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运营效率提升研究
——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例

2020-01-04 21:12桂丽妍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院所科技成果成果

阮 扬 王 庆 桂丽妍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

0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在提升技术成果展示效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流通、优化科技成果评估和交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武汉地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参与线上转化,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于2018年正式上线运营,实现了科技成果信息开放共享,形成了流程完备的交易服务体系,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供需信息对接、成果价值评估、转化资金支持等关键问题作出了积极探索。同时,平台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若干效率上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从整体上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

1 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运营基本情况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发建设的综合性成果转化线上平台,构建了集成果展示、对接、评估、交易、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互联网+”、全流程、全要素、立体化平台,为武汉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中介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架设了桥梁[1]。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对接、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经纪培育、科技咨询、金融服务等。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汇集科技成果8800多项、技术需求2500多项,入驻科技型企业2300余家、科研院所11家、各类服务机构36家,举办线上对接活动4场,实现在线签约2项,签约金额近100万元,在服务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线上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2 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因受到宣传推广、信息质量、服务模式等制约因素影响,存在用户数量及活跃程度不高、信息有效性和准确性不足、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等运营效率问题。

2.1 平台注册用户数量不足

平台上线运行近两年来,现有注册用户主要来源于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科技型企业技术人员以及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基本涵盖了成果转化从源头到应用的参与各方,但是在用户数量和结构比例上仍存在不足。从用户数量上看,武汉现有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丰富,但从事成果源头研发的科研人员在平台注册的比例偏低。武汉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417家,其中在平台注册的企业不足50%。在平台注册的科技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市、区政府成果转化职能部门,而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创谷中从事成果转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平台注册的人数不多。从结构比例上看,高校院所科研用户人数超过半数以上,而企业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用户人数均不足1/4,在成果转化活动中呈现出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注册用户数量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开展线上对接活动的主阵地,但在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上,相较于线下对接、政策发布等活动对用户的吸引力略显不足。尽管近年来通过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进行了专场推介活动,但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会化信息网络对平台进行长期广泛的宣传,以提升平台访问流量。

二是同类型平台共存形成的分散效应。目前国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数目众多,既有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建立的平台[2],如湖北省建立的国家中部技术转移中心湖北科惠网,也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的平台,如厦门科易网等。这些平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内容集合相近、服务模式单一等同质化问题。

三是平台定位准确性不够[3]。平台集中了成果发布、需求发布、专家咨询等涉及成果转化过程中重要环节所需的功能,而服务受众关注的重点却不尽相同。如高校院所关注的重点是市场需求动态,企业关注的重点是最新成果和投资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关注的重点是最新政策信息和供需信息的集成。对此,需要针对不同受众作出精准定位,从“大而全”的粗放式服务向“专而精”的精细化服务转变。

2.2 平台用户活跃度不高

通过系统分析平台日均访问人次、日均在线用户人数、信息平均浏览次数、信息平均留言人次等反映平台用户跃程度的指标数据表明,平台在提升用户活跃度方面仍有较大改善空间。从用户角度来看,提升活跃程度需要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首先是用户的信息获得需求。从信息数量上看,目前平台发布的成果信息不足1万条,需求信息不足3000条,还未形成信息资源的集聚效应,用户无法有效地从平台获得所需的信息。由于缺乏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导致无法利用大数据、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主动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用户因此对平台回访的意愿降低,活跃程度下降。

其次是用户的信息沟通需求。目前平台的在线反馈功能还比较单一,用户对信息的评价与反馈,仅能通过在线咨询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这种沟通是单向性、非共享性的,对于具有共通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用户无法参与自由讨论,实现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平台作为一个面向广大高校院所和企业研发人员的公众网络空间,应打造社会化的网络社区,通过用户评论,构建信息评价体系,建立用户之间自由交流的生态系统,满足用户的信息沟通需求,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活跃程度。

2.3 发布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

成果和需求信息是平台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也是促进成果线上转化的基础。信息发布的质量决定了用户能否据此形成转化的意向,对提升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平台在信息发布的质量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信息分类还有待细化。从成果信息看,按应用行业、技术领域、成果阶段进行了初步分类,但对新兴行业、交叉领域的成果无法准确分类。从需求信息看,按应用行业和合作类型进行了初步分类,但对复杂的、涉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需求无法准确分类。

二是信息描述存在不对称现象。成果的描述主要定位于技术指标和性能的概括,但对应用场景的分析和市场前景的判断缺乏有效描述。需求的描述主要定位于产品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但对研发路径和生产特点缺乏适当描述。上述两类信息描述均从成果或需求的提供方角度进行,没有从需求方角度考虑,因而形成了信息描述的错位和不对等,降低了信息的有效性。

三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有待丰富。从表现形式上看,信息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部分图片进行说明,总体上以静态方式对信息进行呈现,缺乏对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现代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利用。从传播手段上看,主要依赖用户自发将信息转载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平台管理者没有积极介入信息传播过程,如以话题引导、在线直播等手段营造与用户积极互动的环境,扩大信息传播的渠道。

