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国网黑龙江兴凯湖电业公司,黑龙江 密山158400)
在10kV 配电线路供电过程中,由于计量管理不到位、配电网路设计不合理、供电面积大等问题导致线路的线损居高不下,引起供电领导的重视,要求供电部门要做好降低线路损耗,增加部门的经济效益,督促电力工作人员做好线路降损工作。
配电网路中的电量通过高压线输出、变压器、保护装置、计量设备等,在输出过程中,经过这些设备的消耗产生一定的线损。由于线损管理的不到位,产生不必要的线损,查表人员在抄表时不够认真,或者技术有限、工作不细致,导致线路标记不匹配、电表故障、电表接线不准确等。用户的窃电行为也是产生线损的原因。这些原因减少了供电线路中的电力供应,直接影响供电部门的正常供电
10kV 配电网路在电力运输过程中,由于配电变压器实际配电量和实际用电量不等,在运输过程中消耗了部分的电力,或者是公用电压器功能不足,在用电高峰时段电负荷量过载,用电低谷时轻载,还有配电网路中电压器设计的不合理都将导致线损量的提高。
电力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线路的设计问题导致线路的线损不断的增加,迂回线路的线损问题比较严重,这种布局方式将10kV 配电线路的供电范围扩大,电力的输送距离增加,所以造成很大的线损。另外在线路设计中,电源点布置过少,线路中导线截面的大小,这些情况都将提高线路的线损。10kV 配电线路没有规范化的运行也是线损问题的所在,在运行过程中,线路长时间的空载、轻载、过载,在这些状态下,线路消耗了一定的电力;或者线路长时间运行,没有得到妥善的维护,线路老化严重,出现电流的泄露,线损也在逐步的增加。线路中的线损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居民的家用电器,如今家用电器种类很多,平常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普遍应用,致使线路的电负荷增大,增加了配电线路的负担,线损也随着增长。
在用电计量时,由于线路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电表等计量设备疏于维修和检测,也会导致大量的线损,对居民的用电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供电部门的服务质量。在线路管理工作中,会有诸如电表计量不准、电量流失等状况,致使线损增加,影响供电部门的供电质量,降低了经济收入。用电计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力供应范围广,配电网的线路长。如我国的偏远山区,供电部门要供应面积较大的山区用电,山区中居民住处比较分散,使配电线路不断地增长,致使线路的分散补偿和配变侧集中补偿不足,导致线损不断的增加。
(2)偏远地带的县级供电部门,存在农村的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年久失修的现象,有的线路老化严重,造成一定的电力消耗。
(3)地区的用电量不高,致使线路空载,消耗了大量的电力。
(1)加强计量的管理工作。要不断地加强计量的管理工作,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减少工作的失误。供电部门要做好计量表的维修检测工作,发现故障的计量表,维修后可以正常工作的,继续使用,没有维修价值的进行换新。加大整治力度,防止居民窃电现象的发生,所以做好铅封的管理工作。还要从内部杜绝各种形式的关系用电,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员工管理制度。
(2)对临时用电进行有效的管理。对需要临时用电的企业和个人,供电部门要做好电力供应服务,简化临时用电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防止临时供电过程中出现电量遗失的现象。
(3)反窃电的法律宣传,加强营业检查工作。供电部门对窃电行为可以就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窃电的惩罚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供电员工深入各地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有针对性的对窃电行为进行教育,提高人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并了解窃电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线路的线损情况,加大营业检查力度,通过日常的工作经验,对窃电的方法、窃电的时间点以及窃电电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对线路进行排查,找到窃电的地点,通过法律手段,对窃电行为进行惩处,加大惩处力度,杜绝窃电现象。
(4)有效治理高损线路。通过对高损线路进行全面的维修检查,将设计不合理的线路,进行合理的优化,使电网结构更加的科学,降低线路的电力消耗。供电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将配电网路进行结构的调整,缩小供电范围,整治迂回线路,提高线路的供电质量。
(5)加强功率因数的管理。功率因数的降低将损失一部分线路的电压,使负载端电压变低,当电压低于供电的标准时,会导致电动机和相关设备失去充足的电力,无法正常运行。所以要保证功率因数的平稳,增加电网的电力运输,减少线路线损,保证稳定的供电。投入使用无功补偿设备,该设备可以控制无功功率的运输,从而实现功率因数的增长,使负载端电压增高,减少线路的电量消耗。
(1)建立线损的管理体系。为了加强线损的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线路管理制度和线损管理队伍,将线损管理实现规范化。专门成立线损管理小组,以供电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小组的组长,对线损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工作职责,实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线损的主要管理工作,制定工作的标准,主要包括:线损损失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电表管理标准等,通过各项标准加强对小组成员的管理,将责任层层落实,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考核标准落实到人、考核指标落实到人。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使线损管理工作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将线损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线损分析。通过对以往的线损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产生线损的主要因素,对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治理,保证电力稳定的运输,减少线路的线损。分析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将同期数据与历史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现实线损和理论线损对比、电能平衡分析等。
(3)加强电力人才的培养。为电力部门做好人才的培养,加强电力的工作人员培养和教育工作,特别要对基层电力工作者的技术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加强基层的教育和培训,为电力工作做好基层工作人才的建设。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使电力工作人员对线损管理技术具有很好的掌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将线损管理技术可以更好的应用到实处。组织开展员工技术交流活动,就电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工作教训,全面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共同做好线损的管理工作。
(4)降低线损,增加效益。对线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工作。通过线损数据的统计、整理工作,为线损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使线损的分析结果更加的准确,有利于排查线损产生的原因。建立相关的奖励措施,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将员工的奖金与考核进行挂钩。在这种措施下,员工对线损管理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有利于线损的统计、管理和分析。采取每月例会制度,在会议中对现阶段的线损情况进行说明,就线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给出解决建议和方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重要的说明。
供电部门在电力供应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对电力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使配电网线路的线损不断的增加,电力工作人员应就线路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线路的损耗,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技术性的难题,所以电力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提高供电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