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怡
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他还指出,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强富美高”新江苏再出发,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展现的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追求,要着力培育出更多的“最美江苏人”,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
全面领会“最美江苏人”的丰富内涵
“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江苏时提出的殷切期望。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娄勤俭书记指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必须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中,推进美丽江苏建设,除了要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绿色发展之美,还要彰显人文特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是“五美”的有机统一。美丽江苏建设既要塑造可观的“外在美”,又要提升可感的“内在美”。其中“内在美”具体体现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的要求上,包括对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文明习惯和营造社会博爱包容氛围等的目标要求。可以认为“最美江苏人”的内涵包括道德素质、文明素养和博爱包容的社会心态三个方面,娄勤俭书记生动地描绘为“老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心中迸发的向上力量、身上展现的文明素养”。
“最美江苏人”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凸显了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其中,道德素质作为一项基本的素质体现着人的思想觉悟和水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素质是每个人向上向善的体现,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美江苏人”具有较好的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素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着一个地方的形象。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每个人的文明素养会通过行为方式影响社会关系,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前提,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换言之,只有人们的文明素养提高了,才能拥有建立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的能力。“最美江苏人”具有博爱包容的社会心态。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当中的每一个人,只有人们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博爱包容的社会心态,才能做文明风尚的维护者和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进而形成积极友善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深刻把握做“最美江苏人”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于“最美江苏人”的丰富内涵,为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展现出人文特色之美和文明和谐之美,就必须充分调动全省每个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成为美丽江苏的建设者、受益者、保护者,进一步提升江苏的文化软实力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最美江苏人”是美丽江苏的建设者。培育更多“最美江苏人”,是江苏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面向,“最美江苏人”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自身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美丽江苏建设的客观要求,也丰富了“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内涵。美丽江苏的人文特色之美和文明和谐之美是通过每一个人的“美”和社会关系的“美”展现出来的。“最美江苏人”是美丽江苏的受益者。美丽江苏所具有的包容开放的环境会让其中每一个人成为受益者,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因此,要通过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巩固社会美好和谐的大环境,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发挥出文化对全社会的价值引领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让更多人受益。“最美江苏人”是美丽江苏的保护者。进一步来看,“最美江苏人”建设美丽江苏,美丽江苏滋养“最美江苏人”,形成良性的循环。在纵向的时间长河里,“最美江苏人”通过自身的高素质和文明礼仪,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化身美丽江苏的保护者,持久体现着江苏的文化软实力和文明新风尚。
奋力争做新时代“最美江苏人”
努力成为新时代“最美江苏人”,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取得新成效对每一位江苏人提出的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行为、引领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用文化润泽美,用道德涵养美,用治理保障美,形成做“最美江苏人”的集体共识和自觉行动,为美丽江苏建设注入源源动能,不断谱写出新的乐章。
用文化润泽“美”,坚定文化自信,养成文明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心同德迈向前进的核心支撑。建设美丽江苏,要用新时代的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对学校教育来说,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文明素养,养成文明风尚。
用道德涵养“美”,加强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江苏是经济、文化与教育大省,要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全面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深化上下功夫,落实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身处其中的个体耳濡目染,在认同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用治理保障“美”,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包容开放环境。培育“最美江苏人”,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需要各方力量的实践行动。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在治理理念和方法上适时创新,注重文化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互动;体现人性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持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追求;充分发挥基层阵地的作用,尤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有效整合资源、成风化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努力让每个人在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召唤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持“美”的社会氛围,形成“美”的长效机制,营造做“最美江苏人”的持久性生态。
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江苏的过程中,“最美江苏人”将以率先探路、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书写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现实篇章,展现出江苏最鲜明的人文特色之美,赋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崭新内涵,用最美的姿态和面貌,不断丰富江苏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