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茂春
(潮州市粤潮节能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广东 潮州 521031)
潮州是国内陶瓷生产和产品出口的重要产区。产区的陶瓷生产企业超过2 000家,其中日用类陶瓷的生产企业超过1 000家。潮州陶瓷已形成产业集群,成为潮州市的最大支柱产业。潮州陶瓷产区的规模、产量、销量(包括外销量)在行业中及国内外市场上均具有影响力,其发展道路独具特色。
潮州陶瓷产区包含了枫溪区、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的多个生产基地,产品主要有日用类陶瓷、卫生陶瓷、特种陶瓷(也称为精细陶瓷)。日用类陶瓷包括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包括餐具、水具、烹调器皿等;艺术陶瓷包括雕塑、器皿、文化等3类,包括雕塑件、花瓶、花盆、彩绘画板、宗教、体育文化有关陶瓷器;卫生陶瓷主要有马桶、洗脸盆等卫生间配套器件;特种陶瓷主要有电子陶瓷(如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日用和艺术玻璃陶瓷(如潮州三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健诚高科玻璃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特种陶瓷也称为精细陶瓷,其用料和生产工艺与日用类陶瓷和卫生陶瓷有较大差别。在特种陶瓷中,也有部分产品(如日用玻璃陶瓷)的用途与日用陶瓷相近,但因其用料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通常被归类为特种陶瓷。
日用类陶瓷在潮州陶瓷中占最大比例,也是当地传承、创新和持续发展的门类,对卫生陶瓷和特种陶瓷的起步和发展也产生影响和促进。潮州的日用类陶瓷自古有之,与潮州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是潮州工业、文化和艺术的一部发展史。研究和分析潮州陶瓷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可以从寻根开始,在研究和分析其持续和快速发展中,看到创新的特色和重大作用。
自古至今,潮州人一直将陶瓷称为“缶”(fou)。在古汉语中,“缶”是瓦器,是陶瓷的原始。在时代变迁、技术发展、产品千变万化的今日,潮州人仍然将陶瓷称为缶,是由于文化和产业的传承和影响。潮州陶瓷历史悠久,制陶溯源于唐、宋代。北宋时期的潮州笔架山龙窑已形成窑群,至今还有完好保存的古时龙窑。潮州民间收藏了当地古时制作的陶器,包括拉坯成形的碗、盆等日用器皿,部分制品有施釉和彩绘装饰,部分塑件呈现较高的艺术性,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过去在史书中对潮州陶瓷少有记载,是因潮州远离朝廷、陶瓷少有进贡。由于产品的对外贸易,所以在境外有较大影响。
在近代历史中,由于国内战乱等原因,潮州大量的制陶工匠外躲到东南亚等地谋生,也将制陶技艺带到了国外。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工匠回到国内,重新创业,加上地域内工匠的聚集,逐步形成了以枫溪为中心的陶瓷制作基地,主打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
改革开放为潮州陶瓷发展带来了生机。潮州地处广东,临近港澳,加之是侨乡,率先获得商贸信息,促使陶瓷产销两旺。大批家庭作坊和私营企业“摸着石头过河”,传承和应用了传统的陶瓷生产技术,根据时代变化,特别是外销产品的特殊要求,在设计开发、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些传统的技艺,如潮彩等技法,得到传承和改进提升,使产品具有地方特色。在与国内其它陶瓷产区的交流中,如原料配方、成形工艺(如滚压成形工艺)等方面得到启发和帮助;在对外交流中(包括台湾省的交流合作),从产品设计开发、窑炉技术、先进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传承、学习、实践、总结、提升,贯穿于发展的过程,是潮州陶瓷发展的特色,而创新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确保产业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而技术包括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受到机制的束缚或促进。潮州陶瓷产区的快速发展,是由机制创新所驱动。当全面了解和分析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揭示了潮州陶瓷能够快速发展的条件和内在因素,可以看到机制创新在潮州陶瓷发展中的特有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潮州陶瓷产业的经济成分是以私有制为主,由于生产关系的作用,必然摆脱计划经济模式及运行机制,新的运行机制必须与生产关系相匹配,而且必须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大批民营企业经营者面临理念的更新,选择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运行机制。国外先进企业的运营模式与潮州小家庭作坊的运行模式相形成拙,但是,由于基础与发展阶段的差异,有些试图套用先进模式的试验失败,而针对自身阶段条件所采用的、显得土里土气的模式反而有效或暂时可行。在创业者的理念更新中,充分明确运行机制和模式必须随企业和产业发展而不断更新改进,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处于不断更新中,也包括特殊模式(如过渡模式)的创新,使经营和生产参与者的能量和作用得到发挥,并由机制创新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潮州企业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公司,经历了运行机制的持续和渐进式的内部改进,企业经营者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在成长需要,不断改进和变化运行方式,与发展要求保持相适应。潮州陶瓷产区和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是由机制创新开始,并且贯穿于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潮州日用类陶瓷的设计是以市场为导向。在设计开发的策划阶段,通常是注重市场需求,这种做法能使产品为市场所接受。