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地合作 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
——娄底职院探索校地合作办学路径

2020-01-06 06:09戴志鹏张新跃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娄底学院专业

戴志鹏 张新跃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娄底 417000)

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也需要以地方经济实力为基础。当今,地方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从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了中心,与地方企业的相互结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并已成为促进区域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近年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与开发校地合作办学路径,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探索出了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如何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与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链

为了适应“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四大区域发展板块人才需求特点,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优势产业的布局与发展,学院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构建与湖南“四大板块”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学院设置了服务“四大板块”的专业23个。2019年,学院为“四大板块”输送了高技能人才14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1.4%。2018到2019年,学院先后构建起了农机智能制造等9个专业群。其中,农机智能制造专业群立项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家庭农场立项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项目。2020年,学院又新开设了智能制造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开发、临床医学3个专业,初步构建了与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链。

二、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功能,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战略,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学院专门成立扶贫办公室,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3名工作人员驻村帮扶,指导对口帮扶单位涟源市白马镇建新村的脱贫工作,安排60名工作人员开展结对帮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方案。学院在对口扶贫村开展了“送文化、送医药、送科技、送志愿服务”的活动。两年来,学院和帮扶单位一起修建了4.5公里村组公路,改造修建了6.5公里水渠,实施了自来水提升工程,加装了114盏太阳能路灯,完成了整村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大力发展了产业,因地制宜制定推介有机农产品、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15项“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开发废弃多年的80亩集体园艺场栽种百合,套种苹果柿、黄桃、红心柚,利用各家各户的荒山空地种植红心柚200亩;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家庭收入,着力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于2018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学院利用农林工程学院涉农专业的优势资源,组织专兼职技术人员深入区域农村,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农民朋友发展种植业洒落“及时雨”。学院在“院村合作”示范村——中阳村创建了占地40亩的集“产学研创”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办了湖南绿一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金手指特色果树创业园等实体企业,主要种植刺葡萄、果桑、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作物,建立了“中国特色植物网”等农林科普网站,让南方刺葡萄、桑葚、香桂等特色植物及产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并通过开通园艺科技咨询热线进行技术推广、科学知识普及。通过“互联网+院村合作”的模式,该基地将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科普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融为一体,又为娄底职院“院村合作”村庄农民及农业创客提供现场教学场所。每年“孵化”的创业农民及农林创客在2000人以上。这为农业创业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涟源市桥头河镇大范村、新化县天门乡树溪村曾同山等村,学院采用技术对点扶持,指导发展金手指葡萄、巨玫瑰葡萄、台湾果桑、红心猕猴桃、黄金果猕猴桃等区域特色产业,经济效益显著,使偏僻山村摆脱了贫困。学院还指导娄星区万宝镇八里香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新化县青峰果业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种植金刺梨、绿化苗木、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与枣子等果树,并为生产果桑酒、果桑酱、果桑茶等产品提供技术服务,亩效益均超过8000元,为区域农民开辟和发展了特色农业的致富路。以娄星区中阳村、双峰铁马山村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学院带领学生建设校外农林实践基地,在绿化设计与养护、特色农业发展、生态环境规划等方面提供了农业科技咨询与指导服务,为中阳村仅在特色蔬菜种植300亩、特色葡萄生产100亩、水产养殖100亩等项目上,每年就创造超过200万元的经济效益,还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旅游观光、村民素质提升、村级组织建设等方面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利用这一平台,曾玉华教授等为代表的农林专业教师,采用独特的“示范村+辐射区”模式,指导娄底市周边乡村发展“金手指”葡萄等高效益园艺作物及药材作物达到6000亩以上,累计帮助农民创造经济效益7000万元以上。

三、探索政校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学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认真总结院村合作办学模式实践经验,发现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是基层人才的匮乏。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学院与娄底市委市政府对接,决定与娄底市委组织部合作办学,依托我院农村经营管理专业开展全日制村干部定向培养,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区(乡村)联动”的乡村人才库建设机制。2019年,我校录取村干部定向培养生185名。学生入校时与娄底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组织部和学校签订四方协议,在校期间享受免学费、免教材费、免住宿费、一定生活补助的“三免一补”政策,毕业后按协议定向安排到户籍所在县乡村组担任村干部。学院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可创造性地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村党组织带头人从哪里来、怎么育得好、如何用得上、如何留得住的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做出了创新性探索。

四、开展技术研发,服务本土企业

学院对接区域内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际,主动深入区域内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企业员工培训中心,支持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我们通过校企合作,累计共建技术创新平台3个。其中,众创空间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学院累计校企合作获得发明专利6个,累计校企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6个,累计校企合作研发重要新产品3个。2019年,学院立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

机电工程学院先后支持娄底多家农机企业走上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娄底农机产业科技进步的推进器。该学院与湖南农友集团联合组建研发团队,协助企业组建国家级农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农机智能化、无人化作业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该学院还组织技术团队参与湖南金峰机械有限公司“多旋翼遥控飞行植保机研发项目”,获得“娄底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成果,使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通过验收。骨干教师谢志勇,经多年钻研,带领团队开发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如多段可调模块式清扫器、全带形自适应清扫器、榫卯式可逆刀片等新材料清扫器、耐磨材料部件。其专利产品“多段可调模块式清扫器”(专利号ZL201820923963.2)属国内外首创,目前在湖南山力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批量生产。该产品被神华黄骅港务责任有限公司、海螺水泥湖南区域、陕煤化益阳电厂、南方水泥等大型企业成批采购使用,效果良好,获得广泛好评。

五、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依靠自身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优势,对接娄底实际,积极推进“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构建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区、村组)、行业”多元联动的培训机制。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发了娄底市大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创新创业、退役士兵技能提升、“两后生”技能提升、中微小企业管理人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监狱新进服刑人员安全教育、乡镇财政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2019年,学校开展的高质量职业培训涉及的人数为1570人。其中,承担补贴性培训涉及的人数为618人。与2018年相比,培训人数增加325人,增长率为26%。同时,校企共建高水平培训基地6个,即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娄底职院第一附属医院)双师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双师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娄底市中心医院双师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乐坪办事处街心社区老年服务实践基地、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基地、娄底职院安全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协同教育,43名承担教学工作的医院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明显提升,38名参与临床实践协同指导的学院专业教师的临床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学生职业认知、临床思维、操作技能及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专业操作能力明显增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实施校地合作理念下的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空间,增强办学特色,提高竞争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实现地方高职院校的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化发展。

猜你喜欢
娄底学院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湖南娄底:热闹后的阵阵寒意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