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国
(重庆市巫山中学 重庆巫山 404700)
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灌输式教学,把数学理论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少有机会运用数学知识。而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引学生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知识中蕴藏的思想、方法、思维,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平台,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发展。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无论是在习题方面的难度,还是在理解难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1]。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为了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不断的刷题、死记硬背相关真题,在该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产生厌烦的心理,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有的学生甚至产生疑问: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就学习过了,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理解,真的会在生活中运用到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纠正学生该种错误理念,重新认识数学,需要不断渗透应用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解决练习题。
例如,在讲解“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时,为了可以使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强化学生学习意识,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情境,指引学生探索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实际生活中是存在不等关系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感受实际问题创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对不等式重要性进行感受。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强化学生应用意识,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任务较多,很多教师为了可以节约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把新知识概念传授给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剖析,然后安排大量的练习题与试卷,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2]。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诸多弊端,若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的。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在各个环节中注重指引学生,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古典概型”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切入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不透明的、封闭的袋子,还有颜色不同的三种球,其中有篮球1个,黄球2个,红球3个。在课堂上拿出准备好的道具,对学生进行提问:把这些球放入到袋子中,现在任意取出一个球,大家猜一猜我会拿出哪种颜色的球?针对高中阶段学生来讲,该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很快便可以回答出都有可能,只是概率不一样。这时,教师可以把古典概型特点介绍给学生,指引学生通过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对取出不同颜色球的概率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可以随意改变袋子中球的数量,指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反复进行概率计算。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该部分知识点,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适当的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知识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延伸到课后生活中,指引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提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3]。
例如,在讲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时,其中涉及到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内容,由于这两个概念学生之间使接触过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然后指引学生利用条件来对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垂直进行判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思想。此外,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过程中不断提升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和发展带下坚实基础。现阶段,因为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严重阻碍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多提供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扎实掌握知识和学会灵活利用知识,进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