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率性教育理念儿童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索

2020-01-04 07:06贾岩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儿童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筝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乐器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学习古筝是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儿童是古筝学习的主要群体,率性教育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去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率性教育理念下,对儿童古筝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还要“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本文通过阐述基于率性教育理念创新古筝教学的意义、分析率性教育理念下儿童古筝教学现存问题,提出率性教育理念下儿童古筝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关键词】率性教育;儿童;古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154-04

【本文著录格式】贾岩.基于率性教育理念儿童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索——以古筝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20, 11(21):154-157.

一、基于率性教育理念創新古筝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率性教育是保护天性的教育,两三岁的孩子在听到音乐时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听到欢快的音乐会高兴的手舞足蹈,听到悲伤的音乐会掉眼泪,这就是儿童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传统古筝教学中老师通常用讲授法直接将抽象的、规定的理论讲给学生,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课堂参与度较低学习兴趣不高。率性教育理念下古筝教师需要教学中不断创新改进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还原知识产生的场景,儿童在场景中释放天性,自己去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研究、总结出我们想要教的知识。与传统古筝教学相比,率性教育理念下的古筝教学学生参与度更高,更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率性教育理念下的古筝教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率性教育重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教学,归纳赋予课堂更多元的要素,古筝作品中涉及历史、军事、诗词、祖国大好河山、少数民族音乐等多种题材,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古筝知识外,还对数学、诗词、历史等领域进行学习、探讨,大大拓宽了知识的范围,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率性教育理念下现代儿童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古筝教育本质认识不足、扼杀儿童天性

生活中,经常看到5、6岁的儿童在启蒙阶段的孩子就过早的接触了古筝高难技法的学习哭着练琴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许多古筝教师的还以此作为教学中的例子告诉学生哭着也要练。有些教育研究者做了实验,去论证儿童哭着练琴和笑着练琴结果有什么区别。哭着练琴的孩子内心真的快乐吗?老师教学的意义只是为了训练手指灵活吗?显然这与率性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符号,是表达人的思想、心声、传递感情的,学习古筝是让孩子多一种发泄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古筝教学更多的是希望孩子通过古筝滋养心灵、提升审美,而不是追求技术本身,毕竟大多数人学习古筝的目的都不是当音乐家、演奏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味地追求学习进度和结果是扼杀孩子天性的。

(二)教学内容僵化,学生兴趣不高

目前儿童古筝教学多以考级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1-10级都是配套的“练习曲+考级曲”学习,这些作品专业性较强,年代相对较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导致学习兴趣不高。部分琴童家长不懂艺术功利心又强,不但要求考级,甚至要求在3-5年中把十级证书拿到,时间短、任务重,为了满足家长需求老师只好把课程不断压缩,删减,学生为了完成家长和老师的任务跳级学习,4级的演奏水平弹着8级的曲子,老师教的费劲、学生练的吃力。长期的拔苗助长导致儿童厌学、厌练,半途而废的琴童屡见不鲜。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率性教育理念提出的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家长,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参与度低

率性教育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的参与和体验,如今的古筝老师教学仍延续着传统古筝教学口传心授的方法,在课堂上,老师运用讲授法对所学技法进行理论的讲解,而后运用示范演奏法为学生进行技法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参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弹奏过程有问题老师直接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从学到实践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久而久之,习惯了被动接受,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古筝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成效一般,孩子课堂中学会了,下课很快就记忆模糊,“熊瞎子劈棒子”的例子屡见不鲜。

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指出。学琴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琴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幸福”,如何让儿童能够热爱学琴,得到音乐的滋养,这是每一位古筝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思考和探索的。

