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的民族音乐教学

2020-01-04 07:06李明轩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弘扬

【摘要】随着全球音乐化的崛起,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在快速发展,那应该怎样让民族音乐被世界所看到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教学机构来说,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将“民族”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是学校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目前,从我国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所以,音乐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音乐教学方法,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层面上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使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文主要是围绕着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的民族音乐教学展开讨论的,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帮助,以此来推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听到“中国声音”。

【关键词】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战略下;民族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221-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明轩.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的民族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20,11(21):221-223.

目前,我国民族音乐由于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许多音乐教材都选取了大量的外国音乐,我国传统音乐的选材少之又少。学校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流行歌曲,民族音乐因此受到冷落。此种现象下,民族音乐教育家开始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如何让民族音乐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和喜爱,这些都成为每个音乐教学传播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1]。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对音乐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只是知道音乐即唱歌,教师对学生也没有过多地宣传讲解民族音乐这一音乐形式,所以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很浅薄,更别说从民族音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身边的民族音乐出发,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将自己带入到音乐环境当中,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

一、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文化不仅蕴含了深厚悠久的历史底蕴,而且还具有能够影响后辈的坚韧精神,值得细细品味,用心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都具有共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如何有效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传统文化来加强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内涵,因此,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整个音乐教育过程。无论何时,文化传播对教育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可以说,文化与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形式[2]。音乐教育也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在掌握不同能力和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形式的认知。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这一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于弘扬传统文化战略下民族音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由于一些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不高,音乐的认知能力有限,不了解丰富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有四点。第一,教学过程比较放松,不够认真严谨,缺乏明确的课程和目标;第二,许多学校普遍存在音乐课被其他文化课所占用,导致学生无法按照正常课表流程上音乐课;第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音乐教师对教学没有熱情,责任心不强;第四,教师的语言过于复杂和学术性。例如当教师教学生音乐时,他们应确保不使用学生理解不清楚的语言,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将问题表达清楚,语言要简明扼要,制定适合学生理解的音乐技巧的音乐课程,教师要讲解音乐信息,最好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使学生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

(二)进行针对性训练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学生对音乐不感冒,是因为他们与音乐几乎没有联系,在平时生活中也没有去主动接触过音乐;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音乐天赋,这种学生通常天生对音乐就没有什么感知能力;最后一小部分学生可能就是纯粹地对音乐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不可能学好音乐的。因此,无论是音乐基础薄弱,先天性对音乐没有感知能力或是对音乐没有兴趣都是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原因[4]。在音乐教育方面,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培训,以此解决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出现的问题,帮助每位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创新互动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育技术来呈现音乐,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吟唱经典民族音乐,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陈凯歌等七名导演一起创作的献礼剧《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热烈反响,其中引起反响最大的就当属王菲演唱的同名主题曲《我和我的祖国》,歌曲一经流出,几乎人人嘴里都哼着这首歌曲,如果说李谷一老师演唱的版本是展现出了我国经过重重波折磨难后的磅礴气势,那王菲演唱的版本则是描绘出了现代美好岁月的平静祥和[5]。通过带领歌唱民族歌曲能够深刻地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过去所经历的艰辛磨难,也能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很多时候音乐不仅仅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而存在,更多的是作为载体来传播优秀积极的文化精神,即使现在身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听到《保卫黄河》这样的慷慨激昂的歌曲,仿佛回到了那个抗日英雄不畏艰险,甘于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利用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也是一种价值所在。

(四)播放民族歌曲来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还应该将学习内容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多给学生放一些我国本土的音乐,这类型的音乐就有《我和我的祖国》《东方之珠》和《十送红军》等等,这些歌曲不仅传承了我国的经典的红色文化,而且比较受现代年轻人欢迎,结合他们的喜好又能够融入心理教育的元素可以达到很好的一个音乐教育目的[6]。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与帮助,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比较充满正义与和平的音乐,向学生传达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更能够学习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五)采用乐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

