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闽南水乡的模样

2020-01-04 07:08宋阿芬
闽南风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永兴闽南龙舟

宋阿芬

仰望,碧空如洗,白云朵朵;俯瞰,桥河相绕,碧波荡漾;近观,燕尾翘脊,红瓦白墙;这里就是闽南水乡特色小镇。

在闽南水乡特色小镇流连,映入眼帘的是砖木结构古厝,红瓦白墙,燕尾翘脊,飞檐翘角,独具匠心。抬头望大厝双燕尾翘脊,舒缓优美的屋脊,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再仔细观望那精细的砖雕、彩绘、木刻,雕梁画栋,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让人回味无穷。当你徜徉在这古厝中,恍如隔世,不知今夕是何年。走出古厝,经过新建的永兴桥和虹桥,就来到闽南水乡特色乡镇的中心,这一幢幢仿古的红砖小楼,一排排,井然有序,具有典型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红砖小楼前三角梅、木芙蓉恣意绽放,几只麻雀在枝头停留片刻后倏地飞走,不知谁家的大黄狗温顺地摇着尾巴在这里溜达……秋日的阳光慵懒地照着,温软舒服。我走在白石板道上,不疾不徐,步履轻盈,只见小楼在左,花圃在右,各种树木,各种鲜花,将这青石板路点缀得香花弥漫,偶遇村里的带小孩的大婶,那微笑的表情,和善的面孔,明净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份朴实与祥和。

漫步在青石板上,往右瞻望,你会看到一座庙宇雕梁画栋,光彩夺目。这就是历史悠久的永兴堂。永兴堂在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今在闽南水乡特色小镇内),始建于明代,清代和近现代均有重修,永兴堂在近400年过往的岁月里走过它的春夏秋冬,幸运的是这座庙宇得以保存与维护,如今这座祠堂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兴堂坐北朝南,为两进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整座建筑为石砖木结构,布局严谨独特,工艺精湛。庙顶装饰精美,图案丰富艳丽,造型有龙、狮、花、鸟,栩栩如生,妙趣横生,又不失古朴庄重。庙中有天井、两廊,后殿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门前有一对青石螺纹抱鼓,质地细腻,古朴精致。大门上方有牌匾“聲靈赫躍”四个大字。庙堂墙上嵌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十二年(1886)重修的两方石碑,尽管已是斑驳破旧,然而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要不是这两方石碑,还真看不出永兴堂的悠久历史。庙前堂主祀保生大帝和广济禅师,庙后堂专祀六尊石佛。永兴堂因石造佛而出名,这些石佛历史悠久,是明天启五年(1625)雕造。石佛现存6尊,用泉州白花岗岩石雕琢而成,有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弥勒佛像、伽蓝菩萨像和韦驮菩萨像,通高1.34米至1.48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古拙。雕刻工艺精巧,造像完美壮观。底座镌刻纪年、捐造者等,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这些承载历史的记录却让人难以忘怀,为研究明代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永兴堂不仅承载着沧桑与历史的记忆,透露出富含地域文化的神秘气息,它所承載的浓烈乡愁,仿佛触之有温,并给人以情感与心灵的慰藉,如今,这里成为一个民间信仰场所,香火旺盛。石仓村人们遇到年节都会来这里拜拜,祈求平安。庙前一大片空地,有戏台、有木栈道。逢年过节,村民聚集在戏台前看大戏,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永兴堂庙前大埕宽敞,埕边有三株150多年的古榕,树冠如盖,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三株古榕把永兴堂的一角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只在埕上留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其中两株的枝干交错,亲密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天然的绿色拱门。气根从树干上垂挂下来,随风拂动仿佛在诉说着和永兴堂有关的人文故事。当太阳把第一缕阳光照在榕树上,榕树上的鸟儿欢了,叽叽喳喳,有的站在树枝上扑腾着翅膀,有的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榕树下的石凳上有几位老人坐在那里休憩聊天,或静坐沉思,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他们安详的脸庞上,会勾出他们多少似水流连的往事,又会唤出怎样的乡思乡情来?榕树下的永兴亭,亭子是由六根圆形红漆柱子和玻璃瓦屋顶组成,富丽堂皇,雕刻颇具匠心,造型别致,气势非凡。永兴亭的梁、窗雕刻的花纹图案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远远看去,蓝天、绿树、红亭、飞鸟,俨然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古榕树像睿智的老人,阅尽了沧桑,也见证了流年的时光。静静地在河岸边守望着150多年岁月,葱茏的枝叶,哗啦啦拍响不息的乡愁,过往的苍凉和激越、平凡和伟大在流金岁月中回放。是啊,眼前的这条九十九湾沧海桑田,几经变化。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的水早已有之。两旁屋宇错落,袅袅炊烟。九十九湾是水路交通运输的要道,历史上连接海丝起点的内河港口,带来了航运与商贾繁华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后来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河道不知何时污水肆意排放,刺鼻难闻,河岸上杂草丛生,垃圾这儿一簇,那儿一堆,人们开始远离。如今龙文区启动了九十九湾整治工程,随着“河清——岸绿——景美”的不断推进,一个新的梦想——建设“闽南水乡”的蓝图跃然而出,九十九湾渐渐露出了清秀的面容,清澈的河水重新流动起来,阳光轻柔地撒在碧绿的水面上,碧波粼粼。河岸上是新砌的石栏和整洁的绿地,花树摇曳:三角梅、美人蕉、木芙蓉、鸡蛋花、桂树依着时令开放。夜幕降临,迎来了一天中最轻松、惬意的时刻,村民们聚在石桌,打牌、聊天,这里开始泛着生活的温情。一个柚子,几杯清茶,边吃喝边说着闲话,家长里短,人情世故,从古到今,由远至近,淡淡的茶时光,浓浓的乡里情在微澜轻漾的九十九湾里流向生命的远方。

