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海门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

2020-01-05 09:41江苏省海门市委书记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海门农村建设

陈 勇/江苏省海门市委书记

海门名片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20年,江苏省海门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航定向,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海门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

调优结构,彰显海门农业“强”的内涵

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六年计划,全面启动2020年5.3万亩项目建设,严格建设标准,严把质量管理。依托高标准农田,加大新型合作农场的扶持力度,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和联盟,为农场提供全程化、专业化服务。加强对扶持政策的跟踪评估,全面提升合作农场的经营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区镇探索组建农业公司,对高标准农田和新型合作农场开展公司化经营。

创新经营方式。在经营主体培育上,全面实施“现代农业5050培优扶强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激励,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以“大项目突破年”为抓手,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建设,持续加大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在经营方式创新上,加强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更加注重现代农业的品种、品质和品牌,促进海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强风险防控,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联耕联种、就业带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让广大中小农户共同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丰富发展业态。重点在“三条链”上做文章: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发展冷链生鲜、定制加工等新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供应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价值链,在农业生产中植入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嵌入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创意农业、观光体验、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

改善民生,满足农村居民“富”的愿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方面,对已经脱贫摘帽的省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进行精准排查,持续开展健康援助、教育助力、培训就业等“十大专业扶贫”行动,防止脱贫对象或者贫困边缘户、政策“夹心层”因病致贫返贫。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开展“万人帮万户”活动,坚决做到脱贫不脱政策、不脱措施、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扶贫帮困工作的制度性安排,更加注重保障政策的扩面提标和系统集成,更加注重致贫返贫防范机制的建立完善,更加注重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研究,让全市低收入对象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拓展富民增收渠道。海门农民收入八成以上来自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坚持政府之手、市场之手共同发力,农内挖潜、农外转移双向拓展,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建筑、家纺等富民产业,着力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大力开展乡村创业促进行动,不断完善创业补贴、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重点支持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返乡下乡创业,并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增收。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大力实施乡村教育提升、健康乡村建设、文化体育下乡等行动,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加速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事业,支持市供销合作系统以及有条件的村居试点开展养老服务,积极鼓励公建民营,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系统推进,描绘田园乡村“美”的画卷

突出规划引领。当前,海门乡村振兴正处于空间布局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能级蓄力迸发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科学的规划来控制和引导。注重乡村振兴与城市转型、交通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规划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严格控制农户建房程序,在规划选址、空间规模、风格设计等方面统一尺度、严格把关,不断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提升城镇品质。中心镇区层面,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以品质化提升为重点,持续加大“拆违拆破拆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等力度,完善功能、提升形象、集聚人气,做到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制度“活而新”。被合并的老镇区,大多存在功能退化、设施老化、产业弱化、管理边缘化等问题。正确处理好老镇区与中心镇的关系,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完善设施、优化环境、有序管理,让海门区域发展更平衡更充分。

加大环境整治。市财政安排6.13亿元用于农村环境建设,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精准施策、标本兼治,从机制上解决根本性问题。突出系统整治,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分类、卫生户厕改造、“河长制”管护等各项工作,做到一般村环境整洁、重点村面貌提升、示范村亮点彰显。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城乡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城乡沿路环境、农村水环境、田园生态、村庄面貌“四大整治提升行动”,拓展整治纵深,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彰显亮点特色,围绕“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加快对特色村庄的改造提升,将一个个“盆景”连成风光秀丽的美景。

创新治理,展现乡村文明“高”的风貌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积极整合全市综合治理、便民服务、综合执法等平台资源,加快建设市镇两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使之成为信息归集、分流办理、预警提醒、监督考核的指挥中枢。以区镇机构改革和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下沉改革为契机,加快职能资源、执法队伍重心下移。积极整合城乡网格员、城管协管员、社区志愿者等队伍,不断拓展网格服务的功能内涵。简化服务流程,优化运行机制,统一指挥、闭环管理、扁平服务,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坚持“三治”结合。以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平台建设,探索和丰富具有海门特色的农村社区协商形式,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以法治为本,广泛开展农村“七五”普法,完善农村法治服务。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平安区镇、平安村居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以德治为先,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爱党爱国、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节约,真正实现德润万家。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为抓手,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广泛开展“海门好人”“最美家庭”等文明典型选树活动,以身边榜样来教育农民、感染群众。持续开展非法宗教整治行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积极作用,旗帜鲜明地推动移风易俗。□

猜你喜欢
海门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No Pain,No Gain
台上三分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聚“星”成“火”携手同心——记海门侨商郁飞和他的侨商团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海门赞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