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玉米病虫草害变化及综合防治

2020-01-06 18:13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害虫杂草病害

李 峰

(毫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涡阳 233600)

1 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新变化新特点

1.1 玉米田杂草优势种群发生的变化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气候条件和农耕情况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化学农药的无节制使用造成玉米田地中的杂草生长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安徽省约百分之九十八的夏玉米在收获之后采取免耕或者浅耕播种的形式,在收获之前就有杂草出现,而玉米播种之后和杂草一起生长。在2008年之前,该地区的主要杂草有牛筋草和狗尾草等,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阔叶杂草的比例已经提升,同时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杂草形态。随着玉米化学除草剂使用的频繁,同时长时间只使用一种除草剂使一些杂草形成了耐药性,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可能形成很难控制的趋势。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也造成土壤质量的下降,对玉米的健康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1.2 玉米病虫害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该地区的主要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苗枯病等,地下害虫主要有玉米螟和灰飞虱等。但是在玉米种植业发展的过程中玉米害虫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害虫的面积增大,危害性强,损失比较严重;其次,该地区出现了新的病虫害,同时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再次,一些原来不重要的害虫上升为主要的害虫,一些原来不经常发生的害虫变成常常出现的害虫;最后,一些害虫的变异和发展趋势难以控制。

1.2.1 玉米病害变化

该地区传统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和小斑病,随着玉米产业的发展,大斑病和小斑病发生的概率降低,已经不是主要病害,而一些新的病害相继出现,如玉米的粗缩病和褐斑病等。相关的调查显示,在2004年粗缩病第一次出现,主要在早播玉米中出现,如果严重的话将造成绝收,在2008年该病比较严重,造成上万亩的早播玉米绝收。之后连续多年发生,不仅危害严重,而且预防比较困难。在2015年,该地区的锈病发生比较严重,同时该病发生的速度快。一些农户对该病症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经济损失。此外,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较重,同时呈现每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玉米病害之一。

1.2.2 玉米虫害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玉米品种的改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害虫发生了变异,同时玉米害虫的种类与之前相比出现了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玉米穗期间的虫害增多。相关的研究和调查显示,夏季玉米的害虫主要是玉米螟虫和蚜虫,但是随着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生长后期的植株比较高大,防治比较困难,同时在防治的过程中危害的程度逐渐增加。此外,一些原有的棉花害虫棉铃虫逐渐转移到玉米植株上,尤其是在2013年,该地区的棉铃虫危害比较严重。

2 发生的主要原因

该地区发展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比较差;气候变化明显;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在耕种的过程中浅耕和免耕,为地下害虫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温床,为害虫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连续的秸秆还田技术使大量的害虫在土壤中越冬,进而导致害虫的不断发生。防治工作不彻底,防治的效果比较差,造成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

2.1 玉米品种的因素

该地区的玉米品种比较多样化,这些品种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差,这也是造成玉米经常受到病虫害侵袭的重要原因。该地区在每年都引进大量外来品种,有些品种不经过示范就大面积种植造成病虫害根治比较困难,因而一些病害的发生很难控制。

2.2 农业结构调整

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玉米造成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尤其是近些年的玉米螟等害虫呈现上升的趋势,一些害虫开始由棉田向着玉米转移,危害性增加。如果采用小麦和玉米换茬种植的话将出现大量的灰飞虱害虫,同时玉米粗缩病严重。此外,该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果树面积的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玉米病虫害的加剧。

2.3 免耕与浅耕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免耕技术和浅耕技术不断的推广,而这些技术的使用给病虫害提供了繁殖的条件和基础。尤其是一些害虫已经成为该地区常见的夏玉米害虫。此外,免耕技术和浅耕技术导致之前作物的田间杂草转移到玉米苗上。小麦的主要害虫灰飞虱开始向玉米上转移,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健康生长。

2.4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秸秆的科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秸秆中的越冬害虫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秸秆还田的病原菌残留在土壤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使土壤中的病虫害数量增多。一些玉米病害如瘤黑粉病、纹枯病、褐斑病等经常发生。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机事业的发展,在农机作业的过程中扩大了病虫害的传播范围和途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5 气候变化影响

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比较差,如果遇到适合的气候,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将增加,加之灾害性天气的频发加大了一些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将为病虫害的繁殖和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病虫害的繁殖数量将增加,危害程度加剧。如果发生台风的话将容易引发南方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如果发生干旱的话将有利于蚜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传播。如果高温和高湿天气的话将有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2.6 病虫害防治的不彻底

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但是在实际防治的过程中防治方式不彻底导致病虫害残留比较高,并且逐年累计。在玉米生长的后期阶段,植株密度高,生长雨水多,加之天气炎热,一旦出现病虫害的话,根治起来比较困难。此外,在防治的过程中专业化的设备比较落后,防治能力有限,防治的效果不好。群众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意识比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治的难度。因为玉米的价格比较低,种植户防治病虫害的积极性不高,成本高的同时防治效果差,出现了防治积极性降低的情况。

3 应对措施与建议

3.1 选用抗性品种

玉米品种的选择对预防和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同的玉米品种抗性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来选择高质量和抗性能力强的品种,同时进行品种的使用和推广。

3.2 合理作物布局

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种植布局,可以适当地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而适当地增加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3 加强玉米病虫害预测预报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该重视对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的病虫害。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测报基点,在基点内做到将责任落实,定期上报信息,不断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更好的为农户的病虫害预防提供有效的信息,降低经济损失。此外,重视提高测报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断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

3.4 大力推动专业化防治

为了更好的提高防治的效果,应该重视利用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药经销商,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防治效果的提升。加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力度,在防治的过程中推广绿色防治技术。不断推进专业化防治手段和绿色防控技术相结合,为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规模化奠定基础。不断推广新机械设备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如应用自走式喷雾机和烟雾机等,为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奠定基础。

3.5 加强售药及施药人员专业培训

施药技术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重点培训农药经营户,在销售农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从而保证农药的科学利用。其次,对一些农药使用者进行培训,主要的对象有农业经营大户,提高其掌握农药的使用技术,从而选择科学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3.6 推行科学安全施药技术

首先,坚持对症下药的原则。结合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保证施药效果良好。其次,在玉米病虫害的高发期进行施药,不断提高施药的效果。最后,使用和推广新型的农药机械设备,同时严把质量关,减少农药的浪费,同时提高利用效率。

4 结语

玉米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的种植面积都比较可观。然而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该地区因为受到种植结构、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病虫害的次数逐年增多,同时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不仅影响了玉米的品质产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提升该地区的玉米整体产量和经济效益,应该做好玉米种植和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猜你喜欢
害虫杂草病害
拔杂草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洪洞:立即防除麦田杂草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拔掉心中的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