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
她是10年破译5部顶级密码的天才;她解开了美国认为最安全的密码,那可是用大型计算机运算一百万年才可能破解的;她的名字震动全球业界,并让我国的密码学走在了世界前列。
王小云(1966年8月— ),密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曾获得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特等奖,第四届未来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凭借女性的细腻与执着,王小云多年来专注密码学研究,创造出世界领先的密码分析方法,破解了很多国际通用的算法,对中国密码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与数字的不解之缘
因为父亲是数学老师,出生于山东诸城的王小云,从小就喜欢躲在父亲班级的最后一排,听数学课。“小鸡和小兔子站在一起,我们能看到30只头、88只脚。小朋友们知道兔子和小鸡各有几只吗?”一开始,王小云算不出来,就嚷嚷着让父亲买兔子:“不然怎么数得出来?”父亲摸着她的小脑袋,慢慢教她计算。王小云突然发现,数学如此缜密,她一下就陷入了对数学的迷恋。高考那年,她填下了唯一的志愿——山东大学数学系。
上大学后,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去印证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未经证明的一个数学公式。很多人花了一个月时间,用了很多证明方式才完成印证,而王小云仅用一周时间就用最简单的方式,向老师佐证了这个公式。老师看到了王小云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建议她尝试从代数方面的研究转为密码学。
对于密码学,王小云一直都是只闻其名,未曾深究。不过,王小云学习起来上手很快,运算起来效率很高。有时候连导师都吃惊:“你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井井有条?”王小云细细思索后说,是母亲做事有条不紊影响了她。再有人问起王小云为何会走上密码学研究的道路,她笑着说,是父母帮助自己养成的习惯所造就的。
1993年,博士毕业后,王小云选择留校任职。当大学老师,在不少人看来只要简简单单备课就好,但王小云不这么想,她思考的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如何快速地学懂密码学。王小云决定把数论和代数合在一起讲,并有机融合密码学专业的课程。2013年,《公钥密码学的数学基础》正式出版,这本凝聚着王小云智慧的结晶,被海内外多所高校作为教材使用。
破解“最安全密码”
设计一种新密码大约需要8年时间,破解则需要10年左右,密码学就是在不断的创立和破解中发展的。
21世纪以来,不少顶尖密码学家尝试破译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散列函数密码。他们探索了10余年,都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一次实验中,王小云发现了这个密码的漏洞。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王小云自己建了一组方程来研究。很快,她就成功了。
在散列函数密码中,通用国际密码算法标准是MD5(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这套算法被称为“密码学家们心目中最无望攻克的领域”。刚刚小试牛刀的王小云,再次迎难而上。当时,王小云面临的唯一问题是搜索空间不大,电脑跑程序,遇到搜索空间不够会死循环。为了搜索更多中间结果,王小云需要每小时都手动调整一次。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她终于得出了理想的运算结果。
王小云把破解MD5的数据交给了美洲(国际)密码年会执行主席詹姆斯·休斯。当天晚上,休斯便宣布有人破解了一系列的散列函数。顶级密码学家艾利·比哈姆却质疑结果的正确性。在众目睽睽之下,王小云和比哈姆现场测试。“祝贺你,你破解了MD5。”最终,比哈姆真诚地向她致敬。
虽然破解MD5对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其负责人依然对尚未破解的SHA-1非常自信,甚至夸口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王小云发现,SHA-1存在不可能差分,她很快就编好程序,利用不可能差分的漏洞破译密码。
程序运行8天后,一个结果都没有出来,王小云的期待化成了失望。科学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但王小云就抱着不服输的劲头,紧接着逐一检测程序。最后,她发现是编程出了问题。
王小云把信息量改過之后,程序开始进行破解。那天晚上,王小云一直守在电脑旁,直到第二天,计算机运算出所有步数结果,她才松了一口气。
2017年,王小云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依然踏实专注于科研和密码破解。因为国家开始重视交叉领域,王小云申报数理学部院士,获得了成功。
在密码学领域取得无数成就的她,谈到公众对密码学的认识还是有些担心,不少人仍然分不清口令不同于密码这一常识,王小云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口令是与用户名对应的,用来验证是否拥有用户权限;密码是为了保护某种文本或口令,采用特定的加密算法,产生新的文本或字符串。她打算写一些关于密码学的科普文章,让密码学真正走进公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