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丹
教学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读书的机器,因此教师要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宝贵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将教学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幼儿的教学内容。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教师要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体能以及认知能力。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发地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角色带给他们的经验反映到自己身上,并通过不断的思考,在扮演角色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想法,提升认知。
自主性游戏与幼儿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要想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教师要从生活着手,创设有趣、新颖的游戏,加强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尤其是家长和教师。这些模仿也为他们积累了生活经验,可以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而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幼儿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融入更丰富的游戏内容。例如,在超市游戏中,单一的商品已经很难吸引幼儿的兴趣,很难满足他们现在的需求,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生活添加“进货员”的角色,创建类似的更加丰富、多元化的角色,再次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加强幼儿与角色之间的互动,从情节方面着手,不断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教师在布置内容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一个新闻有固定的热点时间,而内容材料的投放也具有时效性。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断投放新的材料,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也要参考幼儿的意见,例如可以让幼儿自主投票选择自己理想的材料,还可以给幼儿布置任务,让他们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在不断的讨论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了,他们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了。而在集体探讨和不断的实践中,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掌握了尋找材料、运用材料的方法,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思考,逐渐产生放射性思维,让他们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是否具有替代物,还有哪些材料可以运用到教学中,以此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加速游戏活动的进展。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材料的制作中。此外,一些还未完成的材料往往也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幼儿“身边的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月饼额外的装饰”,引发幼儿讨论,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幼儿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此外,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穿插传统节日,培养幼儿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力,让幼儿思考在节日前后生活周遭的变化,让环境成为幼儿的伙伴,与幼儿产生亲密的互动。这些都能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
综上所述,要想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与生活教育相融合需要注重多种细节。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善于借鉴幼儿实际生活内容,善于捕捉幼儿生活细节。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