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社会因素在美苏建交中所起到的作用

2020-01-04 07:16杨雅婷
公关世界 2020年21期

摘要: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苏维埃国家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国家需要稳定的国际条件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因此苏联开始了积极的发展国民经济以及对外交流的政策。而美国经历了20年代的繁荣之后所遭遇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当局不得不抛弃抵制苏联的传统敌视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政府开始尝试着从对立走向和谐发展,在这过程中美国的社会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的工商业代表、政党代表以及工人和农民协会纷纷为了自身和国家发展,希望美苏消除对立的状态并发展两国贸易,这样不仅有利于美苏两国的社会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稳定远东局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美苏建交,社会团体,社会舆论

1933年美苏建交除了经济和政治等主导因素之外,社会团体、政党代表以及舆论因素的推动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20年代美国对苏联采取的消极抵制的措施不仅没有遏制苏联发展,而且伴隨着20年代末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社会矛盾加深,不利于美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使美国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了重创。工人阶级、农业生产者以及舆论团体纷纷主张对苏联实行关系正常化,美国的工商主义团体以及部分政党人士意识到美苏建交能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重创中恢复,促使美国的社会稳定,进一步利于远东局势的和平发展。本文从20年代的国际背景出发,探析除经济政治因素之外,美国的社会以及舆论因素在美苏建交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建交后对两国社会经济以及人民起到的积极影响。

一、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

伴随着一战和国内战争的结束,新生的国家迫切的需要大量资金及生产资料来进行国家建设,但是当时国家正处于不乐观的经济形势,面临协约国持续性的经济封锁和各种压力。当时的苏俄领导人希望能够同美国建立经济方面的联系来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并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而经济危机时期对美国的冲击,也使美国政府希望能够通过和苏联缓和关系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

(一)战后苏俄发展经济的需要

伴随着成功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者并结束了国内战争,国内迫切的需要恢复和各国正常的商品贸易以及维持国内居民正常生活的必要生产材料。“尽管协约国取消了对苏维埃俄国经济方面的封锁,但是协约国的政府政策并不会伴随着同苏维埃俄国的贸易恢复而结束。”[1]协约国政府普遍认为尽管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以及国内的叛乱,但是政府和人民受到了严重的战争破坏,迫切的需要输入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样势必会向各国提出求助。“那么他们就有理由强迫苏维埃国家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方方面面做出各种屈服”。[2]

尽管美国并没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参与战争,但是却在战争之中摄取了巨大的利益,美国资产阶级利用交战各国迫切的物资需求以及相对安全的地理环境位置。在这一场战争中获得了数千亿的美元。“1914到1919年,美国公司所获得的纯利润为296亿美元。”[3]一直到1920年,美国所控制的煤炭采集,生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美国远洋商船的生产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美国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呈爆发式增长,美国的进出口额以及美国国民收入也呈直线增长。“美国的出口额和国民收入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美国的出口额从1914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了1920年的82亿美元,美国的国民平均收入从1914年的331美元增长到1920年的720亿美元,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增长了数倍。”[4]

同时,苏维埃政府迫切的建设国家经济的需要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同美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产生了剧烈的对比。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列宁也提出和美国建立经济联系的初步想法。1920年,苏维埃政府在给美国政府的电报中表示,美苏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会给双方人民以及政府带来很大的好处。“希望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能够达成经济协议,并能够在进一步平等的基础上奉行和平的对外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一个良好友善的关系。”[5]

(二)经济危机时期美苏经济发展情况

美国经济的高度繁荣发展给予美国一种错觉,认为国家的经济状况是稳定的,并且无需向苏维埃国家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联系。当时美国盛行的认为资本主义永不衰退的过于理想的看法,也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评估。相比在美国1929年经济的高度繁荣。美国的对外贸易额从1929年相比,出口额减少了将近70%,进口额减少了70%。由此可见,美国此次的经济危机影响范围之远,不仅对美国的支柱型产业,如农业、工业以及进出口商品贸易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而且无数工厂的倒闭,间接地影响了美国的失业人数,使美国社会的失业人数数量空前的增加。商场的倒闭以及失业人群的巨幅增加,加剧了美国社会矛盾,也进一步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恐慌。

在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时期,苏维埃国家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而且利用了这个绝佳的机会,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国内的重工业以及军事实力。苏联国内的工业总产量以及生产指数呈直线增长,煤石油、电力器材、机械制造业和重金属加工业的产量上也在逐年上升。国产设备逐渐取代了由外国引进的机器制造设备,并不断交流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经验。出于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实力的增强,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逐渐的接受以及认可苏联的国际地位,希望通过和苏联缓和矛盾,扩大市场来克服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现有的经济困难。而且在经济危机时期,苏联依然积极的扩大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联系。苏联在经济危机期间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使苏联的国际威信得到了增长,而且也使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承认苏联在这一段时间在经济、政治以及外交上取得的成绩。

