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梦华
在职场,第一次与陌生人打交道,递上一张印有自己各种职业头衔的名片,便会形成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名片上的头衔五花八门:高级产品经理、高级客户服务专员、高级项目经理、人事总监、资深媒介公关、一级建筑师、高级政工师、主任医师……事实上,这些头衔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职务,如总经理、主任;另一类是职称,如中级会计师、教授。
如今,不少职场人名片上印着的头衔变得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头衔”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呢?职场“头衔”又到底是否重要呢?
职场头衔重要吗?当然重要啦,不管是去见客户,还是与公司里其他同事合作,或者找一份新的工作时,头衔都是自己手中的筹码。不过,如今的职场,随便一个人拿出自己的名片,都是“某某总”、“某某经理”泛滥,头衔的含金量似乎没那么高了。记者采访发现,“头衔虚高”已成为了当下职场的普遍问题。
刚工作了两年的刘小姐最近在职场遇上了一件大喜事——升职,不过她却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刘小姐告诉记者,升职是不假,她的职务已经从最初进公司的媒介公关变成了高级媒介公关,“头衔听上去是涨了吧?可是我去人事部一打听才知道,除了给我重新印了名片换了抬头,工资待遇全都照旧!”刘小姐说,事实上,她所在的媒介公关部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她的直接上司——媒介公关总监,另一个就是她。也就是说,整个部门除了管理者,干活的就是她了。
“你说这样的升职有意思吗?既没有钱也没有权。老板还跟我说,以后你是高级媒介专员了,要承担公司更多的责任……这不是耍流氓吗?”遭遇了只升头衔不升钱的“流氓式”升职的刘小姐满脸郁闷。
事实上,刘小姐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沪上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担任销售经理的张昊告诉记者,像他们这种需要频繁与客户打交道的销售岗位,“头衔虚高”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比如说我吧,你看我的名片上印着的是销售经理,但是我们公司和我同级别的销售经理也有好几个,都是分片区的销售经理,但是对外不作细分统一称‘经理’,那样的话出去谈业务会比较容易。而对内的话,其实都只是销售岗位的一般人员而已。”张昊说,在公司内部他们使用标准等级的头衔,而在名片上以及商务场合会使用更高级、更能吸引人的头衔。
“假如职位太低的人去见客户,客户会觉得这家公司不尊重自己,找个‘小巴辣子’来和自己谈,又没有实际的权利。换个头衔就不一样了,客户就会觉得这家公司重视自己,而我们去谈业务也会有底气很多。”张昊说,说到底还是面子的问题,满足双方的虚荣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头衔虚高”已经是职场的普遍问题。虚高的头衔除了如前所说的“头衔升了,但薪资权利不变”,还有一种是为了应对新的市场情况而发明的新的高大上头衔。比如,新的社交媒体的诞生催生出了一堆“官衔”: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 )有首席推特官(chief Twitter officer),可口可乐和万豪(Marriott)都有多位首席博客官,柯达设立首席知识官、首席聆听官,SAP 公司则设立了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对于前一种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HR 表示,不涨薪、不放权的升职自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鼓舞人心的方法,对新人尤其奏效。对于后一种情况,其含金量到底高不高,仍需要看实际情况。总体而言,职场头衔的含金量是在下降的。
在职场,到底是头衔重要还是薪水重要呢?名利双收固然好,但如果只能选一个,你会选择哪个?来看看记者采访到的一些职工的看法。
吴先生:大多数情况下我选薪水。这年头所有业务员都叫“经理”,酒桌上互相都称呼“总”、“老板”,这些虚头巴脑的头衔有什么用,听别人恭维一句某某总就飘上天了。钱拿到手才是实打实的,连股权、期权都是虚的,更何况一个title。
Miss Wang:工作过之后发现,名头更多的是老板画的大饼。作为老板,如果能画一张饼就消费一个员工,那比发更多薪水划得来。同样,如果员工有实在价值,老板是愿意画饼之余发更多薪水的,而且会让他忠于公司,忠于自己。能力决定薪水,薪水反映能力。虽然不是很绝对,但有普遍参考意义。
Tracy:头衔,首先站得位置越高,慢慢培养出的眼光和格局是一点薪水买不来的!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句话很空,本人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当时我做项目负责人的时候,我的工资其实手下有很多的销售人员工资都比我高,但是两年后项目结束了,我自己开了家公司,而以前的那些销售们也因为项目结束以及公司总体转型很多人都失业了!我不是想说自己有多厉害,而确实站在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站得位置高,看到的是商机,而位置低往往只能看到个人的工资收益!
