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勤
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还有可能会发展为肝癌,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在诊断肝硬化时,各种生化检验方法的应用率较高。生化检验能有效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患者的肝脏功能状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就来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对肝硬化患者的作用及效果。
肝脏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时,可保持机体的脂类代谢稳定,当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后,早期阶段由于人体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血脂水平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会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导致人体出现脂类代谢异常,若此时对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的肝脏状况。血清脂类指标包括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与胆固醇脂,肝脏是对脂质进行贮存、合成、分解以及转运的场所,而肝硬化会直接损伤机体的细胞器,使合成量减少,同时各类激素也会影响人体的血脂水平。在检测血脂指标时,高密度脂蛋白会对胆固醇的逆行运转产生影响,使卵磷脂得到活化,加快胆固醇代谢的速度;三酰甘油可依靠乳糜微粒的方式进入人体肝脏内,随后形成三磷酸甘油,并在进一步作用下成为三酰甘油。当患者出现严重的肝硬化后,其机体的肝细胞会出现严重的变性,部分肝细胞会发生坏死,从而影响肝脏的合成功能,同时也会影响三酰甘油的代谢速度,降低三酰甘油的水平;总胆固醇的合成场所主要是在人体肝细胞的微粒体内,当患者出现肝硬化后,血卵磷脂胆固醇的脂肪酰转移酶合成就会减少,从而影响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
凝血因子的合成场所主要为肝脏,如果出现肝硬化,人体的肝功能则会受到损伤,降低肝脏中蛋白的合成能力,减弱肝素灭活的能力,使凝血因子以及肝素酶的合成受到影响,从而提高血浆肝素的水平,促使凝血因子表达作用增强。在肝脏中,纤维蛋白原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若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低,则表明人体的肝脏合成功能出现了减弱的情况,如果减弱过于明显,则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发生。如果凝血酶的时间被延长,则说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减少,或是说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出现了异常的情况。
研究表明,肝硬化属于常见的肝部疾病,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由于肝部的结缔组织出现了明显增生,同时肝细胞发生变性或者是坏死的情况,从而就会破坏肝部的血液循环渠道和肝小叶的结构。在诊断肝硬化时,肝功能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反映出肝功能的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腺苷脱氨酶以及丙氨酸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在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胆红素属于一种衰老红细胞,其主要是人体骨髓、肝脏、脾脏等单核-吞噬的细胞组织形成的一种产物。当出现肝硬化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对肝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增加胆红素的含量,降低肝脏排泄胆红素的功能。在肝硬化患者的机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水平较高,碱性磷酸酶属于一种膜结合蛋白,其在与脂性膜发生结合之后,则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在人体中的分布场所主要为肝细胞的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绒毛上,如果人体发生了严重的肝硬化,由于肝細胞的数量增加,那么就会导致碱性磷酸酶的水平提高。总蛋白和白蛋白可以反映人体肝脏合成功能和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并且白蛋白在人体的血清中属于重要的蛋白质构成物,其能够保持稳定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让人体恢复正常的营养代谢,加快代谢物质的转运速度。血清氨基的转氨酶催化是一种反应酶过程,当人体出现严重的肝硬化后,肝脏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严重损害肝细胞中存在的线粒体,从而释放丙氨酸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进入人体的血液内,使血液内的丙氨酸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提高。腺苷脱氨酶属于核酸代谢酶,其能够和人体细胞免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在人体的肾脏、淋巴细胞、脾脏以及肝脏中分布较多,如果人体发生了严重的肝损伤,就会使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活动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