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铭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博物馆 吉林 延边 133000)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瓷器始终是以文化标志物的身份存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者。远古时代的烧制陶土开始,瓷器的生产工艺,瓷器的制造流程,瓷器的雕塑手段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也就是因为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通过瓷器去了解整个历史发展脉络。因此在实际文化保护的过程中,针对于瓷器文物的修复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由此积极对于瓷器文物修复的常见误区进行归结,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改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瓷器文物修复是文物修复中的重要类别之一,[1]其需要使用专业的文物修复技术来进行,才能够保证实际修复的有效性。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文物修复人员而言,往往可以结合瓷器的特殊性,制定更加针对性的修复方案,而不是想当然去进行,也就是实际文物修复工作以有对应的准则。一般情况下瓷器文物修复包括如下几个步骤:观察即将要修复的瓷片,对于每个瓷片的形状进行分析,整理好对应的位置,做好标记;对于各个碎片进行测绘,记录数据,绘制对应碎片的图片;尝试使用碎片来进行拼接工作;尝试动作完成之后,拆除试拼用的胶带,依照拼接碎片编号来进行对号,使用专用胶水对应瓷器进行正式的拼接,拍摄修复完毕后瓷器各个方位的图片,设定比例尺,将其设定为1∶1,对于瓷器的各个部分进行仔细地测量,关注重量的检测,得出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依照实物和侧脸故事机,绘制对应的手绘图和尺寸图。
瓷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对应的误区,这些误区很有可能对于瓷器文物修复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瓷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对应行为主体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修复价值观,采取争取的修复手段来完成修复方案。当然也需要了解实际修复误区在哪里,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修复工作:
现代社会环境下,利益至上很有可能对于瓷器文物修复工作者造成影响,这样就可能出现修复目的偏差的情况,[4]也就是说修复瓷器文物的目的是获得更加高的经济价值,并且将经济价值作为唯一指标,而不会去关注瓷器文物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这样错误的修复价值观的引导下,就可能依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改变实际文物的原貌,继而使得瓷器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破坏,这对于后人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而言,也是很不利的。
相比较之前,现阶段从事的瓷器文物修复中使用的现代技术更加多样化,这使得实际修复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不断提升,因此现代瓷器文物修复工作者都是掌握了一系列现代修复技术的人才。[2]比如在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瓷器碎片,在拼接操作之后,展现出完整的框架,也就是说实际的修复仅仅需要采取拼接手段就可以了,但是有部分修复人员为了使得瓷器文物更加美观,增加其观赏性,就会使用现代技术,对于瓷器裂纹进行优化处理,甚至还涂上对应的涂料,这样可以使得对应的光泽度得以提升。这就是过度使用现代技术的表现,使得瓷器文物的原本特色丧失。
在我国当前瓷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修复规范和标准,也就是说采取何种修复方案,修复工艺应该如何去布局,都是修复人员凭借主观判断来进行的,这就可能使得实际的修复朝着随意性的方向发展。加上当前我国从事瓷器文物修复工作的人才比较少,使得这种随意性的修复现象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5]以景德镇陶瓷中心为例,在瓷器温服修复中享誉盛名,对于其修复的过程进行归结,会发现就是对于大面积损伤进行接胎补胎重新做彩,很明显这是一个再次加工的过程,可能可以迅速使得其进入到实际的交易市场,但是这种修复使得原本样子被改变,瓷器文物就没有了历史风貌,实际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就荡然无存。从这样的修复模式可以看出,在实际修复态度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如果这种误区难以改善,势必使得瓷器修复朝着更加功利化的方向发展,继而使得修复之后的仅仅是一个商品,而不是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载体。
当然瓷器文物修复误区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看待此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树立更加正确的视角,然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引导,继而确保瓷器文物修复可以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详细来讲述,主要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之所以会出现瓷器文物修复的误区,是因为长期缺乏标准和规范的背景下,实际的修复人员难以找到有效的基准来做好对应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讲述,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实现瓷器文物修复标准和规范的构建。从微观角度上来讲述,需要积极主动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相关部门积极召集瓷器文物修复方面的研究专家和学者,尤其是瓷器文物修复方面有着充足经验的手艺人,积极对于当前瓷器文物修复工作进行归结,设定国家标准,要求各个瓷器文物修复工作人员可以将这样的标准贯彻执行下去;其二,积极针对于瓷器文物修复建立对应的法律监督机制,确保修复工作者可以以法治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依照对应的修复原则和标准来做好修复工作,敦促修复人员切实的做好对应的工作。
还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瓷器文物修复人才处于比较大的缺口状态,因此需要积极在此环节采取措施。详细来讲述主要包括:其一,建立瓷器文物修复人才认证制度,设定对应的文物修复知识考核学科,确保从事对应修复工作的人员都是由国家认证资格的,这样可以提高实际修复工作的门槛;其二,在培养瓷器文物修复人员的时候,要将职业操守,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保护作为修复工作的基本原则,这样也可以规避出现随意修复的行为。
要想确保实际瓷器文物修复工作能够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关注实际修复过程的记录和存档。也就是说,利用现代拍摄手段,将修复人员整个修复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将其纳入到实际文物保护系统中去,这样可以对于实际修复行为起到一定监督效能,还可以为后续文物修复工作积累经验,由此使得实际的瓷器文物修复工作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瓷器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需要秉持艺术性文化性的原则,要将其作为修复工作的基本准则,继而树立正确的修复态度,采取合理的修复手段,懂得处理好现代技术与修复原则之间的关系,确保实际的修复行为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