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引黄灌溉工程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0)
当前,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已明确,“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破解水利新老问题,适应治水主要矛盾变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总基调要求,要聚焦郑州市北部花园口引黄供水现状,充分认识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及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准薄弱环节,认真梳理引黄供水发展思路,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生态建设总体要求,重点锚定“引黄工程基础设施薄弱、引水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水行政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水文化建设缺失”的短板,创新发展思路,高起点科学规划,加快花园口引黄工程提档升级,促进引黄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花园口引黄灌区位于郑州市北郊,建于20世纪50年代。灌区目前有3座引黄闸门、2座泵站、6条干渠、3座沉沙池以及其他建筑物,其中干渠全长29.9km。工程设计功能以农业灌溉为主,建设标准偏低,虽历经数次节水改造,但均是在原基础上稍加改建,基础设施仍显薄弱。
目前灌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外观形象差,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极不匹配:穿越郑州北部的六条干渠主要以土渠或混凝土板衬砌为主,由于年久失修,混凝土板脱落、风化,显得十分斑驳破旧,几年来虽利用维修资金给予了一定修补,但无法彻底改变外观形象;ⓑ渠系范围内生境较差,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干渠邻近村庄,且大多是枯河无水,附近居民保护水利工程意识淡漠,偷倒垃圾、侵占毁坏渠道现象时有发生,雨水天气常有污水漫溢入渠,造成局部渠系存有黑臭水体,难以融入生态建设大环境;ⓒ周围村镇城市化进程加快,灌区土地性质发生转变,市政道路、管线等工程接连上马,涉渠项目增多,由于多条干渠未划边定界,加大了管理难度,常使干渠被割分、挤占。
鉴于薄弱落后的引黄工程现状,2018年初,郑州市水利局党组站在全市水生态建设的高度,统揽全局,高屋建瓴地提出要谋划好花园口引黄干渠生态提升工程,将灌区建设重新定位,纳入全市生态系统建设大局,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规划阶段,初步设计思路以总干渠、东干渠为横轴,以东风干渠、东大坝干渠、六堡干渠、祭城干渠、姚桥干渠为纵轴,连通区域内黄河、贾鲁河、索须河、金洼干沟、石沟、金京明渠、金京湿地、任庄明渠、西干渠支渠、任庄湿地、化蝶湖等,在郑州北部形成外部连通、内部循环的现代水体网络,再辅以景区及水文化建设,打造成连接黄河、索须河、贾鲁河之间的生态绿色水廊。若该项目实施,将彻底改变花园口引黄工程形象,恢复完善供水功能,使黄河过境水利用最大化,为贾鲁河等提供可靠的生态水源,解决郑州市东北部地下水补给问题,作为集中展示水生态建设成就的窗口,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关于坚持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郑州市“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质不优、水工程不多”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瓶颈”。花园口引黄工程地处郑州东北部,沿黄有3个引黄闸门,对解决郑州缺水问题具备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认真分析目前三处闸门现状,引水能力不足问题突出表现在:ⓐ由于小浪底枢纽运行后黄河河床下切,东大坝引黄闸、马渡引黄闸闸底板高程受限,致使黄河下游小流量来水时引水困难,达不到原设计供水流量;ⓑ若不解决黄河水的沉沙问题,无法向贾鲁河、索须河、龙湖等河湖实施大流量供水,真正实现河畅水清的治理目标。
下一步工作思路应通过引黄闸门改造升级、统筹规划建设沉沙池等,确保水量充足、水源优,体现黄河引水调蓄系统化的要求,保障生态水源安全。具体措施包括:ⓐ对马渡及东大坝引黄闸进行闸底板降低改造,目前该项目正与黄河管理部门沟通,马渡闸改造项目已列入水利部实施计划;ⓑ在东大坝引黄闸及马渡引黄闸下游规划建设两座沉沙池,增加调蓄沉沙功能,并结合现状洼地及渔塘,利用挖湖产生的的土方堆积微地形,栽植高大乔木形成林水相依的水上森林特色景观。
近年来水利部重点提出要加强“智慧水利”建设,在水利信息化的基础上,抓好“智慧水利”顶层设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对照要求,查找不足,花园口引黄工程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缺少信息化工程设备:在测流方面,花园口灌区仅有一套渠系测流设施,水量计量主要靠水泵台时记录以及闸门控制过流,数据极不精确;在水质监测方面,若要持续科学发展,需要加强泥沙监测以及水源质监测等,采集并掌握完备有效的监测数据,而这方面灌区基本处于空白;在工程安全运行及巡河方面,目前仅在沉沙池、泵站等主要地点设置了监控设备,其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没有建立软硬件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水系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没有信息数字等支撑,管理手段落后。