George:那要看在什么公司了,一般正式单位如国企的话,职位越高薪水自然越高,但是私企就不一定了,所以在私企的话,我更倾向于薪水高吧,有时候公司给你塞个经理啊总啊什么的名头,薪水却少得可怜,感觉挺讽刺的。
在职场,可以说,头衔非常重要。尽管头衔并不能直接说明一个人的技能和责任,但人们往往会从头衔来判断一个人在公司的地位和掌握资源的程度。但另一方面,头衔又不太重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而言,头衔能够说明的至多只是你所经历的职业阶段,以及参与或负责过的事务。很多时候,头衔与其背后的能力并非完全匹配,而能力才是在职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所以有的时候头衔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能力。
事实上,职场头衔虚高现象的盛行,一方面是市场的需要,比如说一些销售岗位为了完成业绩虚抬职务;另一方面是企业主的激励手段,在不少职场人的概念里,获得一个比自己原来更高级别的头衔,起码对于一个职场人职业发展来说,会让他觉得受到激励。既然如此,企业主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对于今天职场上虚高的头衔,职场人应该如何面对呢?建议职场人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头衔与能力画等号,尤其是一些刚工作一两年的职场新人,无论名片上印着的是“某某总”还是“资深某某”,都得清楚地知道与头衔相匹配的能力需要实践的积累,在成为优秀职场人的道路上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对于一些只升头衔不升薪资权限的“流氓式升职”,既然无法改变,倒不如坦然接受,唯有不辜负,终有一天会有能力匹配得上虚高的头衔。
前文说到的职场头衔虚高现象,所指的都是职务(职位)头衔。其实,仔细看大家的名片,不难发现,还有一种“头衔”,如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审计师等,它们属于职称头衔。不同于职务头衔可以虚高,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一旦有了某种职称,那可是实打实的,也是和工资绝对挂钩的。尽管如此,对于职场人而言,大家对评职称似乎也态度不一。
说到评职称,就职于青浦某中学的语文老师马力顿时觉得“心好累”,“我们老师的职称大致分为二级、一级、副高、正高吧。”
在马力看来,评职称有三难:一是名额少,每年上级主管部门会开始分配各个职称的名额,这个名额的设置需要参考学生数量以及在所有老师中的占比,这样一来,假如前面已经占坑的老师还没退休或者没有评到更高的职称的话,就很难有机会;二是竞争激烈,每年的职称季都会暗流涌动,甚至搞得鸡飞狗跳;三是材料繁琐,一大堆的证书、师德师风评价、学生测评、同行互评……
“最最难的是,这三难都挺过去了,材料全部上交了,到底评不评得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马力觉得,在评职称这件事上,真的不亚于“升级打怪兽”。
夏雨(化名)是浦东新区某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开得一手好刀,广受患者好评。
对于自己的职称问题,夏雨向记者吐露了心中的“不悦”:到现在还没评到副主任医师的职称,最让自己愤愤不平的是,另一位与他年纪相仿但手术量远没他多的医生倒是去年就评上了。
“说实话,时间真的不够。就拿我来说,每天除了教学、出门诊、参与病例讨论和院内外的会诊,还要做大量手术,手术做到晚上七八点是家常便饭。”夏雨说,医院评职称要看你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了几篇,但是自己每天忙于手术根本没时间去应付论文。“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按理说评价我的标准应该是手术做得如何、挽救了多少危重病人,但实际的标准却是论文发了多少、影响因子有多少。”夏雨无奈地说道。
对于职称,沪上某出版社工作的庄岩似乎没那么多热情,“职称能增加工资是不假,但按照我现在的工作年限,最多也只能评到中级,中级的话每个月能多400 多元吧,其实加的钱并不多,但职称评选流程却比较麻烦,索性不要这职称了。”在不少像庄岩一样的年轻人看来,按照他们那个工作年限所能评到的职称,其多加的薪资,并不那么具备诱惑力,“更何况现在跳槽是常事,一跳槽可能就从事别的工作领域了,职称更加没有用了。”
庄岩还告诉记者,关于评职称,她们单位那些四五十岁的人倒是热情非常高,“评了副高还想评正高呢!听说这种专业技术职称和退休工资相挂钩,有没有职称每个月的退休金差别蛮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有句老话儿“千军易得,良将难求”,说的就是人才难得。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才?在职场中,人才就是有能力的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有没有硬性的标准呢?“头衔”或许是个好标准,职务头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在企业里所处的地位,职称头衔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专业技术在行业内的水平。