三、率性教育理念下儿童古筝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率性教育理念下的古筝教学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4-6岁的儿童初步具备认知能力,想象力丰富,语言能力、智力飞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心理幼稚,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爱弹曲子不爱练基本功,对篇幅长的乐曲有为难心理。这一时期为古筝教育的启蒙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每节课教学内容不要太多,中间要安排5-10分钟休息时间,休息时可以放一些歌曲或者做一些节奏训练小游戏;技法放在曲目中学习,改编一些儿歌或儿童自己喜欢的歌曲,篇幅不要太长。因为儿歌朗朗上口,旋律性强,配有歌词,一般都有故事情节,易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按音技法时,我将儿歌《两只老虎》改变成古筝曲,学生先跟着音乐唱,将4的音准唱准再在古筝上弹,由于对这首儿歌旋律非常熟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觉得很轻松,原本抽象的内容也变得简单易懂了;可以安排一些合奏曲目,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7-12岁的儿童在学校教育下能够坐住板凳,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进入古筝演奏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简单的儿歌已经不能满足儿童学习以及能力提升的需求。教学内容上,练习曲的选择。这个时期他们需要弹奏各类专项练习曲来提升基本功,在练习曲的选择上需要教师多用心,选择一些像《故乡的亲人》《渔光曲》等旋律性强的,儿童相对容易记忆的;古筝曲目的选择。根据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在初级、中级、高级作品中选择旋律优美、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经典作品,例如:《浏阳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茉莉花》等。在教学中要对每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教学内容可延伸、扩展到历史、诗词、绘画、舞蹈等多个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和文化素养;排练重奏曲和器乐合奏曲。古筝的重奏曲主要有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排练重奏曲是培养儿童责任观念、团队精神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能让学生们体验多声部融合的美妙。

(二)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

古筝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和示范演奏法,这两种方法中,学生都是被动的参与和模仿,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很少主动思考,学的快忘得也快。率性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还原知识产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经历、体验、发现自主探究、总结出教学中渗透的知识。

1.游戏教学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兴趣莫过于游戏”,认识琴弦是古筝初学者在第一个月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古筝学习。古筝琴弦有21根弦,五个音区,每个音区又有不同的记谱,按照教学要求本部分直接采用理论讲授法进行讲解,但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方法抽象难懂,儿童要用2-4周才能完全熟练掌握,因此我尝试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的教学。

祚宏是一位6岁的小男孩,没上过幼儿园,在此之前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他活泼好动,第一周的古筝课上大部分时间他是没办法安静听课的,眼神游离、手脚不停运动,像极了一个“多动症”儿童,但他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提问,同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第二周的教学内容是认弦琴弦,我以游戏引入,他一听要做游戏,马上来了兴致,第一步,找绿色、认识5。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对基本色彩有较好的辨别力,他很快的找到了4根绿色的琴弦,并认识了5(SOL);第二步,找粗细、定音高。“你把这几根5的琴弦从细到粗依次弹响,听一听,他们的声音一样吗?”我说。他认真观察着琴弦,接着按照我说的用手指把琴弦依次弹响,“老师声音不一样,最细的声音尖尖的,最粗的声音像老爷爷说话”他很好奇,“为什么都是5声音不一样?”,他开始向我提问。我没有直接告诉他音区的概念,反问他“最粗的声音是老爷爷,那其他几根你觉得像谁的声音呢?”他又弹了弹,指着最细的说“这个像我”,指着第二细的说“这是妈妈”,倒数第二粗的“这像爸爸”,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了四个不同的音区。

祚宏似乎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后来我们又玩了找朋友的游戏,将全部琴弦都认识并划分了“家族”,祚宏还当起了小老师,在黑板上涂涂画画,给爸爸介绍了几个家族以及对应的家族成员,爸爸连连称赞“儿子,你真厉害!”

原本枯燥的认弦课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在这堂课中,我发现,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好动并非不能专注,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面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很认真,很投入。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方法,他们更喜欢以“游戏”的方式去学习,用更生活化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就像我们用高、中底、倍低音区这种专业术语来定义不同的音区,他们更喜欢用不同家庭成员声音特点来做以区分和定义,其实两种方式殊途同归,都能达到划分音区的作用。回想过往的教学,似乎略显刻板,艺术本身并不像数学那样有固定的答案,应该尝试让他们用自己感兴趣、能记住的方式去理解、去表达所要教学的内容。

2.体验式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率性教育的内涵之一是保护天性,在学习新作品时,体验式教学将学生带入场景中,直观感受,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一种较直接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古筝十大名曲《渔舟唱晚》这类作品时,与其用生硬的文字去分析作品不如直接带孩子们去场景中体验和感受。

第一周的教学,我带孩子们去避暑山庄踏青,我们划了船(用船桨手动的那种),让孩子们感受船在水中摆动的感觉,偶尔船会不稳,孩子们感受到了要翻船的惊心动魄;傍晚我们坐在湖边,看着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看着鱼儿在水中嬉戏玩耍。太阳落山,走在悠长的小路上,孩子们一路唱着歌,感受着晚风轻拂面颊的舒爽,我告诉他们我们即将学习的《渔舟唱晚》讲的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美景和划船、玩耍的快乐。