针对以上不足,应加快引进先进的硬件管理设备,实现量测水、水质监测、闸门启闭自动化,工程管理全自动等;以“互联网+水利”的思路,探索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建设一体式信息管理系统,为水系管理提供服务;设置水系管理电脑PC端、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三端服务”,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水利工程科学高效管理。
花园口引黄灌区水政执法大队成立较晚,但在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维护引黄事业良好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发展,引黄职能发生转变后,在水行政执法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城市改造建设项目增多,侵占、破坏水利工程设施事件频发,执法难度较大,不利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基层水利单位执法力量薄弱,缺少专业化水行政执法队伍,不利于水利工程保护;ⓒ对相关的水利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率低,再加上水利执法威慑力不足,难以用法律武器有效保护基层水利工程设施。
为更加规范水事秩序,保护水利设施,保证引水工程安全运行,在今后水事活动管理中,应加大宣传水利法律法规的力度,增加宣传频次,营造人水和谐良好氛围;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包括注重人员培养、完备执法设施、开展经验交流等,从而夯实执法基础,提高查案办案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作,与河长办、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紧密沟通,推进执法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要将黄河承载的华夏儿女与灾害抗争所蕴含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传承好、弘扬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花园口引黄工程建设初期主要功能是淤地造田,后承担郑州北部农业灌溉、渔业供水、城市生活用水任务,直至现在已成为郑州市北部重要的生态水源地。滔滔黄河水流淌滋润在郑州北部六十余载,促进了郑州市的经济发展,也积淀了深厚的水文化遗产,成为文明的重要组成。如何留住水利记忆,传承华夏文明,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由于花园口灌区历经数次节水改造,旧建筑基本被拆除,历史遗存消失殆尽,且文件、图片、影像资料缺失。鉴于此,在水文化及水利风景区建设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弥补:ⓐ展示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化基地:花园口引黄工程大多位于惠济区,目前惠济区正全力打造黄河文化、大汉文化及运河文化,规划将惠济区建成“生态宜居旅游”之城,展示独特的黄河及运河魅力;我们可以藉此在干渠提升项目中加入黄河元素,挖掘疏理和展示河流演变、治理历史、治水名人及故事等,展现黄河之风采;ⓑ展示农耕文化:六十多年的引黄事业发展,造就了郑州市北郊的“渔米之乡”,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在干渠提升项目规划中应融合引黄历史,以灌区故事为文化线索,打造独特的农耕文化,展示中原农业大省之风范,也使游人能体验灌溉农耕之乐、垂钓捕鱼之趣;ⓒ依托水乡文化、花园口文化等,打造记忆中的乡村文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后,北部引黄工程周围的村镇正在消失,许多土生土长的居民将很难觅得曾经渔米之乡的踪迹;为留住乡村记忆,在水系规划及景区建设中,可设置一些体现田园牧歌、篱笆葱葱、炊烟袅袅的特色景点,使行者能聆听到翻转的水车和水碓房的和谐宁静,在闹市中觅得附着乡愁的水岸风景。
本文详述了花园口引黄供水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已揭露,目标已明确,任务已布署。下一步郑州市水利人将凝聚共识,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加快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引水能力,改变区域内生境,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推进水文化建设,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提供强大的水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