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2020-01-05 02:10:30
矿山安全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氢能业态京津冀

工信部: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大宗冶金与煤电固废协同利用

工信部近日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 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

出台背景

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钢铁、煤电、化工等重化工业集聚,工业固废和废旧物资产生量大,综合利用潜力大。据统计,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河南7 省(区、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约为13.7 亿t,占全国工业固废产生量的41%;废钢铁、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约1.5亿t,占全国的41%左右。

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处于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但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协同不充分,产业集中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项目同质化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对于解决城乡建设砂石料短缺重大民生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内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区域典型固废,以技术支撑、模式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实验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区。

主要目标和任务

《提升计划》从综合利用效益,产业聚集区、技术创新中心、骨干企业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目标。到2022年,区域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量8亿t,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1.5亿t,产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形成30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建设50 个产业创新中心,培育100 家创新型骨干企业。区域协同机制较为完善,基本形成大宗集聚、绿色高值、协同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础和转型提升目标要求,提出协同利用工业固废制备砂石骨料、推进大宗冶金与煤电固废协同利用、壮大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产业规模、提高废旧金属利用水平、推动废旧高分子材料高效利用、加快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生产系统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建设绿色雄安、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等10 项主要任务。

保障实施

工信部积极指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7 省(区、市)做好落实,强化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遴选发布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提升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企业,确保3 年内基本实现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加强区域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充分利用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同时地方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规范市场发展。创新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鼓励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营造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舆论氛围。

我国将重点培育数字经济15大新业态新模式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15 大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方向提出19项创新支持政策,以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方式,激活消费新市场,发展新的就业形态,培育壮大新动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涌现,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新业态新模式对于“六稳”“六保”的支撑作用,《意见》着重强调打破传统惯性思维,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制度供给,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政策。同时,《意见》明确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创造新需求,培育新的就业形态,带动多元投资,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15 大重点方向,并明确4 方面主要支持举措。在激活消费新市场方面,将健全完善与线上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创新服务模式供给,培育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数字化治理等线上服务新业态;在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方面,将提升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和平台“赋能”水平,增强数字化转型能力供给,降低转型门槛,培育产业平台化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在发展新个体经济方面,将推动完善保障制度,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促进自主就业、“副业创新”、多点执业等就业新业态发展,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在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方面,将探索深化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改革,以物质生产资料数字化支撑共享共用,发展共享生活、共享生产、共享生产资料、数据要素流通等共享新模式。

为保障各项举措落地,《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拿出硬招、实招、新招,强化政策联动和协同配合。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及时修订完善监管政策制度。同时,要求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点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率先探索改革举措,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

河北省发改委日前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以培育壮大氢能产业为目标,加快构建“政策生态、产业生态、服务生态”三大氢能生态体系,率先将河北省打造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推动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战略引擎。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 年底,一批氢能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氢能产业链年产值50 亿元;到2021年,全省氢能产业形成覆盖制氢、氢能装备、加氢站、燃料电池、整车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00 亿元;到2022 年,氢能关键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化和批量化生产,氢能产业链年产值150亿元。

同时,到2020年底,全省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350 辆;到2021 年底,全省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1000辆。

《行动计划》要求,借助冬奥会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同时,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依托钢铁、化工等企业发展工业尾气高效低成本制氢。

《行动计划》表示,2020年,全省计划新建成投运加氢站10 座,总加氢能力9000kg/d;2021 年再新建成投运加氢站10座,累计加氢能力达到20000kg/d;2022 年再新建成投运加氢站10 座,累计达到30 座以上,累计加氢能力不低于30000kg/d。

猜你喜欢
氢能业态京津冀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2:54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中国石化(2022年5期)2022-06-10 06:39:30
氢能“竞速”
法人(2022年5期)2022-05-23 02:30:11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模具工程(2016年7期)2016-06-15 20:28:52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新业态 新模式
京津冀一化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