第二周课上,在学习《渔舟唱晚》这首作品时,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从他们的表情和肢体中,我看到了他们内心对作品的理解。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音乐,情感的表达源于生活的体验,身临其境比书本的文字更直接又真实,体验式的教学是释放儿童天性的教学,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不论年龄大小都能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作品的内涵。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适用于7-12岁儿童的古筝教学,在学习新作品前,学生通过课下自主查阅资料,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进行了解,通过观看名家演奏视频进行谱面视奏,在课上学生们将资料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对内容进行归纳、补充和总结。

在学习《高山流水》这首经典的古筝作品时,我让学生们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第一周的课堂上,擅长讲故事的涵涵同学绘声绘色的为大家讲解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爱旅游大琳同学带来了自己去泰山旅游时拍的照片,分享了自己爬泰山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了高山的雄伟壮丽;“琴霸”美育同学带着大家进行了第一乐段谱面的视奏,对重点难点进行了解读,大家一起交流、研究、记录、质疑,课堂气氛。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每个人都在极力的挖掘潜能、展现自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极其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分享欲望,都渴望说出更多、给予更多,每个人都踊跃的参与其中,孩子们分享的知识有些连我都未曾涉猎,有时候我们可能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教学相长,青出于蓝胜于蓝。

(三)集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社会性

率性教育是培养社会性的教育,社会性是一种与人相处的能力,是尊重社会规律,在社会中成长并获得幸福的能力,社会性主要包括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高级的自觉性等特性。传统古筝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授课的教学形式,而利他性、协作性等特性的培养需要集体环境,需要人的参与,集体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社会性的培养。

8岁的美育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小女孩,在第一堂古筝课上,无论我提出什么问题她都只是点头或者摇头的方式做出回应,这使得沟通变得异常艰难。音乐的学习需要沟通与表达,儿童的成长也需要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于是在与家长沟通后我将美育转进了同龄小组班上课,试图让她在集体环境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观察学习、积极探索,增强社交能力,两周后,我发现美育已经能够很好的适应这个群体,上课对自己疑惑的地方开始主动举手提问,课下还会整理笔记分享在班级群中供其他学生学习,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班里小伙伴都叫她“琴霸”。

在美育的教学中,我看到集体环境对于培养儿童社会性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儿童在适应、融入集体过程中表现出的求生欲,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融入集体后美育为班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时所体现的利他性,而这种利他性正是社会性增强的表现。

四级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一首古筝二重奏《风居住的街道》,爱美是孩子的天性,我告诉学生们弹的好就带大家去演出、去参加比赛,他们可以穿漂亮的演出服,打扮的美美的上舞台去展示,孩子们兴奋极了。经过分声部学习后,大家进行第一次合奏,这也是这个班级的孩子们第一次体验两个声部的配合,两个声部的作品被5个孩子弹成了五个声部,完全合不到一起。孩子们开始着急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决定统一速度,跟节拍器先练好自己承担的部分。

第二周課上,四个孩子都练好了自己的部分,而小陶子同学由于节奏感较弱总是跟不上大家的节奏,影响了整体效果,他是其中唯一的男生,当认识到自己拖了后腿他面红耳赤,显得非常羞愧。热心的大琳同学鼓励他:“别着急,我陪你再练练,你看这个地方要空拍……”,在大琳的鼓励和陪伴下,小陶子继续练习,在快要下课前,小陶子又跟大家合了一遍,这一次虽然还有些许瑕疵但比刚上课时熟练了很多。

经过两个月的排练,11月底在大剧院的舞台上孩子们完美的呈现了整首作品,得到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回顾这两个月的教学,我尽量给孩子们创造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能够一起学习、提问、讨论、分享。分声部让每个学生都产生了责任意识,在重奏排练的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懂得了团结合作力量大,集体课教学的过程是率性教育“培养社会性”的过程,教会学生承担责任、履行承诺、团队合作。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经常参加学校联欢晚会、广场演出、各类艺术大赛等实践活动的学生学琴动力足,经过舞台锻炼的学生比没上过舞台的学生要更自信。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也更擅长与人沟通和交流。

结语

率性教育理念强调了儿童是教育的主体,任何教育应该遵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古筝教学应不断探索,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教,而不是以我们的方式去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要从儿童天性出发,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参与教学过程当中,一起研究、一起讨论、一起分享,在过程中快乐学习,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于伟.教育就是要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7(3).

[2]于伟.“率性教育”:建构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7(5).

[3]金白颖.儿童初级古筝教学探讨[J].美与时代,2003(7).

作者简介:贾岩(1990—),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音乐学、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