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张官店水上古村美丽乡村规划探析

2020-01-05 23:52:27张圆圆王志达孙淑怡
山东水利 2020年10期
关键词:滨湖古村风貌

张圆圆,王志达,孙淑怡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省志合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101)

张官店村历史悠久,水乡韵浓,是平原县生态文明乡村重点整治对象,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平原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充分利用移民后扶资金,全面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进一步改善村内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村容村貌,带动村庄社会经济等相关产业发展。

1 现状条件和问题分析

德州市平原县地处黄河下游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张官店村东靠黄河沉砂池,西临相家河,村内坑塘遍布,水资源丰沛,是马颊、笃马、鬲津、鸿沟等九条自然和人工河流汇集的“沼泽之国”,现村庄内部环形水系水源为村庄东部的十四干渠以及相家河渗水两者结合,河水经相家河和十四干渠进入村庄环形水系,最终排入村庄北部干渠。

张官店村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多次成为平原县的政治中心,同时还是周边村庄的经济贸易中心。村庄文化遗址众多,村内有多处历史遗迹。村庄以三国文化闻名,三国时代刘备坐守平原县令,就发生在这里。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得知,目前古村现状存在河道水系周边环境条件、景观效果差;水环境与居民生活割裂,缺乏生机;村庄面貌陈旧、杂乱,有待提升改造;古村历史遗存、民俗文化未能合理保护利用等问题。

2 保护规划措施

2.1 文化引领古村保护与整治

1)延续村庄历史空间结构。古村空间结构以街巷格局、建筑肌理、耕地布局等外在形态加以体现,是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延续[1]。张官店古村保护与环境整治规划顺应村庄原始平原地貌,保持原有开阔平坦的村落空间;水系脉络依托现状,加以整理形成环状水脉;街巷格局保持不变,建筑肌理尊重原貌。

张官店景观规划总体布局确定为:“一心、一脉、两轴、三湖、八区”。“一心”指古村风貌核心;“一脉”指围绕村庄形成的环形水脉;“两轴”指十字街构筑的南北、东西向村庄发展原动轴;“三湖”指利用村庄原有大型水塘扩挖形成的北湖、西湖和东湖。“八区”指古村核心风貌区、古村外围风貌区、古村新貌区、古村农业生产区、滨湖农耕体验区、滨湖运动生活区、滨湖文化休闲区、滨湖度假服务区。

2)保留、利用村庄原始道路系统。古村道路系统是其结构形态的骨架,是村落格局肌理的重要构成要素,他的保护与延续对古村整体风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张官店古村保护与环境整治规划中道路系统规划保留了以十字街为代表的村庄道路网络骨干,整理构筑了三级路网体系。一级主干路为保留的现状干道;二级次干路是在现状干道基础上整理完善形成的,指连接主干路与各功能区的村庄内部主道路;小路是结合景点布局设计的游览小径。

3)优化村庄环境风貌。张官店村自古就有“沼泽之国”之称,村庄内坑塘遍布,水资源丰富。规划利用现有水系资源优势,形成环村环状水系,沿岸建设文化、休闲、观览设施,开展绿化种植,打造环村生态景观绿廊。

4)保护村庄历史遗迹。张官店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其中保留较为完整,文化特色突出的有肖氏、张氏祠堂,石牌坊、上马石、功名匾等。历史遗迹见证了村庄发展的历程。规划将保留、修缮历史建筑遗迹——肖氏、张氏祠堂,原址复建三义庙、菩萨庙、关帝庙、古牌坊;在村庄核心区,关帝庙东南建设古村历史博物馆,以实物、模型、图片的方式向游人展示、宣传各种历史遗迹。

5)传承文化发展旅游。张官店村为平原县之原始城址,历史悠久,承载三国汉文化,饱揽黄河水文化。村庄规划传承历史,将主旨确立为:“汉风水韵,魅力古村”。规划利用张官店特有的水系景观、田园景观、三国文化、遗址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建设古村农业生产园、种植采摘园、滨水休闲广场、音乐广场、荷香月色、古村历史博物馆、城门印象、汉城商街等景点,打造滨水旅游、文化体验、郊野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江北第一水上古村。古村文化景观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从而推动村庄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分区落实古村保护与整治[3]

1)古村核心风貌区。该区围绕十字街展开,属于古村原始聚居区。这里是古村历史的见证,分布着古村众多的历史古迹。规划沿十字街两侧,选取几处有代表性的庙宇、家祠,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恢复、重建,既是对历史的保留、延续,也可以吸引游人前来观摩,以此提升古村的知名度,带动村庄发展旅游业。

2)古村外围风貌区。该区位于核心风貌区的外围,属1945 年后建成村庄民居。规划提出对其保留现状。

3)古村新貌区。利用村庄西北部空地,布置新型农村社区,安置核心区及滨湖景观规划拆迁住户,该区建筑形式、材质应与原有传统民居保持协调,符合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格。

4)古村农业生产区。在村庄西部,西接相家河大坝,利用滩地开发农田,作为农业生产区。

5)滨湖运动生活区。该区位于村庄西北部,东临古村新貌区。结合北湖及原有果林开发建设滨湖运动生活区,其中布设滨水广场、音乐广场、休闲广场、种植采摘园、柳荫曲径、景观亭等设施。既可为村庄住户提供运动休憩场所,也可为游客提供滨湖运动和瓜果采摘体验。

6)滨湖农耕体验区。该区位于西湖西侧,西临古村农业生产区,规划其中可布设菜园、农田,供游人体验农耕劳作乐趣,展现古村农耕文化。

7)滨湖文化休闲区。规划利用村庄特有水资源特色,打造环村水脉,建设滨湖文化休闲区。该区位于西湖、东湖北岸,以休闲、文化功能为主,可为外来游客及村民提供滨湖文化休闲场所。其中东湖两岸以文化休闲功能为主。西湖两岸主要以展示湿地原生态自然风光为主,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8)滨湖度假服务区。该区位于村庄南部,南北向十字街南端,规划利用十字街与平腰公路交接的交通便利,于此处设置度假区,其中可选取典型四合院建筑模型作为度假区游客住所,主要吸引追求田园农居生活,感受古村风韵的周边县、市市民。此外,规划于度假区北部设置集住宿、接待、餐饮于一体的管理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便利。

3 结 语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古村保护规划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古村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秉承生态、文化、保护、开发协调发展原则,利用古村历史文化,划定核心区,重塑古村原始风貌;利用古村特色水生态资源,建设环村水脉,构建特色滨湖文化休闲区、运动生活区;打造滨水文化、休闲、观光、游憩、度假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江北水上古村,推动村庄旅游、经济发展,实现古村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为今后相似古村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滨湖古村风貌
《古村小巷》
滨湖选煤厂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技术研究
选煤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1:15:10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古村新景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2
包裹的一切
古村之晨
文化交流(2020年11期)2020-12-08 02:07:56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工程与建设(2019年4期)2019-10-10 01:45:30
古村——大芦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34
小小书法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