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屹 陈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即传统的听、说、读、写四个能力,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职能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模式由独立学习更多地转变为合作学习,课堂的中心地位也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或共同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交流为基本特征,目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是教师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因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问题的提出
尽管合作学习有着这么高的赞誉和呼声,但在一线课堂操作层面,它也面临着一些具体的难题。结合自身教学及观课体会,笔者发现课堂教学中有以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误将合作学习狭隘地理解为小组讨论,重视讨论形式,轻视思想输出。
部分老师的课堂将小组活动搞得热闹非凡,动辄Group work,Team work,学生在小组里甚至用中文闲聊消磨时间,等待老师公布答案。或是有老师简单追求小组活动的数量,以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来定义一堂课是否成功,完全忽略了小组活动设计的层次、难易程度等,最终呈现的就是看似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实则浮于表面,整堂课看不到学生进步的自然生成。
(二)参与面并不广,小组讨论成了部分“尖子生”的独角戏。
这样的场景在初中课堂中并不鲜见:老师发起讨论之后,小组内开始讨论起来,但先发言的或者保持发言热度的总是部分“尖子生”,其余同学多半沦为配角甚至观众,而部分学困生甚至连观众都不想扮演,直接选择不参与。
三、问题的对策
对于以上两種情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课型,也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使用。我们应当明确,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基本课堂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难度以及不同的教学环境都将决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较为简单的知识学习任务,可以开展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全班教学,倘若此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失去合作的意义,也很难深度挖掘出更多的内容。而在处理较为复杂的或者更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想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实效,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学生小组深入合作搭好架子(scaffolder),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以及通过合作学习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只有大家都明确了“what to do”,才能进一步探讨“how to do”。这样才能避免浮于表面的场面上的热闹的讨论,提升思维品质,生成更深层次的成果。
(二)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小组内的学生要以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等为主要依据分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4-6人为宜,在小组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应该大致分为高、中、低三等,且分布相对均匀,以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避免“学霸”和“学困生”扎堆成组,以确保组与组之间存在竞争的可能。小组一旦建立,建议不频繁更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组内还应存在角色分工,如:
a. 主持人(leader):负责领导全组开展合作,分配任务,协调小组学习进程等;
b. 记录员(secretary):负责记录小组讨论过程;
c. 报告员(spokesman):负责向班级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组内成员各司其职,人人有事可做。虽然小组成员要保持稳定,但小组成员的角色要不定期更换,让每一个组员体验不同的角色。这样,每个组员都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如:
a. 随机加入某组讨论,倾听组员发言甚至提问,避免有同学在其中“滥竽充数”,不积极思考;
b. 设计共同奖励机制,小组间打整体仗,以小组所有成员的参与度与贡献度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而非以某些“尖子生”的出彩表现来评价一个小组的成绩。督促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帮互助,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合作效益。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很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师中心”的“填鸭式”语法讲授、灌输的课堂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但俗话说:“教无定法。”相信有了以上问题的发现及思考,我们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做到不盲从和迷信,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神奇功效。
参考文献:
[1]叶海深.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7):100.
[2]徐红.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15-18.
[3]张明亮.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培养与探究[J].学周刊,2012,(6):153.
[4]邹彩苗.合作共赢,谁与争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7):26-28.
[5]胡卫红.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