二、美国社会争取美苏关系正常化

在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后,美国的人民希望建立和苏联的外交关系的各种活动,推动了美国政府政策的改变,也加速了前期美国不承认苏联政策的破产,使美苏关系加速向有利的方向进行。美国的工商业团体、部分政党代表以及许多社会媒体都十分积极的参与了同苏联关系正常化的运动。希望争取给予对苏贸易的机会增强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联系,同时提供两国人民彼此合作的途径。

(一)美国工商业团体的推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德、英、法国人对其内部的经济考察,建立苏美贸易关系的组织也在1919年在美国建立。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大公司也已经恢复了美国的商会活动,并且成立了苏美两国的贸易机构,同时属于美国的劳务组织、工人协会以及教育联盟等都主张承认苏维埃国家。

1927年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也提出了同苏联建立正常关系的要求,并且阐述了苏维埃国家建国以来的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也希望美国政府能够采取行动,加大恢复和苏联的经济贸易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美国的商业和工会发展,也会对两国人民的和谐交往起到带头作用。但是1929年的美国政府却奉行之前的不承认苏联的态度。美国政府的政策使工商业团体对经营美苏之间的贸易备受打击,而且美国当局也频频阻止苏联的部分技术人员和希望同美国签订贸易合同的人员入境,这样的政策不仅打击了两国开始经贸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当时美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但是苏联在重工业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苏联产量的扩大,使得对外进口的机器和设备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并且在机器制造业、农业以及工业方面,同发达国家的联系增强。介于苏联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果,使苏联对美国的贸易意向不断扩大,同时和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许多贸易合同,也使美国的政界和工商业界人士主张苏美关系正常化的阵地增强,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抛弃以前敌视和不承认苏联的政策,恢复和苏联的经济贸易联系。许多工商界人士为了发展两国贸易,主张承认苏联,其中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阿特拉斯制造公司以及坎博尔农业公司等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发展美苏贸易。美国社会的工人团体在1930年访问苏联,并对苏联的经济成就表示赞扬,希望能够恢复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

(二)美国政党代表对改善两国关系的期待

随着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不仅让周围的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能力产生认可,而且美国企图经济封锁苏联的计划遭到失败,恰逢经济危机对美国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冲击,使得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贸易额锐减。

出于一战后必须要稳固美国在欧洲以及东亚的政治地位,以及维持一定的军事力量解决欧洲的战后问题、战债问题,最重要的是恢复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和损失。许多美国的政党人士以及参议员、众议员纷纷提出要承认苏联的要求,美国主张承认苏维埃国家的参议员波拉在1932年的会议发言中表示。“如果继续执行不承认苏联的政策,各项国际问题将难以解决。”[6]代表萨巴斯认为,目前苏联政府的稳定状态以及同众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国家关系,并在20年代同许多国家的公司和专家签订了许多技术援助合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改善了国家的国民经济面貌,这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外来经济援助条件下进行巨大建设的国家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现在苏联正在和其他国家的政府以及人民经营着很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经济贸易,苏联政府也不止一次的表示愿意同美国建立友好的关系,但由于美苏关系目前的状况,美国目前也无法发展美苏双边贸易。要求承认苏联的还有担任威尔逊政府财政部长、国会议员以及其他到过苏联的美国人,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承认苏维埃国家,并且尽力发展美苏贸易以及提供贷款进行银行援助等。

(三)社会舆论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一直实行不承认苏联的政策,美国的部分反动势力想要恢复对苏联的经济封锁。这样的做法不仅使美国对苏联的出口额大幅暴跌,使苏联的美国进口额由1929年的20%降低到1933年的4%。由于早期美国政府对苏联采取的部分敌对政策,成为了美苏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美国商务日报的评论中认为美国抵制苏联的做法,不仅不能起到抑制苏联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美国社会矛盾的爆发。在更大程度上由于部分苏联的订单的转移,使得美国遭受了比苏联更大的经济损失。

“美国社会各界对苏联的态度,在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反应”[7]从金融危机开始后,美国报刊上记载反苏文章的数量明显减少,还出现了许多给予苏联积极评价的言论,美国标准统计通讯社发表了一篇通报,通报指出苏联的贸易对美国是有利的,在1932年远东局势处于危机复杂的情况下,美国对远东政策摇摆不定时加强和苏联的联系,有利于阻止日本的进一步侵略行动。美国斯克利普斯霍华德的一家报纸上刊载的一篇文章上说,反对不承认苏联的政策,同时强调如果美国承认了苏联并建立良好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会制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2年,美国新共和杂志认为,为了美国的利益必须坚决抵制这种对苏联经济上的制裁措施,而且该杂志认为,给予苏联贷款是完全明智和正常的行为。

