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

2020-01-04 07:15章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9期
关键词:待人培育价值观

章莹

[摘           要]  友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友善为人们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等关系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道德准则。当代青年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的主力军,其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关系到社会发展方向,高校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如何在高校培育和践行友善急需进行探讨。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挖掘当今高校学生友善缺失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探讨高校培育与践行友善的途径,不断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引导青年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社全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高校;践行

[中圖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0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规范,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人们的言行提出具体的道德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具体要求,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高校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使命,需要探索培育和践行友善观的路径,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致力于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的甲骨文是两只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状,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指出:“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友”表示彼此有交情的人或有亲近的关系。“善”的甲骨文是由上面“羊”下面“言”组成,羊是吉祥的象征,“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义美同意。”“友”“善”连在一起,就是和谐互助。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汲取了传统友善思想中的精华,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维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以礼待人,互相尊重

友善的首要内容是以礼待人,互相尊重。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体之间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人人生而平等,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差异性就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相互尊重就要肯定别人的内在价值,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发自内心地认可他人的价值。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要构建友善的人际关系,就要做到以礼待人,用礼貌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树立起友善的个人形象。

(二)宽容待人,用心理解

友善的基本要求是宽容待人,用心理解。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密集而平凡,但由于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这些都直接导致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要如何缓解冲突、化解矛盾,就需要我们做到宽容待人,包容和理解差异的存在,用心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当然,宽容不代表放纵,而是当我们在面对不同的观点和做法的时候,能够更多地为他人着想,尝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心理解他人,从而构建友善的人际关系。

(三)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友善的最高境界是扶危济困,乐于助人。人生难免有挫折,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若有人能伸出援手给予帮助,那么身处困境也能感受到友善的力量。扶危济困就是指能发自内心不求回报帮助有困难的人,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爱,这就是友善所追求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友善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在高校缺失的原因

当代青年学生总体上能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友善意愿,但仍存在部分青年学生友善缺失的情况,原因主要包括青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认识水平有限等个人因素,家长不够重视友善品质培育、言行不一等家庭因素,高校侧重理论灌输、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学校因素。

(一)个人因素

一方面当代的青年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在家人的关爱中成长,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较少关心和理解他人,却渴望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青年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却时常忽视别人的感受,所以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会出现矛盾,加上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锻炼,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冷淡他人,以至于失去他人的关爱,逐渐变得孤立无援。

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社会经验相对匮乏,思想认知水平相对有限,易受不良因素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部分不良思想混迹其中,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例如部分学生受到享乐主义、利益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较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对自身内在品质的培育则不够重视,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家庭因素

一方面家长不重视学生友善品质的培育。在应试教育思想理念影响下,部分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较少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不够重视。部分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当孩子做出不友善行为之时没有出面制止,反而纵容孩子犯错,这样的行为导致孩子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甚至漠视他人的感受。例如,在高校中发生的暴力事件、宿舍矛盾冲突等,究其原因,很多矛盾都是由于部分青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另一方面家长不重视自身友善品质的培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教育孩子要友善待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却不能真正做到待人友善,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形成。家长诚实守信、友善待人,那么孩子会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待人和善;家长待人刻薄、言行不一,那么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也不会以诚相待、友善待人。

(三)学校因素

一方面学校在培育学生的友善观过程中,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学校在进行友善观培育时,较多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题讲授的方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缺乏具体实践活动,较少涉及友善行为的课外實践,导致培育效果不够理想。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缺少系统化的友善行为实践性评价标准、方法和具体细则,学生只在课堂上接收了友善观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也不了解友善评价标准,对友善观的认识仅限于文字。

另一方面学校培育友善观的方式不够丰富。部分学校仅仅在思政课堂涉及友善观培育,没有发挥专业课以及其他公共课的作用,没有实现课程资源作用最大化。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简单地采用传统理论讲授方式,没有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用鲜活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教学内容并没有契合社会现实,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友善观的认识无法深入。

三、友善在高校的培育与践行路径

青年学生友善品质的培育和践行,不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志,而如何使友善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认真培育和践行。

(一)加深青年学生对友善的认知

一方面要拓宽青年学生友善观的学习视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深化青年学生对友善价值观的自我认同,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探索与友善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导青年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学习,掌握新时代背景下友善观的内容,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素养。

另一方面要提高青年学生友善观的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学生不仅要进行友善观的理论学习,更要提高践行能力,进一步实现与己为善、与人为善以及与物为善。高校要锻炼青年学生践行友善观的意志,要注意引导他们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主动将友善观运用到校园学习生活中,促使他们走出寝室、放下手机,待人处事严于律己但宽以待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体会友善,从而增强对友善的认同,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强化高校对友善的教育

一方面要加强友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育力度。高校应充分认识友善的重要价值,并加强友善教育和培育力度,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系统全面地对友善观进行阐述,并将培育友善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当代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用启发的方式进行教育,将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观与新时代的友善观结合起来进行阐释。针对大学生困惑之处,能够通过慕课等新媒体方式为其解惑,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加深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友善观的理解,巩固青年学生的友善意识,激发其践行友善观的动力。

另一方面要扩大友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当代青年学生关心时事,热衷于网络文化,高校可适当发挥校园文化宣传平台作用,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公众号等传播媒介,结合时事热点将友善文化传播出去。同时,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思考,欢迎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进一步强化友善观念。同时发挥朋辈影响,挖掘学生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等友善典型,借助榜样影响作用促进友善观的形成。

(三)借助社会进行友善的传递

一方面要强调社会传播友善观的重要作用。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每个青年学生都会进入社会并被影响,因此社会对青年学生友善观的培育至关重要,高校应充分发挥社会的影响力,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友善宣传,尤其是在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更有责任调整治理社会文化,积极弘扬正能量,将友善观传递到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

另一方面要督促社会建立健全友善监督赏罚机制。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不友善行为,大部分只需接受道德谴责,却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惩罚,导致青年学生忽视友善行为。因此,高校需要督促需要社会建立健全友善监督赏罚机制,对不友善的行为进行处罚,而褒奖友善的行为及个人,用实际行动鼓励青年学生实践友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2]杨伯峻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3.

[3]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1314.

[4]艾国,刘艳.从四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56-61.

[5]陈勇,于婷婷.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120-123,149.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待人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日子
日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季札挂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