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泽东的“两湖”之行(二)

2020-01-03 10:20余玮
党史纵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韶山毛泽东

余玮

1959年6月25日下午2时,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等 人的陪同下,毛泽东乘专列前往湘潭。在长沙期间,毛泽东就曾对负责安全工作的罗瑞卿“约法三章”:第一,不要派部队去韶山,也不要派公安人员去;第二,在行动上要给我自由;第三,到了韶山,我要广泛接见群众。毛泽东的贴身警卫陈长江知道,主席是想轻车简从回故园,平平常常与乡亲们重聚,多了解一些家乡的真实情况。

毛泽东以往巡视各地,多是按照当地领导事先拟定的路线行动,对视察哪里、看什么东西、谁来汇报等都有充分准备。这次因“临时”决定,包括警卫战士在内的一般身边工作人员事先都不知情。在陈长江看来,“临时”决定回故乡,当地领导无法在调研对象的选择上事先早早地安排,可以尽可能避免弄虚作假;另外,韶山的许多亲友乡邻,毛泽东从小就熟识,他们说起话来也没有那么多顾忌,可以讲真话、实话。毛泽东是想借韶山之行进行一次真实的农村调查。

“七十岁的游子思故乡”

下午5时左右,专列到达湘潭。毛泽东在车站接见了迎候的湘潭地委书记王治国等地方负责人,然后换乘一辆灰色的“吉姆”轿车驶向韶山。开车的是湖南省委接待处汽车队司机赵毅雍。秘书林克、高智,医生李志绥,摄影师侯波,卫士李银桥、沈同、孙勇、陈长江、封耀松等分别乘坐另外几辆小轿车、吉普车尾随在后。

湘潭距离韶山约45公里,一条碎石铺就的简易公路是1954年冬由当地人民政府修筑的。公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身边工作人员曾担心路不好走,好在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路上湿润润的,既无飞扬的尘土,车子也不打滑。

车上,毛泽东拉开窗帘,吸着烟,注视着窗外。沿途经过泉塘子、姜畲、七里铺等地,路边田野如茵,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翻起一层层碧浪。不少社员群众正在地里干活,有的挑担积肥,有的平整土地,有的给稻田看水、治虫,好一派忙碌景象。看到这一切,毛泽东欣慰地笑了。

车過银田寺,往韶山冲方向开。“日头落山四山黄,牛婆子带崽过荒塘,牛婆子舍不得荒塘草,牛崽子舍不得奶子娘,十八岁姐姐想情郎……”车窗外,不知从哪片林子飘来一支山歌。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毛泽东激动地打开车窗玻璃,向远处眺望,那碧绿的山峦、金黄的稻田、弯弯的田间小路、波光粼粼的池塘,还有那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舍,都是他熟悉的,每一处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听着这熟悉的山歌,他情不自禁地跟着轻轻哼了起来:“日头落山四山黄,牛婆子带崽过荒塘,牛婆子舍不得荒塘草,牛崽子舍不得奶子娘,七十岁的游子思故乡……”

悠长而深情的乡音,勾起了毛泽东深深的回忆和缕缕的乡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0年秋,毛泽东抄录了这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青年政治家西乡隆盛写的咏怀诗,并略作改动赠给自己的父亲。这年,毛泽东告别父母和故乡,到湘乡、长沙等地求学,追求革命真理。

1919年10月初,毛泽东在长沙接到大弟毛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书,立即与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毛泽覃星夜兼程赶回韶山,到家时母亲却已去世。母亲“头七”刚过,毛泽东料理完后事,就强忍悲痛回到长沙。

1921年初,毛泽东和毛泽覃第二次回到韶山。在家只住了3天,他便带着毛泽覃和堂妹毛泽建回了长沙。

1925年2月6日,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养病”为由,从上海经长沙第三次回到故乡。这一次,他在韶山住了203天,直到8月28日才离开。这一年在韶山,他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组织了“雪耻会”,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成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为躲避军阀赵恒锡的追捕,毛泽东8月28日回到长沙,重游岳麓山、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一词。

1927年1月4日,毛泽东回到韶山冲考察湖南农民运动。1月7日,韶山冲农民协会组织了数百人的队伍,在毛震公祠欢迎毛泽东。在欢迎大会上,毛泽东热情地向乡亲们宣传革命真理,并慷慨激昂地说:“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肯定还要几十年的时间,但如果三四十年还不成功,我毛润之就决不回韶山冲!”

