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
摘 要:音乐教学作为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开始对音乐教学展开了有关的研究和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一些观点与建议,旨在为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贡献出一点绵绵之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多媒体
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普遍偏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将音乐教学视作专业教学,过于看重音乐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高中音乐的普及目的,使高中生对音乐的热爱逐步转变为排斥。另一个是将音乐教学视作单纯的娱乐活动,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味的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除了感受到快乐之外收获不到任何有用的音乐知识。这两种教学极端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高中音乐教学的普及性,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娱乐性,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切实学习到有用的音乐知识。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审美情操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制定尚不明确。教师仍旧倾向于传统以分定评的评价模式,用单一的分数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音乐的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人需求的满足以及兴趣的激发。加之绝大多数的教师采用应试化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模糊不清的教学目标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兴趣度不高。为了早日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还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因材施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音乐爱好,鼓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在音乐欣赏中,除了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宏伟与壮丽之外,更要让学生学唱这首歌,在学唱的过程中体验作者对长江浓浓的热爱之情,此外,带着学生由对长江的热爱逐步过渡到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引导学生集体演唱,鼓励学生上台演唱,以此张扬高中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当然,与《长江之歌》类似的歌曲还有很多,如《雪绒花》、《十送红军》、《我爱你中国》等等,这些歌曲无一不在给学生带来十足的震撼力,让学生在心情失落的时候听一听,在克服困难的时候听一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听一听,好的音乐需要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倾听中去感受和领会,只有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有效的提升。
二、运用好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它促进了学生对美的熏陶和认识,鉴于这一点,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展示是远远不够的,当下,多媒体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主流模式,它更好地承载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的信息内容,一度增加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容量,刺激了学生的多重感官,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欣赏《高山流水》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同时会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去倾听音乐,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起不到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教师可以事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著名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空城计”。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城门外仅有的二十几名百姓在低头打扫,正是这样一个场景,让司马懿怀疑城中布有重兵,于是赶紧指挥部队撤退。视频播放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加上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再加上这首优美的旋律,学生纷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非常好奇诸葛亮弹奏的是什么乐器,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出古琴与古筝,学生接受起来就会非常的容易。这时候,再来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学生的心境就大不相同了,无论是对歌曲的好奇程度还是兴趣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为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与时俱进,引领艺术潮流
艺术总是与潮流相融合,如果音乐教师一味地以老旧的眼光来看待时下的流行元素,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高中音乐教学停滞不前。音乐理应顺应时代潮流,教师也应该大胆的采纳利于高中音乐教学发展的流行元素。流行元素之所以能够在大众流行开来,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它符合了大众的审美期待,在各种流行元素铺天盖地向着学生“砸”过来的时候,我们音乐教师要懂得从中剥离出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并将其巧妙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令其成为音乐教学的左右手。
比如在欣赏历经百年传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周彦宏改唱的《又见茉莉花》,这首歌曲集流行与经典于一身,很好的向学生诠释了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相融合的魅力,在听了改版后的《又见茉莉花》,之后,再来倾听《茉莉花》,然后让学生对这两首歌曲的唱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既生成了兴趣,又对经典歌曲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再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首流行音乐,学生对这首歌曲喜爱的初衷莫过于周杰伦独树一帜说唱的演唱形式,但是我们暂且抛开周杰伦的演唱风格,对這首歌曲的创作者方文山更是钦佩不已,他用一种委婉细腻的方法表现了离愁别般的江南情境,令人深陷其中,回味不已。在欣赏中,让学生领略歌词的优美,感受古典乐器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的美妙,让学生对古典乐器和现代音乐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也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欣赏《青花瓷》。既使音乐教学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也尽显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音乐主要以律动人,以情感人,对一个人的情感乃至美育的熏陶都是潜移默化的。作为艺术,它是以鉴赏与审美为主的,作为学科,它便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以学生最喜爱的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既感受到音乐鉴赏的快乐,又能在其中获取到有用的音乐知识,进而全面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探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景天欣.科幻画报.2020(05).
[2]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梁亚华.西部素质教育.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