2.4 线上对接功能利用程度不足

平台提供的线上对接功能,极大方便了供需双方特别是异地参与者的沟通交流,对线下举行的专场对接活动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平台现有的线上对接功能包括对线下活动的网上直播,线上参与用户可在线同步发布和推介成果信息,参与项目咨询和沟通洽谈,在线签署意向协议等。上述功能体现为线下活动的移植,是线下活动的辅助与补充,但因受到线下活动时间制约,仅在特定时段发挥作用。线上对接应作为一种独立的服务手段,发挥独特优势,在成果价值评估、成果项目投资管理、成果交易安全保障等方面还有巨大潜力有待挖掘。

3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营效率的建议

针对上述平台运营效率问题,建议首先从优化信息发布质量入手,丰富信息表达形式,扩大信息传播途径,以优质信息吸引并壮大平台用户群体。其次以改善用户体验为切入点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加用户粘性,活跃平台社区环境。最后通过优化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充分发挥线上功能优势,与线下对接有机融合,促进成果转化成功率提升。

3.1 提升信息发布质量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发布机制。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性入手,将成果信息和技术需求信息的描述角度调整为从读者需求出发,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具体来看,成果信息侧重应用领域分析和市场前瞻性分析,以实现企业和投资者明确成果价值、形成投资意愿的目的;需求信息侧重研发过程的详细描述和产业链上下游配置情况分析,高校院所据此明确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形成可供转化产品的技术路径。

提升信息表达的准确性。成果信息来源于高校院所,其特征表现为科研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距离,非专业领域的用户无法全面准确把握技术的内涵;技术需求信息来源于科技型企业,表达方式较为随意和宽泛,缺乏明确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指标。在对文字内容作出初步形式审核的基础上,要加强与信息发布者的沟通,帮助其完善信息表达。在总结各类信息特点的基础上,要形成一套完备的信息发布要素规范,引导信息发布者提高信息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丰富信息表现形式。从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的角度对成果进行描述,专业技术性较强但普及性不足[4],需要对概念性的抽象术语和表达方式进行转换,以通俗的语言进行重构,并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立体式呈现。要加强对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媒体互动形式的运用,对科技成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在此基础上引入用户互动机制,实现成果详情的在线咨询、成果进展的动态推送、成果应用的案例研讨。

3.2 改善用户体验

从信息获得角度改善用户体验。随着成果和需求数据的不断增长,在海量数据中精准和便捷地定位所需信息成为用户的必然需求。在现有关键词搜索的基础上,增加启发式搜索功能,即根据用户信息浏览习惯,利用大数据推荐算法[5],罗列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引导用户逐步进行延伸浏览,挖掘潜在信息。在现有分类搜索的基础上,增加用户标签分类功能,即用户自主对信息添加标签分类并在平台共享,平台从用户标签中获得反馈,对基础分类进行优化从而使交叉领域、新兴领域中难以准确分类的信息获得合理归置,提高信息定位的准确率。

从信息沟通角度改善用户体验。充分发挥网络社区的作用[6],满足用户对信息交流和评价的需求。将科研成果按照行业领域分类,成立相应的用户社区。社区管理采取用户自发组织形式,通过对行业领域的知识分享和话题讨论参与社区建设,用户在社区中对成果信息发表专业性评价意见,对成果在研发和应用中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不断活跃社区氛围,改善用户对信息沟通的体验,使用户在信息沟通中发现信息的价值并充分利用。

3.3 优化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

平台建设的目标是提供成果转化从源头到需求,从对接到评估,从交易到投资等在内的全链条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涉及领域广,服务链条长,对平台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平台现有运营团队在人员数量、专业结构和从业经验上,还难以满足“大而全”式的服务需要。从长期来看,一方面需要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专家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特点,形成多方参与的合力。从短期来看,优化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是两种可行的优化途径。

优化服务模式。成果转化具有技术专属性强,应用场景专一,交易权属复杂的特点。在现有全链条服务模式基础上,应根据业务不同环节和流程,对服务领域进行分类,形成模块化、标准化的服务单元。针对每一服务单元特点,设立专门服务窗口,由相对固定的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从而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延伸服务链条。成果转化的线上对接与线下洽谈是两种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服务过程。线上对接的优势在于参与者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信息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传播和分享,从而增加形成转化意向的概率。线下洽谈的优势在于参与者能够面对面地进行具体细节的沟通,在此过程中增强双方互信,从而提升转化的可操作性。线上对接为线下洽谈搭建了平台,是形成转化意向的起点,而线下洽谈则是线上对接的延伸,是将合作意向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关键。因此,对现有线上对接功能进行补充,将线上服务逐步拓展到线下,对意向合作提供跟踪延伸服务,是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线上转化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同时,平台也还存在用户数量不足、活跃程度不高、转化成功率不高等运营效率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优化信息质量、改善用户体验、优化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等方面提供了改进思路,为进一步提高平台服务质量,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院所科技成果成果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验收成果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