离开韶山后,关山远隔,战事频仍,音讯难继。其间,一有机会毛泽东便打听家乡的事情,同亲朋故旧取得联系。全国解放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多次专程进京看望毛泽东,邀请他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然而,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无暇回家看望父老乡亲,只好把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只在1950年4月,毛泽东曾派长子毛岸英代表他回湘省亲。

这次回乡,一路上,毛泽东对陪同人员谈起了1922年在长沙开展工人运动的经历,谈起他指导的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等等。

车队驶进韶山冲。陈长江抬腕看了看手表,时钟指向下午5时44分。此时,夕阳西下,巍巍韶峰映下了伟岸的身影,远山近水镀上了一层金辉。

终于回到故乡了,毛泽东的心情很不平静。韶山人民更是喜出望外,欢呼雀跃:“毛主席回来了!毛主席回来了!”人们奔走相告,喜笑颜开。

韶山冲沸腾了!

“我自己有哩!”

灰色“吉姆”径直开进一片苍松翠竹之间,沿路而上,经过一座小桥,由此进入韶山招待所一号楼,又称“松山一号”。这里距离毛泽东故居只有1公里。车队从拱门进去,只见古松遮天盖日,樟木苍翠欲滴,耳畔传来小鸟林间欢唱,微风迎面送来阵阵幽香。

一号楼建于1958年冬,是一座简朴的青砖青瓦平房,面积500多平方米,卧室、会客室、理发室、餐厅、娱乐室等一应俱全。当年,毛泽东的堂弟、湖南省计委副主任毛泽普去北京参加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特意去中南海毛泽东家中看望堂兄。对堂弟的到来毛泽东特别高兴,兴奋地和他拉起家常,询问了家乡的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然后悄悄地对堂弟说:“泽普,有一件事情想委托你一下:你回去告诉小舟(周小舟),我准备回家乡看看,希望建个简便的房子,回去好有个地方住。”毛泽普点头称是。毛泽东又反复交代:“房子要简便一点儿,不要太复杂,一层的平房,有个卫生间就行了。”毛泽普回到长沙,把此事告诉了周小舟。周小舟笑着说:“看来主席想家了,我们就按他的意思建一个简便的房子,好让他回来有地方住。”同年冬,在风景秀丽的松山修建了这座小平房。

“久违了,家乡!久违了,父老乡亲!”走出小轿车,穿着白色衬衫的毛泽东神采奕奕,丝毫没有旅途的倦意。站在坪上,毛泽东深情地朝山下望了望,并环顾了附近的风景,感慨万千。

松山一号楼寓所窗明几净,幽雅清静。毛泽东走进寓所,看到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陈设整齐,房间窗户下摆着一张漆得发亮的办公桌,旁边是一张宽大的床铺,两边排列几条沙发,各色用具齐全。他指着铺得整整齐齐的崭新的床单、被褥,微笑着对身边人说:“哟,这么漂亮,放这么多呀!我自己有哩!”原来,毛泽东每次出行都是自己携带行李,并且总是睡木板床,不肯用棕绷床。他随即让韶山招待所工作人员把已铺叠好的新床单、被褥撤掉,换上随行人员带来的白色旧被套、床单。

“请家乡的父老兄弟吃餐便饭”

安顿好后,毛泽东坐下来休息片刻,然后对韶山招待所所长赵伯秋说:“快去把你们这里的‘山神(即韶山公社党委书记)、‘土地(即韶山大队党总支书记)找来。”

不一会儿,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急匆匆地走进来。毛泽东迟疑地望着他,叫不出名字。毛继生自我介绍道:“主席,我是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1954年6月(农历),我还到过您家做客,在北戴河住了3天哩。”

