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三重逻辑及推进路径

2020-01-06 13:57李永胜朱健源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初心

李永胜,朱健源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这就深刻阐明了初心使命对一个政党至关重要。初心是本,使命是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全党不断固本铸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发挥了重要的理论阐释和精神武装作用,既有对其提出背景与思想内容的研究,也有对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内在逻辑和价值的研究,还有对如何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具体举措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增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深入探索其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尤其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推进路径进行纵深研究。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逻辑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会自觉。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性认知、政治笃定和行动自觉,首先必须深刻把握它的理论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在科学共产主义历史上,共产党的初心渊源于人民公仆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39这就公开申明了无产阶级运动鲜明的主体性与目的性,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旨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使命与共产主义是内在统一的。1871年3月18日建立的巴黎公社,在人类历史上实现了一个伟大创举,就是首次确立了公仆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民群众与政府人员不仅在经济收入上平等一致,而且对于那些不能廉洁从政、漠视群众利益者可以随时撤换。这就从角色定位和价值追求方面明确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质与人民情怀。也就是说,自觉做人民的公仆,努力为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初衷和本质。这种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理念自然成为无产阶级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逻辑起点。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立场原则,它表明了作为无产阶级先进代表的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阶级立场和革命属性。列宁强调:“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能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3]这就深刻阐明了作为先锋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性本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不仅源于人民公仆理念,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过程,就是把她的先进理念不断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动力源泉,就是把她的无私精神不断转化为劳动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和行动准则。

在中国共产党看来,不忘初心就是要明白“姓什么”,中国共产党姓“马”、姓“共”,也就是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确立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担负起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担负起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从而为世界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奉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不断为人类文明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并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的坚持与遵循。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群众史观的必然要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它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出一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引领者,也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人的作用问题上集中体现为群众史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即使我们常讲“时势造英雄”,时势也是人民群众推动创造的。正是人民群众通过发挥自身的集体智慧,进行广泛而深度的交往合作实践,推动了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才创造了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辉煌。同时,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权力的赋予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力量的提供者,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服从和服务的主体。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运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41共产党人不仅具有纯洁性、先进性,而且组织性最强。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就难以被组织起来,人民群众就会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进而无法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无法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力量,从而无法完成创造历史的使命。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5]这就表明,人民群众要由先进政党来组织和领导,才能发挥好创造历史的作用,从而实现革命目标。这就要求执政党要通过各种教育宣传方式,把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从而有效组织、动员和引导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工具。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6]可见,中国共产党遵循群众史观,自觉地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工具,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运用。

在群众史观看来,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相信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向人民学习、以人民为师,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优良作风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号召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为群众谋福利,是我们党战胜艰难困苦,取得革命不断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坚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需求,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并为群众才智的展示和提升提供机会和平台。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思想清醒、政治坚定、行动自觉,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前进,就必须坚决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可以说,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必然要求。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逻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思维,积淀着厚重的历史轨迹,体现了确定不移的历史趋势,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1.“我从哪里来”的发展脉络

“初心”,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民族独立复兴和人民解放的需要所自觉确立的理想信念;“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目的、任务的认识和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是彼此贯通、辩证统一的,内蕴着历史逻辑。

为了科学把握和顺应中国近现代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开展了10多次党内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初心使命得以不断巩固和强化。1941—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先河,明确了党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初心使命的自觉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1947—1949年的整党运动,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政治保证。为了解决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的作风问题,我党在1950年开展了整风运动,为开创新中国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良好的作风保证。为解决党内思想组织不纯等问题,我党在1951—1954年开展了整党运动,查处了一批腐化变质的党员,使党的队伍更加纯洁。在1983—1987年开展的整党运动,保证了全面改革的正确方向。1998—2000年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为了达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的,2005—2006年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开拓市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党在2008—2010年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广大党员干部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认识。2010—2012年,我党开展了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013—2014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的,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2015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和改进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修养和工作作风。2016—2018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达到了“深化党内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近百年的党的教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以党的集中教育方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正是对历史上党内每次思想教育活动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也是对我们党自我完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它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集中教育成果、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它从党内思想教育的历史深处走来,是对党的建设历史脉络的把握与遵循。

