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整合互联网资源,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革新教学交流评价,让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深度融合,让教学更加高效。
一、“互联网+”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
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备课伊始,教师就要思考教案设计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等等。
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把图片、音频、视频完美结合在一起,呈现一场精彩的视觉、听觉盛宴,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目标。当学生初读课文,理解了老人喂海鸥的举动,初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后,运用希沃白板插入图片链接,向学生播放老人为了喂养海鸥不舍得吃穿的资料,同时播放配有音乐的朗读资料,此时,学生内心起了小波澜,充满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课堂掀起了第一个小高潮,同时也为理解下文中老人的举动做好了铺垫。紧接着,在学生通过读、说、看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体会到老人与海鸥间和谐相处的情境后,再次插播老人和海鸥和谐相处的电影镜头,让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加立体直观。如此,通过“互联网+”,合理地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入课外资料,对文本进行补充,课外资料与文本交相辉映,掀起了学生情感的高潮,课堂的高效不言而喻。
又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对于生活在城镇里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对植物知识的积累是少之又少的。教学时,如果只依靠教师的嘴巴讲解,就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这时,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立即凸显:一张苍耳的图片,一个蒲公英随风飘飞的画面,一段豆荚炸裂的视频,马上就能解决学生的疑惑。这样,教学的难点就得到了突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提高。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在远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拐杖了。学生能够根据空中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自主地进行预习、学习,并能有所延伸。“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中丰富的数据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地查询,主动地去获取信息。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应该是: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其提出;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其解决。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索者,需要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才算是彻底地获取。但探索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若是学生遇到了“拦路虎”,教师就要出手帮助学生扫除障碍。这才是“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应扮演的角色。
如教学《风娃娃》时,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加以理解和感悟文本。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风的认识还不是那么深入,尤其是城镇的学生,对风车等事物也没有生活经验。那么,怎样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呢?这就需要一些重要的载体。教师可以整合资源,出示链接介绍风车的文字或者画面,甚至动画片,让学生进行直接观察后,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好铺垫。
又如,教学《树之歌》时,虽然是识字课,其教学目标还是要求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统编版课文中出现的插图有助于直观地认识树,但每张插图都很小,像白桦树、水杉,很多学生根本不认识,看图片也区分不清楚。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下载真实的树木图片让学生观察,就更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心理特征。这样的教学,使得网络资源与语文课堂深度融合,让教学更加高效。
三、“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山川异域,网络一线相连。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课堂40分钟十分有限,许多问题没法逐一深入探讨,“互联网+”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学生可以在课后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探究,把各自学习的结果实时和教师进行语音或者视频的沟通。当然,学生的作业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上传,借助软件批改。这样,就使得之前由于空间或时间的原因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得以破解,弥补了课堂教学探讨不够深入的难题。
当然,网络的合作不能仅局限于师生,更应该体现在生生之间的合作。笔者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鉴于大多数城乡结合部生源的家庭状况,让“互联网+”的学习举步维艰。这时候,教师可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能力上的差异进行搭配,也可根据学生性格上的差异进行搭配,甚至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搭配,让学生组成学习的伙伴。
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可在课前布置各小组合作预习,查找雷锋叔叔的一些生平资料。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比比哪个小组查到的资料多”“哪个小组查到的资料又多又好”的方式。由于事先做了小组分工,通过网络沟通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更多的资料,这样,无形中就带动了后进生的发展,彰显了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助力作用。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还应把课本作为范本,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应用到课后的阅读中,让语文学习和日常阅读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如教学《猴王出世》《宝黛初会》《景阳冈》《草船借箭》这一单元组的时候,教材只是选取了四大名著的片段让学生进行细读,要想获得对一整本书的了解和整体感知,在“互联网+”背景下,除了利用书本,还有更便利的方法,就是通过互联网查看作品简介或者赏析。那么,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可以搜索资料,并发到班级群中进行资源共享。合作完成预习的方式,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因为学生課前准备的程度参差不齐而影响了课堂实效。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交流评价
当前,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语言的表达,不再局限于试卷上的分数和等级。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科技进行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如希沃白板、智慧教室等多种教育信息技术平台上,都有课堂评价激励系统。这些评价形式比较新颖、活泼,能够吸引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在课程教学改革和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日新月异,课堂教学效果也必将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荆溪关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