但是单纯的市场需求导向,忽视了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条件的影响,易导致产品无法冲破外部的技术壁垒(如美国FDA的卫生要求),或者脱离内部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导致开发成果无法产业化或合格率不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引入,使企业在设计开发的策划输入方面,加入了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标准的要求,结合了企业自身的能力条件,为设计开发的成果转化提供保障。潮州企业在设计开发中引入功能成本分析,寻求产品功能提高、成本下降,这是一种创新,使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潮州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速度一直快于国内其它产区的同类企业,其原因是借用了企业以往设计开发中近似的条件,有些是直接采用了客户(特别是国外客户)提供的图纸,将客户的质量要求引入到设计开发的策划中。在样品制作方面,各环节紧密配合,有些样品直接在生产线上完成,省略了后续的工艺技术验证。信息化为设计开发提供了帮助,电脑的信息录入和分析,使设计开发更加快捷有效。有些企业将设计开发信息录入电脑,与后续的产品生产共享,可为生产技术的应用、原料应用及比较、工艺环节的改进等提供帮助。
传统的潮州陶瓷是利用当地“飞天燕”瓷土矿的矿料或当地粘性或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制作出瓷质和陶质制品。陶瓷企业在学习、实践和创新中,已普遍采用高岭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的多系配方,矿、化材料并用又产生了新配方和新瓷质。引入磷酸三钙制作骨质瓷、以硅酸镁为主要成分的镁质强化瓷器、引入纳米钛制成的抗菌瓷、引入含锂矿化材料制成的耐热烹调器、利用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矿料制成朱泥制品。以白云石或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日用白云陶器,是从台湾引入的,后来由潮州厂家对其配方改进,适当提高烧成温度,降低吸水率,提高制品强度,这种创新形成了“重质白云陶”新品种。“仿骨瓷”是长石质瓷的改进,使其透光度提高、釉面光滑晶莹。采用中温烧成的“仿骨瓷”外观近似骨质瓷、强度优于骨质瓷,成本较低,其质量要求仍归属GB/T 3532《日用瓷器》标准。含铝量在26%~30%的日用陶瓷(在当地称为强化瓷),强度接近镁质强化瓷,适应于航空要求,也称为航空瓷。含铝较高的强化瓷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可用于普通餐馆和家居,这种瓷器成为潮州出口日用类陶瓷的主要瓷种。
日用陶瓷艺术化,使花色品种增加,提升产品附加值,也有利于企业产品的个性化发展。圆形是中国传统,方形和异型化主要是国外的要求。潮州企业将传统与国外要求相融合,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品种和器型。在花面设计方面,引入了世界各地和民俗的文化要素,使产品走向国际化。
艺术陶瓷是潮州产区的传统产品。以现代技术和原料为艺术陶瓷的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潮州艺术陶瓷在与国内产区交流和注重国外民俗文化的同时,通过学习、实践和创新,使产品风格多样化、花色五彩缤纷。潮彩、粉彩等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抽象化设计使产品充满生机。仿古瓷、漆瓷、金属、树脂件配装、电镀和有机涂料的涂装,在外销产品方面呈现了优势和特色。贴贝壳、镶珠等奇巧的方法,使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得以生存和发展。潮州部分艺术陶瓷成为其它产区产品的代工,原因是通过学习、总结和提升,使质量提升、成本下降,产品在市场具有竞争力。
潮州是产业链配套最齐全的陶瓷产区。分工合作、集约化运作,使众多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原料制备、模具制作、烤彩和加工等方面都形成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线的设计适应小订单、个性化产品的布产。潮州产区的自动化生产线发展较慢,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动化生产线不能适应产品的频繁换线。先进的单机设备已得到应用,如隔离印彩设备已采用六轴和多色套印。
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提高,使产品质量得到稳定和提升。在日用陶瓷的铅、镉溶出量控制方面,已基本打破了美国FDA为首的国外机构所设立的技术壁垒。在耐热陶瓷烹调器的生产方面,在抗热震性等方面已达到了基本要求。改进的紫砂陶质、耐热锅的颜色釉装饰,使家用陶瓷烹调器具有特色和竞争力。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重视标准信息,包括国外产品要求的新动向,促进了企业自我的持续改进,掌握行业技术制高点。
节能降耗是潮州陶瓷产区的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潮州产区率先引入境外燃气窑炉技术,在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中,磨练出一支制窑和企业节能技术应用的队伍。笔者在《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地方、行业及国家标准制订和调查分析中,反映出潮州陶瓷产区的单位产品能耗低于其它产区。潮州产区的燃气价格高于或近似于其他产区,而陶瓷生产中燃气成本的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企业生存。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在节能方面加大投入,并形成节能挖潜的良好氛围。潮州产区窑炉平均使用周期为5年,成功的窑炉技术改造和更新的投入,可在产品连续生产的一年内回收成本。节能同时促进环保的改善,潮州产区至今严禁煤制气,鼓励清洁能源使用,有利于产区的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意味着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得到保持和提高。目前,框架窑具及窑具轻量化的实施,为节能降耗提供一条新路子。潮州陶瓷生产企业在节能降耗的道路上在不断创新。
潮州陶瓷的发展,特别是日用类陶瓷的发展,得益于传承。产区的快速和持续发展,主要在于创新。产区特有的机制创新解放了生产力,并使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得以实施。分析并明确产区发展的历史和特色,有助于对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于其它陶瓷产区和非陶瓷产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