2.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7]放眼全球,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历史,一些前社会主义政党虽然曾长期执政,但是由于放弃了共产主义信仰,造成内部分裂,思想混乱,治党不力,治国无方,最终没有逃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比如,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失败就是因为在执政之后,忘记了初心,逐步走上理论混乱、指导思想多元化、改革迷失的歧途,从而丧失了执政地位。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的教训值得深入反思与认真借鉴。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忘却了“初心”,违背了“使命”,一个政党就失去了灵魂,就必然走向失败。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和使命要始终尊重历史规律,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历经挫折而不衰,历经苦难而奋进,坚韧不拔,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规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获得了砥砺奋进的强大内驱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8]13这正是基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深刻洞察,基于对历史深处所蕴含的规律的科学把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历史的趋势与潮流。

3.历史辩证法的自觉遵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体现了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历史辩证法。初心决定使命,使命彰显初心,并践行初心。党的初心是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相互衔接并持续发展的历史范畴,昭示了历史变迁的深层逻辑。

纵观党的历史,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中,就主张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援助工人阶级;党的二大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坚持深入群众;党的四大提出要紧紧依靠劳苦群众;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提出党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再次肯定了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此后,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通过的党章,都将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从历次党章内容的变化轨迹中可以发现,“初心”和“使命”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尽管“使命”的具体内容会随时代的变迁有所不同,但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却矢志不渝,一以贯之。“使命”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需要变化的自觉回应。

新时代以来,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使中国人民不断强起来,使中华民族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不忘本来、回归本质,才能擦亮初心、启迪现实、昭示未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把初心嵌入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完成一个又一个历史使命中创造出卓越的成就,从而赢得了光明的未来。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基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逻辑,通过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党情国情世情,不断破解时代之问、回应现实挑战。

1.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践行“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精神旗帜与思想灵魂。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9]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始终以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制定各项政策,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可以说,正是通过对社会诉求的回应,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获得了强大的真理力量。正是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穿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才得以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行动逻辑。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10]536-537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一些党员和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有鉴于此,江泽民同志强调:“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0]272在新时代,要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经受住“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就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可以说,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回应党情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更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在回望初心、铭记使命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努力提升执政水平。

2.国情的深刻变化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提升“初心使命”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精准用力,在破解突出难题中,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11]守护这个初心与恒心,中国共产党就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与坚实可靠的执政根基,就能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带领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就是一个坚持用初心换得民心,用使命赢得民心,靠争取民心赢得胜利的历史。在战争年代,为满足中国人民要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需要,初心使命召唤党进行民主革命,为民族振兴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国家富强,初心使命引领党进行社会革命。为了人民幸福,初心使命指引党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初心使命激励党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在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大道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最有力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倾听民意、顺应民心、关注民情、改善民生,就是党对人民的最大忠诚,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兑现。

3.世情的深刻变化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拓展“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12]465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既要充分发挥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推动世界形成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新格局,又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坚持、五建设”的思路和主张,这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命题的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是对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逻辑的创造性回答,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关切人类命运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为人类文明的历史走向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充分发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要主动积极地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致力于全球治理,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构建全球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从而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2]45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的宽广胸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团结各国人民,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创造出“美人以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美丽世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逻辑,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标示了主体角色与定位——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构成它的旗帜与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逻辑,回答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表明了它从初心引领、使命担当的非凡历史实践中得出,它从背离初心、忘却使命的失败教训中获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逻辑,回答了“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揭示了其在新时代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诉求,彰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的内在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内蕴的三重逻辑之间形成了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深刻反思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科学规划和设计未来提供了思想依据与逻辑支撑。

正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因而其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每次党内教育活动一脉相承,是历次党内教育活动的拓展与深化。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不断进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与自身在推进社会革命中不断强化思想教育,推进理论建设,注重自我革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纵观前述党内教育活动,它带给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诸多启示:一是教育实践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二是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四是坚持整体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五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教育成果;六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党内教育实践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科学有效方式。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要高度重视这些历史启示,而且要科学分析这次主题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所针对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党员干部脱离群众问题,干事创业精神不振问题、不担当问题,自我革命精神淡化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等违背初心、遗忘使命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目前,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脱离群众。”[13]4“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够。”[13]5“现在,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8]21“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8]19“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13]10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触及问题要害。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推进路径

历史和现实表明,仅仅一次主题教育实践并不能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新的起点上,遵循党内教育逻辑,吸取和践行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聚焦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常态化,从而使党永葆生机活力。