“哦——”毛泽东猛然想起来,连忙伸出手来同他握手,并说:“你就是‘山神爷!你看,我这眼睛‘瞎起连叔老子都不认得了!”原来,论起辈分来,毛继生属贻字辈,比毛泽东还高一辈。1954年7月,他曾代表湘潭县供销合作社到北京参加全国供销社总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理事。会议期间,他与同去的邵阳县供销社主任庞柱中、湘乡县第九区供销社主任邹祖培3人联名给毛泽东写信,希望能见主席一面。散会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派车把他们送到北戴河主席住处做客。毛泽东用颇具家乡风味的酒菜盛情款待了3位乡亲,并表示有时间的话要回家乡看看乡亲们……

毛继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说:“那年,您说想回来看看,如今您真的回来了!”毛泽东笑着说:“你看,我说话还算数吧!”毛继生说:“那当然!您是主席,言必信,行必果。”

随即,韶山大队党总支书记毛华松急匆匆地走进来,后面还跟着其他几位乡亲。毛泽东与来人一一握手,并逐一询问他们的姓名和职务,风趣地说:“你们好!你们都是‘当权派,你们比我好,你们自由我不自由。”他指了指身材魁梧的罗瑞卿,笑着说:“我还要服从他管理哩。”停了停,又说:“我只有回到家乡才有自由啰!”

接着,毛泽东询问起韶山的工农业生产、水利建设、集体生活、社员福利等情况,询问起少年时期的老师、同学、亲友等人的现状。毛泽东回家乡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时松山一号平房外聚集的乡亲越来越多,陈长江等不得不加强警卫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离开韶山几十年了,我想请家乡的父老兄弟吃餐便饭。”毛泽东笑着对毛继生等人说,“请你们邀请50岁左右的,讲起来就熟悉、就认识的人,来吃一餐便饭,会一会面。”主席要请客吃饭,要同乡亲们见面,毛继生等人当然非常高兴,静静地听着主席的吩咐。

“请哪些人呢?”毛泽东习惯性地扳着指头,自问自答,“一是我的亲戚——叔伯兄弟,外婆文家的老表;二是韶山的烈属、军属;三是老地下党员;四是农民协会老自卫队员……”毛泽东还具体提到一些人,比如他的堂兄兼幼年时的塾师毛宇居,外婆文家的表兄文涧泉、文梅清,表弟文东仙,毛福轩烈士的遗孀贺菊英,毛新梅烈士的遗孀沈绍华,还有堂弟毛泽连、毛泽嵘,以及老同学、老朋友毛裕初、谭熙春、杨舜琴等等。毛泽东吩咐道:“明天晚上,请他们来,还有你们,一起来吃餐便饭。”毛继生细心地听着、记着,他默算了一下,主席一共数了四五十人,包括当地各级负责人和随行人员。

毛泽东深深的乡思、浓浓的乡情,溢于言表,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天色渐渐暗了,韶山百姓沉浸在欢乐之中,他们聚集在松山一号平房前面,或围坐在不远,摇着蒲扇,边聊毛泽东早年的轶事边乘凉。

当晚,韶山招待所用一些地方菜为毛泽东接风。餐前,毛泽东和罗瑞卿、周小舟、王任重等谈起中央苏区和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往事,并說:“小时候我喜欢在小沟里捞虾米,今天回来了,晚上搞点虾米吃吧。”于是,韶山公社秘书张桂文安排了几个老乡到附近的小沟里捞了3斤虾米。晚餐时,毛泽东就着虾米吃饭:“这虾米下饭好,久违了的一种家乡味道。”席上,还有辣子鸡、炒腊肉、炖羊肉、烧水鱼、蒸青鱼、炒空心菜、烧豆腐、煎苦瓜和炒辣椒等菜肴。毛泽东的胃口很好。

天黑下来了,聚集的群众开始散去。此时,韶山还没有架设照明线路,招待所只好因陋就简,用4台柴油机发电。可是因为设备故障,无法发电。没有睡意的毛泽东于是和罗瑞卿、周小舟、王任重等在平房外散步,谈起当年组织军队和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一些情况。

由于发电的柴油机始终没有修好,习惯了夜间办公的毛泽东不得不破例早早地吃安眠药,上床休息。当晚,陈长江所在的警卫一中队主要负责人召集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精神,要求警卫工作力求形式缓和、内紧外松,跟随的警卫人员要少而精,给毛泽东与乡亲们创造更多的接触机会。

“我想上祖坟去,看望一下父母亲”