除美国舆论报道之外,许多美国劳工联合会的工会,比如海员工会、纺织工人工会、汽车工作工会等都争取建立同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支持苏联的和平政策,并认为应该恢复美苏之间的正常关系。农民全国代表会议还在1932年认为要像其他国家那样承认苏联给予美国和苏联同样贸易均等的机会,而且美苏之间的贸易恢复必将有利于两国农民以及农业行业的发展。对于美国的农业行业来说,苏联是一个重要的购买国,在农业需要的电力设备、汽车挖掘机、马拉犁车以及机引犁车上苏联的购买力一直占有重大比重。在牵引机方面,在1929年到1931年短短的两年时间,苏联在美国的出口额中所占百分比由5.9%增长到30.9%。

除了工人和农民协会,还有许多的大学以及科学文化工作者参与到同苏联关系正常化的运动。“1933年,美国800名教授向罗斯福提出倡议,希望能够承认苏联。”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生工程师、教育工作者在给总统的倡议书中也提出同样的要求。他们希望美国政府注意,苏联的巨大工业和经济成就,以及希望能够通过美苏双方的共同努力,消除威胁和平的危险。

三、历史意义

美苏建交是当时具有国际意义的重大事件,为两个国家真正友好关系,以及进一步和平合作奠定了基础。美苏建交不仅会给两国的国家带来经济利益,为两国的国家贸易提供广阔而且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会给人类的文化进步事业带来巨大的好处。苏美科学文化联系的发展,使美国人民了解了苏联生活各方面,加强了苏美之间的文化联系,而且更进一步地使美国人民了解了苏联的真实情况和其他成就,这对长期处于对苏联认识模糊的美国群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對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人士对苏联形象的改观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两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1933年美国和苏联进行双边谈话之后达成了协议,李维诺夫和罗斯福交换了许多对于双方有许多建设性意见的信件,1933年美苏谈判过后,李维诺夫和罗斯福表示这将对美苏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美苏的建交也证实了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争论,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关系上是可以加以解决。

苏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从侧面证明苏联这一阶段实行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正确性。1933年苏联发表声明表示苏联人民会以满意的心情和对美国人民友好的感情来迎接关系恢复正常。在1933年苏联大使尤勒涅夫探望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时表示,对于美苏建交他抱有很大的期待,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经济文化建设,而且对两国的外交经验交流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美苏的建交对苏联的经济恢复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而且在未来的市场上也提供了美苏之间经济联系的巨大前景。苏联的市场不仅能够缓解美国过剩产品的压力,还可以促进美国工业的恢复以及缓解美国失业人口。1933年到1935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额增长了将近8%。1937年,华盛顿邮报评论表示发展美苏贸易无论是对苏联还是对美国都非常重要,两国政府都需要积极鼓勵。“美苏建交,无论是对于苏联还是美国,都对经济发展乃至于战略安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8]

(二)推动文化建设

美苏恢复关系正常化,不仅有利于美苏贸易的促进,而且对科学文化建设产生了推动作用。在这个时期,美苏双边组织科学家进行两国互相的访问,进行科学联席会议共同了解科学工作的进展。大量的活动不仅吸引了社会活动家以及学者在美国做出相关的报告以及演讲,还有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传入美国“比如苏联的知名影片的放映。” 而且在美国还举办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精神面貌提升的苏联社会文化博览会,比如考古学展览会、对外文化协会苏联绘画展以及苏联国民教育展览会等,都有助于加强苏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了解双方的精神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水平。美国与苏联在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利于加强两国的文化联系,推动了两国经济向好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国社会上的许多工商界人士、知识分子以及政党人士,还有众多的美国民众对苏联的态度日益的改善。不仅促进了两国关系,而且也标志了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9]

参考文献:

[1]克柳契尼科夫.现代国际政治中的条约照会和宣言[M].莫斯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出版社,1929.01

[2]瓦里科夫.苏联和美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93

[3]克洛德.美帝国主义往哪里去[M].莫斯科:苏联外国书籍出版社,1951.41

[4]瓦里科夫.苏联和美国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关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97

[5]杨玉圣.1933年美苏建交的原因[J]山东师大学报,1986(03)[6]福斯特.三个国际的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1961.417[7]沈莉华.试析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J].史学集刊2008.(01)

[8]陈翔.1933年美苏建交的根源及影响[J].济宁学院学报2015.(04)

[9]王文庆.论罗斯福政府同苏联建交的背景、动因和意义[J]外交学院学报1993.(03)

(作者简介:杨雅婷,硕士研究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问题研究。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