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整治后的九十九湾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村民们就会在这里训练赛龙舟,赛龙舟俗称“扒龙船”。龙舟赛还未开始,水手们在划龙舟前先吃龙舟饭,大碗勺,大锅饭,大盆菜,有地瓜糯米粥,香菇虾米粥,鸭肉竹笋汤等。这地道的龙舟饭没有大摆宴席的排场,没有色香味俱全的讲究,但只要你盛一碗尝尝,唇齿留香之余满满是淳朴与吉祥的味道。永兴堂旁的几株茂盛的大榕树,一盏盏大红灯笼高高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准备划龙舟了,人们热血沸腾,激情高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形成了涌动的河流。你听,腰鼓咚咚,钹声锵锵;你看,凉伞飘转,队形变化多端,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激动人心的赛龙舟开始了,随着一声鼓、一划桨,闽南水乡顿时鼓声震天,“咚咚咚”的鼓声,岸边的哨声、欢呼声和呐喊声不绝于耳。四周人头攒动,个个翘首向江中观望,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一条条龙舟五彩斑斓,格外显眼。水手们挥动手中的船桨,疾驰的龙舟在平静的水面掀起层层浪花,飞快地前进着,似龙腾大海,场面蔚为壮观!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一艘艘龙舟奋力向终点划去。赛龙舟如同一个文化磁场,搏动着人们最细微的,最撩人的脉息。追溯根源,更为深厚的底色则源自投身汨罗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两千多年前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从此,屈原的爱国情怀是润泽着传统文化的甘泉。

闽南水乡的端午节,龙舟竞渡,粽叶飘香,涵养的是民俗,发扬的是龙舟精神。据相关负责人告知,今年有28艘龙舟竞赛,每艘龙舟有80人,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连续三天的竞渡,人流量近4万人。今年端午传统文化的味更浓,在这里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系列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一片欢声笑语,节日氛围格外浓厚。有书画笔会,以笔会友、以诗会友;有灯谜竞猜,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武术表演,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武术精神。最为撩动心怀的是以“奶奶教我包粽子”为主题的包粽子活动,瞧,奶奶卷起粽叶,填入糯米馅,粽叶上下翻飞,那灵巧的手变戏法般地包好一个个大小均匀,棱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看,小孩跃跃欲试,学得有模有样。片刻,一串串碧绿饱满的粽子堆积在盆中,正如那沉甸甸的传统文化装满心中。在闽南水乡,流年不改端午节情,有民俗的传承,有乡愁的记忆,这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愫,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一直装点着生活,抚慰着心灵。

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楼林立,鳞次栉比,闽南水乡在新兴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保留永兴堂、太子庙(太子庙坐落在九十九湾另一侧,与永兴堂斜对面,古色古香的庙里供奉着哪吒三太子,这里也成为了当地居民信众虔心拜佛的圣地。),它们藏身闹市,是喧嚣中的一隅宁静,使得这条文化遗存的轴线更具神韵和内涵。我想,如果乡愁有模样的话,那一定是闽南水乡的模样,既充满了现代感又不失古朴的纯净,有桥有水有人家,古庙古树古民俗。在未来的繁华都市里,闽南水乡将让你感受田园风光,品味历史韵味,寻回乡愁记忆。

猜你喜欢
永兴闽南龙舟
龙舟
南海永兴岛永兴村渔家
观云
浅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策略
闽南少年
“工棚律师”向永兴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