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越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它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然而近年来,很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知之甚少,各高校也很少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这门课程,这就造成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164-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全民素质的教育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近年来,很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知之甚少,各高校也很少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这门课程,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它的教育群体是广大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新需要由当代青年学子去完成。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大学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想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要保证大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彰显出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公共课教学部语文教研室编写出版了具有现代人文新理念、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这本教材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主旨,以文学作品集中表现的核心主题为单元进行编排,前以单元综述引起,后以经典作品贯之,并辅以周详的注释和概括全面的赏析。全书由九个单元组成:爱国情怀、故园情怀、冰雪友情、璀璨爱情、山水田园、高洁品格、聪慧人生、理性之光、艺术世界。在每个单元的作品选择上,编者既注重传统经典文学篇目,也编选了新的名家力作,所选作品基本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思想内容健康,文化内涵丰厚,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审美价值高。这本教材在结构和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有利于学生的学识升华和深化并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目标。
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
(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中国文学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情感始终是中国文学的主流。爱国忧民、心念社稷,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国文人的爱国情怀与文学长廊里闪耀的爱国主义英雄形象,影响和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爱国主义与忧国忧民,成为中国社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也是中国人最为尊崇的人生信仰。那“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楚国将士,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杜甫,那“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陆游,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戍边将士,那韩愈笔下忠君爱国的许远、视死如归的张巡、疾恶如仇的南霁云,那“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那“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相信你无重兴之一日”的蒋光慈……这些爱国形象必将感染青年学子,使其将爱国主义情怀扎根于内心,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这一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这样一批知识分子,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不居庙堂之上,但却胸怀天下。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司马迁蒙受了奇耻大辱,仍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贞不屈;文天祥面对死亡的大义凛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抱负与自信;苏轼,面对人生的荆棘,始终保持自我情怀,一生坎坷却能坦然面对……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高大挺拔的身影,展现了大丈夫的气概和文人的独特风骨与品格,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腾达还是潦倒,心存高远,孔颜乐处。俯仰无愧于天地,顶天立地,堂堂正正。这一篇篇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情感的催人奋进的蕴藏着浓厚文化的文学作品闪耀着理性思想的光芒,它将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价值观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一代青年。
(三)勇担责任,敢于担当
中国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诗词展示了一代文人勇担责任、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从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到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到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些优秀文学家虽然他们的出生年代各不相同,生活经历也大相径庭,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是相同的。学习这些诗篇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代代中华子孙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有效地引导他们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责任感,并发掘其现实价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使命。做勇担责任、敢于担当的一代青年,为更好地担负起国家发展重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大学语文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重视诵读,并不断内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诵读作为讲授语文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学生可以在诵读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和感悟经典作品中丰厚的人文情感。这样,古今圣贤的思想在经典作品的诵读中得到了延续。具体做法是:在教授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用或激昂、或委婉、或轻柔、或饱含深情的方式去示范性誦读文学作品,也可以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然后采用学生集体朗诵、个别朗诵的方式,这样既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将其引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从而自然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使他们在情感上与作品主旨产生共鸣,又可以激发他们的诵读热情。
(二)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平台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直观形象地感受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另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人文藏书和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和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走出课本知识体系的局限,构建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触碰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笔者所在学校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第一讲——《诵经典,品诗文,遇见最好的自己》,让新生一入学,便能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编选了《经典诵读》,传续文化经典,陶冶青年学子;开设《遇见经典——虎峪河畔品诗文》系列文学讲座,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用经典作品润泽学生心灵;此外,结合学校的经典诵读文化工程建设活动,公共课教学部联合校团委每年举办一届中华经典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校广播站每日清晨播放经典诗词朗诵作品,让青年学子时时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另外,由于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肆虐,学生延迟返校上课,部分人被隔离的情况下,笔者所在学校发起“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让我们的祝福和鼓励,成为抗‘疫的力量,让我们的文字,成为最大的支援”为主题的“抗‘疫有我”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抗击疫情主题作品,作品类型有:文字、音频、书法、海报、绘画、短视频、诗歌朗诵、摄影作品、手工艺品等。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一篇篇暖人的文字,一张张激奋人心的海报,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歌……充分体现了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结语
年青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高校,大学语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与传统文化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大学语文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方面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还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使当代大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的新青年,将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岑泽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
[2]林莹秋.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8(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