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爽
(1.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所;2.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广州 510070)
科研管理指的是运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实施计划及相关资源(包括人、财、物及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预期科学研究目标。随着我国专业图书馆立项的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对科研项目加强科研管理势在必行。然而,受部分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科研管理重视度不足、管理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专业图书馆对项目的科研管理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为此,各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自身理念,重视专业图书馆的科研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法,才能全面提升专业图书馆整体的科研水平,推动专业图书馆的良好发展[1]。
科研管理是一种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等环节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模式,在专业图书馆中推行这一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科研管理不仅能提高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研水平,促进其探究出更多科研成果,从而更好地展示专业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和水平,同时,还能实现专业图书馆在人、财、物的有序管理,推动专业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2]。然而,从我国当前的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进行科研管理的初衷是运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方法对各项科研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预期科学研究目标。现阶段我国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与其岗位竞聘、个人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具有密切关联,由于受专业图书馆现行用人体制的影响,不少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多是为了个人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的需要而申报科研项目,并非为了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与能力。这种功利性的思想常会导致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即前期对申请课题饱含热情,申请成功后却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完成科研任务,结果难以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3]。
科研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均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随着我国学者与国际学术界联系的日益增加,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机会不断增多,部分专业图书馆科研人员撰写的科研论文也有可能被国际检索机构收录,这都需要相关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其次,图书馆科研人员还需具备良好的档案学知识,才能妥善处理和保存科研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资料和重要文件,并能根据相关档案学知识对科研资料和文件进行分类归档[4]。另外,图书馆科研人员还需掌握一些与图书馆科研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如文、理、工、法、医等多个学科,才能促进其较好地组织和开展课题申报、课题论文撰写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等工作。然而,从我国现阶段专业图书馆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来看,很多人不符合上述要求,从而导致专业图书馆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目前,在科研工作中,我国不少专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多注重个体研究,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人员自身的团队意识较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专业图书馆管理层未建立有效的凝聚手段和机制对馆内的科研力量进行整合,从而导致馆内工作人员各自为战,在科研开发过程中呈现无序、盲目等状态和功利倾向。这一问题不仅会限制馆内工作人员科研水平的发展,还导致专业图书馆整体的科研成果形式表现单一,难以产出重大研究成果,阻碍专业图书馆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专业图书馆立项的科研项目也不断增多,但是,不少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存在“轻研究、重挂名”的思想,再加上未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参与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常会导致科研项目出现延期现象。科研项目延期不仅会影响研究项目的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效率,同时也会损害专业图书馆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声誉。
现阶段,仍有不少专业图书馆沿用传统的人工科研管理手段,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难以实现科研信息的即时传递,无法有效保障科研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专业图书馆科研效率和质量。另外,即便部分专业图书馆引入了计算机管理方法,对现代网络数据库的应用却停留在初级阶段,只能够实现简单的检索功能,未能实现大数据统一,也未建立大平台标准化,造成数据重复繁琐,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繁重,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效率。
目前,不少专业图书馆的科研成果多是通过成果鉴定、发表论文和学术研讨等方式公开。其中,为了个人职称评定而发表的论文不计其数,在职称成功晋升之后,这些科研成果基本上就被束之高阁,并未产生实际应用价值;一些学术研讨的成果也只是初步达到了应用的水平,最终并未真正落地应用。大部分科研成果都还未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种不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化科研成果难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或是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5]。
图书馆既往的科研管理工作多通过传统手工操作完成,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且难以提升科研工作效率,因此,需要积极探索采用科研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馆内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例如,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全面学习现代化的办公知识,熟悉和掌握现代通信手段,利用手机、微信、钉钉等工具传递科研相关信息;其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申报及各类统计工作,在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各项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科研管理对专业图书馆科研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专业图书馆科研人员应拥有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信息捕捉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等,但我国大部分专业图书馆的科研人员不具备上述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强化科研人员素质培养,如邀请相关专家到馆内开展课题研究相关的专题讲座,重点在项目的立项论证、成果申报、专利申请等方面提供指导。另外,科研管理是一项集管理、组织和服务于一体的工作,要求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因此,还需专业图书馆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能形成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促使其能细致、严谨地完成好每项科研任务,增强其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6]。
越来越多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难题都集中在交叉学科和跨学科领域,可见,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个体单独或小规模项目组团队承担课题研究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研管理要求,尤其无法满足一些“重、大、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攻关要求,科学研究的群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然而,如上所述,不少专业图书馆存在科研凝聚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图书馆的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对全体科研人员宣传强调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科研团队,充分凝聚馆内优势科研力量,以此改变馆内科研工作个体化、分散化的局面,并提高馆内整体科研水平[7]。建议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建高效灵活的小规模科研团队,在保证个人研发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注重培养各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此外,加强与其他专业图书馆的科研合作,集中力量对一些重大项目开展合作攻关,以获得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为确保科研项目如期完成,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人员还需不断规范科研管理工作和做好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首先,在课题项目获准立项后,需及时将立项结果告知课题组负责人,并落实好课题研究按计划进度、人员组织及经费安排等,促使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其次,在课题项目实施的中期,需组织相关专家或技术人员对课题完成情况、取得阶段性成果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严格执行科研计划和取得显著研究成果的科研项目人员予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这样不仅能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加快科研工作进度,避免出现项目延期现象[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因此,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人员也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与技能,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化科研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做好科研项目的招投标、科技信息发布、科技年报统计等管理工作;同时,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科研信息,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以明确科研方向,保证所开展的科研课题方向正确可行。此外,利用计算机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科技资料统计和归档、各种文字处理等工作,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也能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9]。
专业图书馆开展课题研究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馆内各项业务获得良好发展。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将科研与工作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工作实践出发,以工作实际中的问题作为科研对象,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原则,秉承实事求是的学风开展课题研究,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促使专业图书馆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专业图书馆不仅是帮助科研人员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科学院研究所开展最前沿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为确保专业图书馆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其首先需要重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管理水平,才能为更多科研院所、学校等机构提供良好的科研服务。然而,从我国当前的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专业图书馆科研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衡量一个专业图书馆的科研管理水平,关键还是要看其管理人员是否积极探索科研管理优化思路与实践策略,是否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规范科研管理等工作。在对待图书馆科研管理建设的工作思路上,既不能夸大差距,也不宜盲目乐观,要理性、客观地开展评价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现代化科研管理体系,以及加强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最终全面提升图书馆整体的科研水平,推动图书馆获得良好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