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玉米丰产种植与管理研究

2020-01-06 18:13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耕密度玉米

李 峰

(毫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涡阳 233600)

1 精耕整地与合理的轮作

1.1 精耕整地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科学整地工作非常重要。因为玉米的植株高大,对水肥的要求比较高,因而水肥的质量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虽然玉米对土壤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但良好的土壤条件依旧是玉米健康生长的基础。在地块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土壤疏松的砂壤土,该种土壤的有机含量比较高,同时保持水土的能力比较强。在选择地块之后还需要精耕整地和适当的灭茬增肥,在入冬前可以进行深耕,深度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同时还应该重视保墒。

1.2 合理的轮作

玉米在种植的过程还应该重视科学合理的轮作,及时地进行换茬工作,可以采取不同的作物轮流换茬。在轮作的过程中科学的采取措施控制土壤中的养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为促进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此外,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连续多年种植玉米,而是科学的轮作,除了玉米之外,还可以种植适合安徽地区生长的其他作物。

2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直接受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因而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种子的质量格外重要。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耐密耐高温、高产、抗病强、抗倒伏、株形好以及后期能更快脱水的种子,最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当地土壤、环境、天气、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种子之后对其进行精心的挑选,去除残种、碎粒种子等,留下大小一致、外表光泽的种子。此外,还需要及时的晒种,为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奠定基础。同时适当采取种子拌药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影响。

3 适时播种

3.1 播种时间的选择

种子的播种时期非常的重要,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保证种子的发芽。玉米播种前需要关注土壤的温度,只有在土壤的温度达到种子发芽的温度后才能播种,此外在播种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土壤的墒情及玉米品种等情况,最好一次性播种完成,保证玉米苗的整齐。

3.2 播种密度的控制

玉米的产量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会有非常大的区别,通过多年种植及收获的总结分析,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每亩玉米的产量就会表现出一种先增产后减产的态势,增产与减产两者的分隔点就是最好的玉米种植密度,这种玉米种植密度,会使玉米达到产量最大化。同时在播种的过程中要重视土壤的温度、墒情等,一般情况下,应该坚持洼地后播、壤土先播的原则,播种中最好一次性播种完成,保证玉米苗的整齐。科学的种植密度不仅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还能够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单个玉米的重量。此外,在播种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深耕技术,科学的深耕技术能够使秸秆在土壤中充分的熟化和分解,为种子的出苗提供健康的土壤环境。在播种前一天需要晒种,播种之后要进行灌水,之后科学的施肥,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锌等复合肥。在播种之后出苗之前需要科学的除草。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苗期

玉米苗的耐旱能力比较强,在一般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灌溉。但是一旦发生严重干旱的情况需要及时的灌溉,尤其是苗期要控制好水量,采取微灌或者滴灌的方式。玉米在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有黏虫、蚜虫和地老虎等。为此,应该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措施防治病虫害,通过氧化乐果乳剂喷洒芽心能够有效的预防地老虎。用速杀丁或辛硫磷制剂能够防治黏虫。此外,在玉米苗期需要科学的消灭田间的蚜虫等害虫。

4.2 拔节期

4.2.1 追肥

在播种之后的二十七天需要进行追肥,每亩可以施用碳酸氢铵55kg(或者尿素25kg),磷酸钙45kg,氯化钾35kg。

4.2.2 中耕除草

在中耕的过程中重视深度的控制,在五厘米到八厘米之间最适合,此外,中耕的深度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即苗旁浅,行间深。科学中耕能够促进新芽根的发生,同时促进土壤的疏松,保证通风。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进行中耕能够避免土壤中水分流失情况的出现,雨涝天气进行中耕能够提高土壤的温度。

4.2.3 清除分蘖

玉米在拔节之后,因为营养条件较好而出现分蘖的情况,分蘖一般不会结果穗,应该及时将分蘖拔出,为增产和增收奠定基础。

4.3 喇叭口期

4.3.1 施肥

该时期的施肥主要有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需要挖穴施肥。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的肥料比较多。如果是玉米晚熟品种的话需要科学的处理氮肥。此外,该阶段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应该保证玉米充足的水分供养,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如果严重缺水的话将影响玉米的授粉工作。

4.3.2 中耕除草

该时期的中耕需要保证六厘米到八厘米的深度,其对排灌和防止倒伏意义重大。

4.3.3 化学防倒伏

如果玉米密植的话将造成倒伏率大大提升,为此,采用化控防止倒伏非常的关键。现阶段,化学防倒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该种方式能够保证植株生长健壮,同时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此外,该种手段还能够改善根系情况、茎秆增粗,也有利于抗倒伏。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注意药物使用量,需要结合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的使用量,对长势弱的植株进行喷洒药物,矮株不能喷洒。其次,在晴天进行药物的喷洒。在喷洒药物的四个小时内没下雨的话能够产生药效,否则需要重新喷洒药物。再次,使用药物的药量需要科学的控制,需要单独使用药物,不能与农药和化肥等同时使用。最后,在喷洒药物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大风天气的话需要及时戴上口罩。

4.4 抽雄、吐丝期

4.4.1 补施粒肥

进入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一生中积累能量,孕育种子的时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时刻,该时期应每亩追施尿素15~30kg,主要是为了增加籽粒的重量。

4.4.2 旱涝

该时期需要保证田间不积水,同时土壤表层疏松和湿润。如果灌水过程中发现倒伏情况的话需要及时的扶起,尽量降低因倒伏带来的减产影响。

4.4.3 隔行取雄

通过科学的去雄能够降低植株养分的流失,同时增加粒重,在一定基础上改善光照条件,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在去雄的过程中重视时间的选择,在玉米尚未开花时进行。如果太早将造成叶片带出,如果太晚的话将影响去雄的效果。在抽穗的过程中应该隔行去除雄穗,为提高玉米的授粉奠定基础。

4.4.4 病虫害的防治

该阶段还应该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使用氧化乐果加上敌杀死,同时配合一定的水溶液进行喷雾,该种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治蚜虫和玉米螟等害虫。此外,在该阶段也是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最佳时期,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双效灵。

5 适时收获

科学合理的收获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非常关键,如果玉米收获太早的话将造成籽粒灌浆的时间不够,降低籽粒的重量,从而造成玉米的减产。经过调查发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之间的籽粒产量来自灌浆期间。如果灌浆期长的话产量将提升,此时应该适当的晚收获,不仅能够增加灌浆度,同时也能提高玉米中淀粉的含量,并且营养物质也将增加,从而实现高产的目的。为此,在玉米的苞叶变黄十天之后进行收获最适合,千万不能早收获。可以说适合的收获时机不仅影响籽粒的重量,同时也能使籽粒比较均匀,含水量比较低,在有利于存放的同时还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6 相关的实验验证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通过多年分析知道,不同的种植手段和措施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密度>追肥>基肥,说明这些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密度的影响比较大,而基肥和追肥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将影响高产。在控制密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即应该将密度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一旦密度过大的话将影响玉米的生长,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与此同时,基肥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将影响产量的提升,如果基肥过多的话将使玉米苗徒长,对整体的结构发展不利,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影响经济效益。科学追肥才能够保证玉米产量的提升,同样对追肥量也需要科学的控制才能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7 结束语

玉米高产和高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对种植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注意科学的把控,不能忽视任何细节问题,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尤其重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密植技术和施肥技术,科学的密植和施肥技术是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猜你喜欢
中耕密度玉米
基于Hyperworks的手扶式白菜中耕机模态分析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收玉米啦!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