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冬日里如何沐浴

2020-01-04 07:15傅斯鸿
醒狮国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浴池澡堂木桶

傅斯鸿

沐浴对于古代的中国人而言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古人讲究“三日一沐,五日一浴”,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是将沐与浴给分开来进行,意思就是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据说,当年周公辅佐周成王时,为了不让人说他以权位轻待士人,洗一次头发竟然三次握发起身,因此留下了“握发吐脯”的成语。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清洁身体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祛除自身疾病的一种方式,甚至被提高到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但凡国家有个大事小情,需要祭祀祖先或是神明时,往往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斋戒沐浴。这中间尤其以祭天大典最为隆重,凡是参与祭天的人员,无论是帝王还是臣子都需要斋戒沐浴。而祭天大典往往是在冬至舉行,这就会让很多人在冬天里最寒冷的时候洗澡,对于古人来说冬天洗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古代,普通人一般在冬季都不怎么敢洗头或是洗澡,怕的就是因沐浴而感染伤寒,古代没有抗生素,很可能一个感冒就会要了人的性命。因此,在中国北方,很多家庭都会准备篦子一类的梳头物件,为的就是冬天头痒的时候,把头发上的脏东西给篦掉,省得洗头了。然而,也有很多人不得不在冬天进行沐浴,那么这些人又是如何进行沐浴的,需要做哪些讲究呢?

沐浴是要放假的

在中国古代官员们沐浴,朝廷是专门要给他们放假的,这种假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做休沐。别以为古人就不放假,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假期比我们现在还要多。除了休沐,一般而言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的假期也是有的,二十四节气、皇帝皇后的生日、甚至一些宗教节日和国家庆典也要放假,一年假期加起来也有个百十天。

当然,各个朝代对于休沐的放假也不一样。在汉朝是五日一休沐,与我们今天上五天班放一个假类似,到了唐朝便改成了十日一休沐,也就是“十旬休假”。这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对于沐浴那隆重的仪式感,另一方面也表明,古人洗澡的确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其实,沐浴并不是官员一个人的事情,它往往是一家人的事情。前些年有部很长的韩国电视剧叫做《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剧情里的老人就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礼拜日的早上,全家的男人都要在一起泡澡。这其实也是中国古人的一个传统,那时的人们在休沐日,也会选择全家同性别的人一起沐浴,只是这个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局限于家人。春秋时的曹共公就因偷看了晋文公洗澡,而被晋文公视为无礼,最终使得晋文公发兵将曹国给灭了。

尤其是在冬日里,沐浴本来就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不仅要大量的柴去烧大量的水,甚至还需要在浴室里放上炭火还保持温度。如果全家每一个人都单独洗澡,那需要费掉柴、水和炭火可能不计其数。所以,同性的家人一起沐浴,便能减少很多用度,这也是一种节约的办法。

在中国的《礼记》中有过明确的记载,夫妻之间不能在同一间浴室里沐浴,更别说洗鸳鸯浴了。这种事情在宋朝以前,人们的确还是按照《礼记》的规范做的,可是到了宋朝,这种情况却被这个开放的时代给打破了。《礼记》规定夫妻不可以共同沐浴,那么不是夫妻便不算违反这个规定了。因此,到了明清时期,很多官员在冬日里洗澡时,都会有丫鬟或者小妾在身边伺候,有时甚至会直接坐到浴桶里去给他们的老爷进行梳洗搓背等。

沐浴所用的物品

作为冬日的沐浴,肯定是不能在室外进行的,因此,它必须要使用到能承载足够多水的器皿。中国现存最早的浴器叫做“虢季子白盘”,这一个青铜的器皿,方形圆口,四周镶有八个圆环,属于注重实用价值的浴器。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在浴器的美观上大做文章,甚至出现了莲花造型的器皿。这其中最为常见的,还是木制的浴桶。

自打有了箍桶这门手艺,木桶便出现在了人们的沐浴过程中。以木桶作为浴器的历史,从几千年前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它甚至成为了豪奢家庭的一种象征。普通家庭的人能用木盆洗个澡已经是奢侈了,能够用木桶泡澡的家庭,自然非富即贵了。也是有了木桶的出现,古人才敢在冬日里进行沐浴,进而又发展出了浴池。

说到浴池,最著名的当属骊山的华清池了,这里因为杨贵妃的沐浴而被白居易写进了诗里,成为千古绝唱。其实,在杜牧的《阿房宫赋》里,便对秦朝阿房宫里的浴池有过描写:“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而东汉时期,汉灵帝于洛阳所建的“流香渠”,便是将香料用到了沐浴的水里。

古人沐浴的水一般都不会是白水,因为白水很难洗得干净身躯。古人很早便开始用皂角等物品来洗头,用胰子等物品来洗身了。到了隋唐时期,药王孙思邈还开创了药浴的先河,用丁香沉香青木香,真珠玉屑蜀水花,桃花钟乳粉木瓜花,柰花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等鲜花和药材一起放入水中进行沐浴。到了明清时期,用枸杞煎汤进行沐浴的情况非常普遍,花瓣浴、药浴甚至盐浴也是屡见不鲜了。

古人爱泡澡堂子

由于浴池的出现,澡堂也随之产生。中国最早的公共澡堂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大文豪苏轼就非常热衷于泡澡,为此他专门写了首《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擦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可见在宋朝的澡堂子里就已经有了搓澡的师傅。

到了元朝时期,公共澡堂在当时的元大都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了。当时的公共浴池除洗澡外,还可挠背、梳头、剃头、修脚等。洗澡要交汤钱五个,挠背两个钱,梳头五个钱,剃头两个钱,修脚五个钱,全套下来,一共十九个钱,并不贵,一般老百姓都有这种承受的能力。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冬日沐浴条件,甚至很多达官贵人也不在家里洗澡,而去外面跑公共的澡堂子。

元朝的澡堂子设施已经非常完备,除了洗澡外,还准备了专门的休息间,洗完澡之后还能供人在休息间里睡上一觉。有的澡堂子还备有酒水的吃食,已经与现代的大型洗浴类似了。元朝的《析津志》上还有士庶之家,“聘女将嫁之明日,家人送女儿入堂中澡浴”,男方之家“一应都散汤钱”的记载,可见洗澡已融合进婚俗礼仪。

到了明清,澡堂子进一步发展,清朝的很多王爷们都不在自己的王府里洗澡了,也跑去公共浴室。那里不仅有着持续的热水,并且里面热气腾腾,让人一点也不会担心有着凉的风险,自己再带上酒菜,在里面待上半天,那叫一个舒坦。不仅是这些达官贵人,就连扛活儿的苦力也能泡得起澡堂子。苦力们干完了活,也要去澡堂子里洗澡,还会让伙计去小饭馆给自己叫来酒菜,再沏上一壶高碎,便可美美地享受一把。

编辑/徐   展

猜你喜欢
浴池澡堂木桶
上澡堂
杭州市某同性恋浴池男男性行为者首次前往的影响因素
大街
木桶兄弟
韩国大气污染赖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