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020-01-05 17:31:15王来印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工程

王来印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东营分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技术也得到普遍应用。水利工程具有工程任务多、周期长、投资数额较大等特点,信息化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保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水利工程项目的高效运营。

1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现代化水利工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基于这些先进的技术,使其配合水利工程的自身设计与特点,便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节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资源消耗

水利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其地质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1]。信息化技术能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实现任务的统筹规划,例如智能分析对工程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前期的规划设计更加合理、科学,从而减少施工各阶段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信息化技术能利用智能计算的优势,为工程提供最科学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最适宜的施工方式,并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工程管理的科学性,更能有效降低整个工程中的资源消耗。

1.2 实现信息的准确判断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信息的滞后性,往往不能及时准确传输数据,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收集、传输大量数据,并从中获得有效的数据资源,对施工管理中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实现系统的管理模式。

水利工程的作用是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但大部分施工区域水资源短缺,因此,优化水资源配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收集水资源分配、周边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水资源基础信息,并从中筛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储存,为编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案提供技术资料,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促进新型管理模式的形成

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技能水平都会影响施工管理工作,无法有效保证管理的客观时效性。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不同区域或者流域等各类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先进的新型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管理的客观性和人员管理的水平。

1.4 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根据水利工程自身特性,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型水利工程通常设置在郊区或者野外,地理位置偏僻及工程面积较大会造成管理维护工作的不便,人员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也会影响工程管理的效率。而通过信息化技术中不同条件传感器的应用,能有效解决距离、面积等问题,并进行实时检测,将传感设备中的数据传送至计算机系统后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或将要发生的问题,使管理者更加从容地应对和解决问题,以防事故的发生。

与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措施相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依托先进的设备,为施工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撑,使水利工程的实施更加高效安全。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利用使得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人员劳动力消耗明显下降,工程管理的效率显著上升[2]。

2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 数据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涉及大量的工程数据信息,如材料、设备及人员等方面。以往传统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会间接影响数据资源整合所发挥的效益。因此,需要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采集数据,构建完善的工程管理数据资源库,融入程序设计理念的核心要点,提高数据资源库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数据资源库的应用不仅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分类与存储,还有利于今后的查阅与定位,如利用计算机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或分类序号,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通过数据资源库的建立,能体验到信息共享的便捷,发挥数据资源整合的最大效益。

第27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中国(武汉)国际食品交易会(以下简称食博会)将于2018年12月1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2.2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广泛,在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保证施工信息传送的安全快捷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快速传送数据,可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对得到的有关参数数值进行分析,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当出现类似状况时能采取有效方案从容应对,并从中积累经验,优化方案,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此外,计算机技术不仅提高了计算数据的水平与速度,还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技术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水利工程项目技术的研发中。

2.3 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是实现水利工程项目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企业会采用购买集成化设备的方式,获取相关管理系统软件,通过改造完善,将其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配合完成水利工程其他各项目工作。与此同时,可以利用第三方管理软件,拓展系统的使用功能,全方位管理水利工程项目。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水利工程情况,对系统的适应性作出调整,以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求。

其中,工程管理中的监测技术是信息化技术的充分体现和必要手段。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实现多个时段同时监测,可以验证监测到的数据信息,以保证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再通过数据分析,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工程管理系统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有利于完善优化方案,并及时发现问题,弥补漏洞。

2.4 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任务量也随之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田水利灌溉的自动化,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例如,智能化监控系统能实现远距离智能控制,使用传感器了解当前的灌溉现状,以便随时发现、解决问题[3]。同时,智能监控系统还可以监控水资源供需情况,在水资源匮乏时,及时打开水阀,合理调节控制灌溉系统。

2.5 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都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及技术核心体现。当前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易操作、速度快、效率高、精确度高等特点,能充分利用其功能优势获取相关信息资料。

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系统平台,对防洪、抗旱等灾区进行实时评估与监测,从而分析出受灾区域的现状,提供决策性的数据支撑。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其信息资源与水利工程中的各类软件有机融合,还可以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源制作出所需的重要图像资料,提供专业化的分析与模型,并利用其功能完善后期规划与设计,作出相应决策。

卫星定位技术主要特点是覆盖区域面积大,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坐标,并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下,依然能完成准确的定位操作。同时,卫星定位技术能通过网络技术中心和通信技术起到监控的作用。在灾情出现时,准确定位,及时减轻灾情带来的伤害。

3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3.1 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应用于不同领域中,其应用成效也各不相同,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应用不成熟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年代已久,但在原有施工管理基础上,加入信息化技术这种新模式的应用,还是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虽然与水利工程相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年限不长,但其在现代化技术中的贡献却远远超过水利工程。将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科学结合,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相辅相成,使得利益最大化。但当前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不成熟,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支持,才能探索出更合理的管理模式。比如,当前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在水利工程管理应用软件中不能高效利用。

3.1.2 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干扰因素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其覆盖的区域较多,且情况复杂。水利工程多处于野外环境,需要考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水利工程项目。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建设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对促进农村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农村地形条件普遍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对施工方案技术作出调整,并对施工风险加以控制,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没有完全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许多,只有多方面考虑,才能使两者更好地结合,造就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

3.1.3 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团队的建设

信息化技术和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机融合,需要培养能同时具有两种基础知识的人才,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所以首先需要挑选出专业的人才,然后进行后期工作的培训,经验的积累,完成两种专业知识的融合,进而培养出专业人才团队。

3.2 发展前景

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4]。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后期不断磨合、完善,但同时,也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会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成熟,实现融合共生的价值。

3.2.1 促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先进的设备会源源不断地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不断增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未来的水利工程管理中,可以通过观察施工管理区域的径流变化、分析翔实的数据,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其次,将在未来的信息化创新中,实现施工画面的远程还原,并通过自动分析及监测,评价施工技术与效果,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此外,信息化在今后的水利工程管理中能实现保密功能,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安全性。

3.2.2 专业模型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些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不同灾情,再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结果中,提供相应的模型,从而在这些专业模型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决策方案,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今后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方式,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信息化工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0
工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