1.创新思想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创新思想教育,滋养初心使命。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也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法宝。针对党员思想理论修养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党员干部心理状况和接受教育特点及规律,创新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与话语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新媒体打造思想教育大平台,用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既要构建专门性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体系,又要将精髓要义有效嵌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同时,还要加强“四史”教育,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唤醒初心,砥砺使命,把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内化为党员理想信念,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义利观、事业观、群众观。创新思想教育,还要建立完善各级党委(党组)思想教育机制、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通过教育、引导、激励,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守护初心、担当使命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行为自觉,从而构建起一套系统性、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的思想建设教育体系,培植涵养初心使命的丰厚沃土。

第二,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4]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和使命的担当,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然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会自发产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通过科学理论武装来滋养和培育。为此,必须强化党员干部学习意识,增强学习本领,善于运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在不断学习中,完善知识结构,优化知识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握其核心要义。必须用科学理论培根固魂,涵养初心,筑牢使命,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唯有厚植理论根基,增强理论自觉,才能培根固魂,笃定信仰信念,切实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违背初心、淡化使命、思想不纯等党内突出问题。

2.弘扬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淬炼担当作为

第一,弘扬革命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15]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凭借一种革命精神,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凭借一种革命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凭借一种革命精神,破除顽瘴痼疾,冲破利益壁垒,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通过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历史。正是通过自我革命这一自我净化与自我纠错机制,中国共产党才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挫折走向胜利,从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9 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不断成熟。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内部分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自我革命意识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心中贼”问题凸显,背离初心使命的风险增长。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唤醒共产党人敢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热情,才能用自我革命机制保持初心、坚守使命。

第二,弘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16]斗争精神是矛盾斗争性的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斗争的普遍性。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斗争精神,她在斗争中孕育、成长、壮大。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一条“主轴”,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法宝。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道路越艰险,形势越严峻复杂,越需要斗争精神。既要发扬斗争精神,又要讲究斗争艺术;既要讲究斗争的形式,更要注重斗争的效果;既要把握斗争的力度,又要善于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从而在伟大斗争中锻炼成长,直面风险挑战,用顽强斗争撑起初心使命,就能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地生根。

第三,淬炼担当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路线纲领、性质宗旨上,而且体现在党勇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实践中。秉持初心,坚守使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担当。群众评价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主要是看有没有作为、出没出实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12]533着力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不仅要在思想建设层面闯出新路子,而且要在提高党员担当作为能力上全面探索新路径。必须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培养、考核、选拔、任用的创新模式与机制,把初心使命融入担当作为的系统“规制”之中,使之成为鲜明的指挥棒、风向标。在党员的担当作为中检视初心、衡量使命,激励和鞭策党员在各种艰难困苦和风险考验中磨炼初心,在大风大浪中淬炼使命,在实践历练中锤炼担当作为。引导党员把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落实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行动中,从而有效解决党员干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的问题。

3.建立健全党建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对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具有根本性支撑与基础性保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17]为此,不断教育党员干部尊崇党章,促使全党自觉恪守党的性质宗旨,不断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完善党建机制,充分发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第一,健全党性教育长效机制。通过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守初心担使命中不断锤炼党性,加强党性教育。加强和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思想武器,营造敢于实事求是揭露问题、敢于触及思想深处剖析问题、敢于直击要害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进而达到清除政治灰尘、洗涤思想灵魂、永葆肌体健康的目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拒腐防变的政治定力。党员干部培训要注重党性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职能作用,上好基层锻炼“必修课”,鼓励年轻干部扎根老少边穷地区奉献青春力量,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第二,健全整改问题与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要针对主题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举措,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健全整改问题长效机制,以此引领规范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实践成果。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践行初心使命的要求,全面检视、坚决纠正违背初心使命的思想和行为,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立行立改。要充分发挥党章在解决问题中的根本作用,实现制度的建立、运行和遵守的高度统一。要健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把党员责任岗位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的急事、难事,以赢得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变成常态化机制。要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效能,鼓励群众依法依规参与党的决策,切实使群众享受到党的政策红利。严格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强化问责机制,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三,健全完善监督与激励担当机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一经确立,就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和支撑,缺乏必要的监督,就难以有效保障制度的执行效果。通过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内监督体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大监督”的理念为指导,统筹党内和党外监督,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健全激励担当机制,是促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基层锻炼,完善事业发展激励机制,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维护良好政治生态,为广大党员干部成长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破解“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保证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从而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善作善成的本领。

综上所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内涵丰富,它内蕴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把握现实、洞察未来的深邃政治智慧。这就表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研究和深刻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的三重逻辑,总结和揭示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针对现实突出问题,明晰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的推进路径,对于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初心
永远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论“不忘初心”
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
切实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中华家文化数字博物馆项目启动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恳谈会在京举办
争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