乐器也是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方式,经典古筝名曲《十面埋伏》整首曲子节奏紧凑,扣人心弦。不禁让人联想到《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通过这些名曲可以感受到音乐之美,所以,乐器对于歌曲来说是多么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乐器的使用,乐器是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节奏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乐器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武器。乐器对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起着重要作用[7]。音乐器械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和,因此在音乐教学课上,乐器的使用不仅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唯一保证。学生往往喜欢节奏感强的歌曲。基于此,教师可以教学生用乐器来学习更多音乐的歌曲。例如《牧童短笛》,旋律和节奏的色彩因素浓厚,主要以清新流畅的节奏线条和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给人们展现出了牧童放牧、吹笛的情景。此曲节奏旋律生动活泼,充满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渴望,是学生喜欢并且愿意学习的音乐类型[8]。这首作品算是入门级乐器学习的曲子,音乐教师就可以教学生演奏这首曲子,最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演奏练习,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打分,分数较高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的文艺演出,让学生切身实际地感受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六)开展音乐小游戏

游戏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教师能够把音乐教学和游戏相结合,一定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现在的学生普遍都喜欢游戏这种具有竞争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活动,枯燥的教学活动转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是完全可以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音乐的。例如用“你比我猜”来猜歌名,就是让参赛者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将音乐歌名表达出来,让学生猜他表演的是哪一首歌。因此,教师应将音乐的内容与相对简单的肢体动作相结合,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改变抽象的理论知识,并能添加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节奏元素,让学生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的内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节奏动作小游戏。

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价值

第一,发展优秀民族音乐必须按照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战略来推进民族音乐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突出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方向。中国民间音乐经历了原始宫廷舞曲一系列的演变,先秦百家文化创造了自己的理论终点,后由儒家文化引起音乐的变化,民族音乐艺术的形式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最终留下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第二,音乐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民族音乐为人们业余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9]。民族音乐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准确地揭示了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关联,音乐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按照优秀的传统文化战略教授民族音乐,这是唯一的方法;第三,必须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蕴含了我国强大的民族精神以及展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之美,欣赏民族音乐,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促进民族情感的交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四,促进民族音乐教学的本土化。民族音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导致地方文化缺乏[10],所以,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不仅应融入世界音乐文化,而且需要坚定不移地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四、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都是被忽略的,而学生的关注程度也很小。在音乐教育中,这种教学方式既要使学生的音乐水平提高,又要能够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成长,老师可通过将经典民族歌曲和学生的思想建设相结合起来,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有效培养,老师还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属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音乐教育者应更深入地去了解当前的发展形势,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我国传统文化通过音乐的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去,以此来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教育部门需要打造一套更加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机制,主要核心始终围绕着发展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参考国外音乐传播的成功经验,加深我国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与热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赵珺.谈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49):153-154.

[2]史令慧.感悟民族音乐深化民族情怀——高中演奏模块教学中民族器乐音乐美感培养的思考[J].艺术评鉴,2020(8):102-103.

[3]李慧华.大众文化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如何融入高中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20(8):211-212.

[4]熊学峰.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J].高教探索,2019(12):后插12.

[5]李生军.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评《高校音乐教学探究》[J].高教探索,2020(2):139.

[6]张娴.让民族音乐之花绽放——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弘扬民族音乐[J].魅力中国,2020(10):142-143.

[7]杨民康.观念、主旨与方法论——《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0(1):182-184.

[8]李婷婷.基于云南民族本土音乐资源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评鉴,2020(5):112-113.

[9]米炫晔.世界民族音乐教学中的跨文化理解——从巴吉安·娑婆里“理解中国”之行的印度扬琴大师课说起[J].人民音乐,2020(3):88-90.

[10]张婉侠.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高教探索,2019(8):后插14.

作者簡介:李明轩(1984—),男,汉族,山东邹平人,硕士,烟台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与民族乐器演奏教学。

猜你喜欢
弘扬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实施“粉墨童年”校本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常宁:弘扬工运精神,打造发展高地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职校德育工作
保护历史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的弘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