6月26日,天刚蒙蒙亮,毛泽东悄然起床了。他穿好衣服,还未来得及洗漱,就打电话给卫士长李银桥说:“我想上祖坟去,看望一下父母亲。”

走出寓所,毛泽东见有警卫战士站岗,便走过去,和警卫战士拉了一会儿家常。很快,李银桥、陈长江、封耀松等赶了过来。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人,还有随行的摄影师侯波,也陆续追上来,大家跟着毛泽东往前走。不久,毛继生等人得信后也跟上来了,说:“主席,我给您带路。”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和母亲文七妹分别病逝于1920年1月23日和1919年10月5日,葬于距其故居对面不到1公里的象鼻山上。大家迎着晨风向象鼻山走过去。

山边有一个农家孩子正在放着一头水牛,牛儿挺壮实,正悠悠地嚼着路边的小草。毛继生指着水牛告诉毛泽东:“这是生产队的耕牛。”

毛泽东称赞这头牛长得好,说:“我小时候也放过牛,还骑在牛背上读书、唱山歌哩。”并問:“生产队的耕牛多不多?”毛继生说:“耕牛不多。”毛泽东关切地说:“要爱护耕牛,保护耕牛。牛是农家宝,我们靠它耕田。现在,我们国家生产拖拉机这种‘铁牛的工厂还不多,将来农村即便实行了机械化,用上‘铁牛(拖拉机),但山上的小丘田,用‘铁牛还是不方便,也还要用牛来耕种。我们要很好地爱护牛、保护牛。”

大家沿着沾满露水的山路向山坡上走去。这是一条弯曲而陡峭的山路,多年没人走过了,长满了茅草和荆棘。卫士在前开路,不停地把荆棘踩倒,又把拦路的树枝给扳下。毛泽东见了,说:“不要扳树枝,要爱护草木。你们走得,我也走得。”他看到山上的树木没有以前茂盛了,便问这是怎么回事。毛继生答:“这几年炼钢铁、办食堂,砍了不少。”毛泽东说:“林业很重要,祖国建设,各方面都要木材。要把荒山绿化起来。”

青年农民庞景霞见主席年事已高,担心他上山费力,便送来了一根踩田棍。于是,毛泽东撑着这根棍子,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

很快,眼前出现几座坟墓,毛泽东睁大眼睛不停地搜寻起来,又走到一座坟前,细细地辨认了一下,觉得不像,便往前走。大约走了四五十米远,他停了下来,仔细地端详着。毛继生问:“是这个地方吗?”毛泽东好像想了起来,说了声:“是的。”

毛父毛母两位老人的棺椁于1920年1月合葬于此。坟墓是按本地风俗建造的,坐西北朝东南,系土堆土围。由于事先不知道主席要来给父母上坟,大家都没做任何准备,连花圈也没带。中央警卫局副处长沈同见状,连忙弄来了几根松枝,捆成一束,递给毛泽东。又有人摘来了几朵紫杜鹃。毛泽东接过松枝和紫杜鹃,轻轻地放在坟堆上,然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随行人员也跟着鞠躬默哀。毛泽东伫立良久,深情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年久失修,墓中央塌了一个洞,毛继生提议:“要不要修个简单的墓?”毛泽东谢绝了他的好意,说:“不要修了,把洞眼填一下,保持原样好。每年清明请你们代我培培土就行了。”

随后,毛泽东拄着踩田棍往山下走。毛继生请主席从原路下去,说那条路稍微好走一些。毛泽东说:“这边有条小路,走直路下去到土地冲看看。”

下山的路很陡,容易摔跤。一名警卫员担心主席跌跤,赶紧上去搀扶他。快到山脚时,搀扶毛泽东的警卫员不小心,一脚踩失了,重重地摔了一跤。毛泽东不禁哈哈大笑:“你们看,被扶的人没有绊,扶我的人倒还绊了,把咯只炉锅子(指臀部)都绊烂了。”他一口风趣的韶山话,把大家都逗笑了。(题图为毛泽东与乡亲们拉家常)

(责任编辑:章慧丽)

猜你喜欢
韶山毛泽东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毛泽东何时题写了“韶山学校”
民眾赴韶山紀念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从一个小型展览看伟大的“韶山精神”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访韶山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