湘女的“多情”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指爱国主义情怀,二是指对妇女阶级的友爱,三是指爱情。湘女的爱是心怀天下的大爱。

湖湘文化向来推崇以屈原、贾谊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优秀爱国主义传统。湖湘女性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拥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五四时期,湖南各地的妇女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抗战期间,湖南女性组建抗日团体,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湖南妇女“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赶制军装、棉被、鞋袜”,把钱“捐献出来购买飞机、大炮”[6],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投入这场战斗。

近现代以来,湖湘女性不仅支持“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的湘军男儿建功立业,而且以“心忧天下”的大爱情怀投身于大浪滔天的革命洪流,使湖湘大地成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女学兴起的策源地之一[7]。一大批倡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女界英才,怀揣对广大受压迫妇女的同情,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将一生奉献给了妇女解放事业。这一时期的湖南妇女运动在很多方面引领全国妇女运动的走向,对于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湖湘女性的爱是多情而伟大的爱。在今天的岳阳君山,流传着关于舜帝及其二妃凄婉的爱情故事。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也让后人扼腕叹息。她们将爱情的忠贞与国家民族的大义融为一体,将个人的情爱与崇高的政治信仰融为一体,多情且伟大。现代“烈女”杨开慧被国民党逮捕后,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作诗道:“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四、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

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女性文化是在男性文化的奴役下形成的一种不平等的文化。在男权文化的笼罩下,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和牺牲从未能与男性相提并论,整个社会将女性的贡献视为自然的、自觉的。女人之为女人,是后天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男女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的不平等所造成的[8]。

千百年前的湖湘女性就已经拥有了最朴素的男女平等意识。江永一带的女书文字承载了湖湘女性文化最早的记忆。这里的女性不甘于自己的权利被男性无情地剥夺,她们采用男人不识的女书互通心迹、诉说衷肠,她们要求自立自强。女书无疑体现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强不息、追求平等的精神,蕴藉着湖湘女性文化强烈的创新品质和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

中国女性的觉醒稍晚于西方。鸦片战争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的产生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女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影响,它形成于维新时期,至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时期日渐成熟。西方思想的输入,带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物,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进入到全新的境界。在这段时间里,一批湖南女子在西方民主思潮的感召下,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高举民主主义的大旗,疾呼男女平等,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代女性追求进步与解放的共同心声。1904年秋瑾在日本留学时便参与创办《白话报》,并任主编,归国后又创办了《中国女报》,以渗着血泪的文字讲述妇女缠足、包办婚姻的耻辱与痛苦,力倡妇女独立、力争自由。中华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为争取女权而斗争,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革命母亲葛健豪是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被当时舆论界誉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

文学是作者心声的文字表现,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20世纪初的湖南女作家已经深刻意识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女性作为公民应有的自尊自信,秋瑾、陈衡哲、丁玲、谢冰莹、袁昌英、白薇等湖湘女作家创作的女性意识鲜明的文本就是体现。以女兵文学蜚声文坛的谢冰莹,以战士的姿态闯入文坛。20世纪的文坛对自己被冠以“女”字极为反感,20世纪30年代,上海某杂志因出版一期女作家的专号,向丁玲约稿,丁玲毅然拒绝:“我卖稿子,不卖女字。”以丁玲为代表的湖湘女作家,用自己的文字和行动,争取更广泛的男女平等。

在社会动荡的近代社会产生的湖湘女杰群体,以卓越的成就向社会证明了女性的才华和能力,同时也宣告了“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社会的终结,预示着真正“男女平等”的新时代的到来。

五、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经世致用,概而言之,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经邦济世,学以致用。这是中国儒家的一种优良学风,也是湖湘文化的一大突出特征。战国时期的屈原、贾谊被贬湖南后,其学问与现实政治问题融为一体。直到宋代,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父子开始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主张学术的目的是“明体”以致用。

湖湘士人屈原与王夫之都具有抵抗特质,而且王夫之除了具有抵抗精神外,还满怀对汉民族的深深忧思,这种从忧思精神对他日后的反清复明来说是具有指引意义。近代湖南涌现了一个星光闪耀的女性群体,她们充分吸取了王夫之等先辈的抗争精神内涵,又有效地结合时势对抗争精神进行适当改造和升级。秋瑾于1904年5月赴日本留学,同年秋归国并在上海创办《白话报》,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向警予在法国留学期间,经常与同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讨论中国革命的前途、道路等问题。1921年回国后,她全心致力于妇女工作。1927年八七会议后,又积极为组织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力量。生于平江县文武双全的革命烈士胡筠,以“神枪手”之名勇冠黄埔四女杰之首。1925年,胡筠积极投身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武装革命期间曾指挥多场著名的战斗,她从实践中总结出拦腰截尾,打敌消残,敌进山,我下段,敌分散,我集中,敌去河东,我往河西,我忽东忽西,时隐时现,积小胜为大胜等游击战术。

经世致用的精神为近代湖湘女杰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学风环境,同时湖湘女杰也是经世致用学风的积极践行者。她们大多学贯中西,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关心民族危亡、同胞命运,积极投身于政治实践、社会变革,这是近世湖湘女性文化的精髓,也是以政治为人生第一要义的女性革命群体精神特质的显现。

六、结语

湖湘女性身上体现的是典型的湖南人精神,尤其是近代的湖湘女性,凝结着湖南女性为民族独立、妇女解放、国家振兴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独立自主、敢为人先、心怀大爱的情怀氤氲相继,先进的性别意识、经世致用的学风,湖湘女性一直在践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实施湖南省创新发展、文化强省战略过程中,女性的参与、女性的创新创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与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精神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拿出精神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