职务头衔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那说说职称,职称就是在各自领域内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人将职称评定看得很重要,毕竟它与个人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密切挂钩。毫无疑问,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职称评定本身也并无不妥,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职称评定的标准和导向一旦存在问题,就有可能让人们对其本身存在质疑,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核心所在。中央对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就提出,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说白了,就是你职业做的是什么,那么职称评定就来考核什么,毫无疑问,这种职称改革值得称赞。
其实,不管是职务还是职称,“头衔”最终的目的不在于“头衔”本身,不在于能多拿多少钱,而在于更好地评价一个人现阶段的水平、激励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己。“头衔”固然有很多问题,但如何让“头衔”成为个人能力的助推器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贾斯汀·汀布莱克是个拿奖拿到手软、头衔多到令人发指的音乐人兼演员,不过有一个头衔他直到2016 年才拿到——2016 年10 月,汀布莱克正式成为Bai Brands 公司的首位“首席口味官”。他将帮助这家饮料公司开发新的口味和产品。
这个霸气侧漏并透着浓浓星战味儿的头衔是微软公司为从事云计算相关研究的人准备的。目前这个职位被一个叫詹姆斯·米肯斯的人占据着,这位老兄人送绰号“计算机科学界的勒布朗·詹姆斯”,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网络应用的质量。不过从他的领英账户来看,目前米肯斯还有一个比较常规的头衔——哈佛大学副教授。
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头衔,你的Tumblr 页面贴满了你在各种高大上的地方拍的文艺照片,自然也是应有之义。目前在Tumblr 公司干这份工作的人叫瓦伦丁·尤霍夫斯基,其职责是与各路博主、设计师和时尚品牌进行合作,其中就包括Vera Wang 和Calvin Klein 这种国际大牌。
老实说,“首席偏执狂”听起来要比“首席信息安全官”狂拽帅酷多了,而且它也讲得通,雅虎的整个网络安全部门都是出了名的“偏执狂”。
马修·舒普在领英的第一个头衔平平无奇——“技术营销员”。但当他在公司举办的“黑客日”活动中取得优胜之后,他的头衔就成了“常驻黑客”。他的工作包括创建内部工具的原型产品,并将其变成最终产品。现在舒普已经从领英离职,不知道这个职位现在是不是还在招人。
这个头衔说明学哲学的你也是能在谷歌找到工作的。尽管谷歌是搜索巨头,但碰到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它也得请高人指点迷津。“内部哲学家”的工作就是要用“人文主义的视角”来解决一些工程问题。
你没看错。时代公司旗下品牌Extra Crispy 还真的雇了个人来品评培根。目前这个位子已经有人了,而且这家伙的工作态度也很端正——他在一个月里已经试吃了用31 种动物肉制成的培根。
光听这个头衔的名字,你可能并不会觉得奇怪,但你要知道,这个头衔居然是由Facebook 公司提供的。声音设计导演主要负责创建各种叮叮当当的声音,也就是你在刷Facebook 时听到的各种提示音。
CEO 这个头衔听起来太无趣了,为啥不给它加点料呢?因此,网页设计公司Matrix Group 乔安娜·皮内达自封为该公司的“首席麻烦制造者”,而且她也忠实地履行了这份职责。她在2004 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我经常会制造麻烦。比如我经常会跟一个项目组说:‘我们重来一次怎么样?’我喜欢人们称呼我这个头衔。”
根据弗吉尼亚梅森医院发布在招聘网站Monster.com 上的广告,要想在该院当一名“行政大师”,你需要有10 年以上的领导经验及相关行政辅导经历。“行政大师”的职责是协助进行客户支持,并且管理该公司的商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