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3 10:00张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9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农村课堂教学

张磊

【摘要】作为一门复杂难懂的自然学科,高中生物使得很多学生都望而生畏,不能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在农村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通过不断摸索,探究出许多适合农村高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既能够促使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又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如何在农村开展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农村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127-02

在传统农村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因此在教学中不被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很难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效率也比较低。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升学率的提高,广大农村教师开始重视生物教学,开始将一些新政策和理念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农村课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能够与生物课堂环境融为一体,熟练掌握生物知识,并学会应用生物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农村高中生在有技巧和吸引力的生物课堂中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真切体会到生物学科知识对于指导生活的意义,进而全身心投入其中,不仅能够高效地获取生物知识,还能够提升自身生物核心素养,为以后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之前的传统教学观念下,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只关注了知识的生成和传授过程,反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很容易造成“前面讲,后面忘”现象的出现,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学生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体,农村生物教师开始尝试通过情景教学法展开生物教学活动,在课堂中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发展、增强学生情感的情景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使之感悟到生物知识的乐趣性和实用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节时,农村生物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展开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课堂起始环节,教师便说道:“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现在大家想一想,自己年迈以后的模样!”学生立即开始思考,有学生说:“老了以后,我的头发就会变白,肌肉开始松弛,还长出许多老年斑,不能跑也不能跳,只能拄着拐棍或者轮椅行走!”其他学生被他生动的描述逗笑了,教师顺势问道:“我们都知道细胞是生命的基础,那老了之后,机体细胞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又或者说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这些特征与细胞有哪些联系呢?”学生又陷入沉思,教师由此引导他们将细胞水分减少、酶活降低、色素沉积、呼吸变慢等衰老细胞的形态表述出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生物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生物知识,兴趣浓厚,主动性较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随之提高。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拓学生学习视野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越来越好,成为了广大教师最为喜欢的教学辅助工具,同时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当人们一提到信息技术时,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内容便出现在眼前。教师在进行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时,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特点适当地通过信息技術展示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将课堂打造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使之能够直观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物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农村生物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有效开拓了学生学习视野。课上,教师首先讲述了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以及功能,使学生对生物膜产生了初步认知,了解到生物膜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增强了他们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随后,教师便借助信息技术将“活性污泥——生物膜一体化反应器”和“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装置以及工作原理展示出来,大大开拓了学生视野,使之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一些现象或者解决一些农业问题,还能够有效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好地生活。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实践探究活动虽然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一项高效教学手段,但由于教师在实践中很难把控全部学生,导致很少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凸显,实践教学理念被重点凸显出来,既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又能够锻炼他们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农村生活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来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来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时,农村生物教师通过组织开始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在学习“生长素”这一节内容前,生物教师告知学生自主预习本节课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领取适量的生长素和植物幼苗,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探究出生长素对植物有哪些作用、生长素的浓度对于植物生长有何影响等问题。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完成实验的能力,在教师布置作业后,他们的探究欲望很是强烈,通过小组协力讨论和探究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从中认识到了生长素对于植物的重要意义。农村高中生物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度,培养了他们探究能力。

四、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微课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手段,是借助多媒体来实现的一种教学方法,以短小精悍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高中生物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微课贯穿其中,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生物知识,以此来实现课堂的翻转,进一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效率。高中生在生物翻转课堂中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断高涨,能够通过观看视频高效地掌握生物知识和提升生物素养。

例如,学生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上课,生物教师便通过微课播放了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不同之处,并由此总结得出什么是减数分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逐步了解到除了有丝分裂外还存在减数分裂这一概念,进而产生想要深度探究减数分裂的欲望和热情。随后,生物教师在讲解了精子和卵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促使学生了解到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然后再次通过微课视频将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播放出来,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减数分裂的实质。高中生物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实现课堂的翻转,不仅提升了学生深度学习减数分裂的热情,还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将减数分裂的概念与精子或者卵细胞形成的过程联系在一起,实现高效生物教学目的。

五、尝试设置课堂悬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

所谓悬念,实际上是指能够引发人们深度阅读或者探究的一种诱惑力,能够使人们心中产生强烈的牵挂。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般都抵不过悬念的诱惑,学生也不例外。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悬念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知识点设置课堂悬念,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高中生在悬念的引导下会逐渐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更加感兴趣,并且尝试深度学习和探究生物奥秘,对提升自身的生物学习效率和生物素养十分有利。

例如,学生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一节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尝试设置课堂教学悬念展开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提升他们解决问题能力。一上课,生物教师便展示出三种不同肤色的人的图片,说道:“同学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人们的肤色有三种,那么不管是任何一种肤色的人的细胞是不是也不同呢?”有的学生说相同,有的学生说不同。生物教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通过初中生物课本中所学习的几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引出课本内容,详细地讲解细胞的多样性与同一性。在知识讲授完毕后,生物教师重新将话题引到一上课提出的问题上面,促使学生根据课上习得生物知识给出答案,促使其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生物内容应用在解决和探索深层次的生物知识上。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巧妙设置悬念展开教学,为后续讲解细胞的同一性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深度探究和解答问题的欲望,为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六、采取问题导学法,提升学生科学探究力

问题导学法是探究教学模式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素养,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结合生物知识分析了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并将问题导学法引入到课堂中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同时进一步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在探究中学会追求真理。

例如,学生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探究式生物教学活动,促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生物学习效率。一上课,生物教师便通过设疑法导入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考“染色体为什么在遗传上起作用”以及“如何证明DNA或者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激发其学生的探究欲望。隨后,生物教师直接引出课本中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将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使之思考“为什么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到小鼠体内后它正常,而将有毒的S型细菌注射后小鼠却死亡”、“为何将活的R型和死的S型共同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它依旧死亡”等问题,并利用逻辑推理能力想出格里菲斯如此设计实验的妙处,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高中生物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促使他们逐步养成了探究的良好习惯。

七、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各章节知识点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生物基本特征为基础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结构图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物知识,还能使其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习惯。学生通过网络知识结构,既能够掌握所学习章节,也可以通过回忆其他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方便记忆。

例如,在讲解“染色体”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真核生物细胞核是由染色构成的”,进而复习“真核细胞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可以通过联系“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知识点,巩固“人类遗传病和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由“染色体组”拓展到“单倍体育种和染色体变异”;可以由“基因是由染色体构成的”,引申到“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又如,教师在讲授“细胞中的化合物”时,不仅可以联想到“细胞中的元素”还可延伸到“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结构以及功能”,可以根据“各生物元素”联系到“遗传病”等。教师通过构建网络知识结构,既能将所学知识串联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整合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农村高中生物教师通过以上几种有效手段来展开生物教学活动,既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提升他们生物学科素养,又能够创设出有趣、高效的生物课堂,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使之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丹.农村高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张国成.浅谈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弊[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

[3]李爱东.浅谈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008):133.

[4]顾娟.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农村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5(26):57.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农村课堂教学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