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2020-01-03 10:04于宏刚郑成栋腾艳杨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大数据实践

于宏刚 郑成栋 腾艳杨

摘 要: 本文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混合式教学应用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例,从网络教学平台后台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和深度挖掘。从课程的年增长数目、推广信息化课程、教师使用平台的人数、“僵尸课程”所占比重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原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状,分析教师学生网络平台使用行为特点,反思高职院校实践,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决策数据支持。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应该从加强混合教学推广力度、增强信息化机制体制建设、持续建设技术与服务团队、加强网络平台的培训工作四个方面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大数据;教学平台;实践

一、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政策相继颁布,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网络教学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主要依托和工具,国外比较知名的教学平台有Blackboard、Moodle、Angel、Ecollege等,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时间较早,对平台的应用经验较为丰富,值得国内各类院校借鉴学习。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平台有THEOL清华教育在线、超星数字大学城、雨课堂、天空教室等。近年来,随着混合式教学的快速推广,网络教学平台在各高校纷纷上马,对高校网络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梁林梅、蔡建东、张思等从任务—技术视角对影响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鲜有定量研究,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以数据为基础开展研究。尽管国内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阶段,各个高职院校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全面推广在线教学,有效落实了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项目为契机,从2014年7月开始在全院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步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经过六年的使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成为学院的宝贵资源。如何对这些宝贵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分析,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决策数据支持,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大数据视角,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真实记录为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和挖掘,还原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状,分析教师学生网络平台使用行为特点,反思高职院校的实践,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持续、有效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从网络教学平台中提取数据,按照研究要求对数据进行选择、集成、分类,形成若干数据表格。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一般统计,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

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六年积累的教学数据,关键点在于网络教学平台数据收集。笔者作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学院管理员直接從平台的后台提取数据,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收集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数据,尽可能为本文研究提供所需数据。

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访谈法等方法还原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状,分析教师、学生网络平台使用行为特点,反思高职院校实践,为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包括从教师基于混合教学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是否应针对教师开展对应的混合教学平台培训及混合教学课程设计,制定合理的混合课程评价标准,建设混合教学的辅助团队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形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应用情况统计信息,教师和学生应用平台行为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存在“僵尸课程”的比例,本课题认为教师进入在线课程次数为0或者选课学生为0的课程即为“僵尸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各类课程的数目和所占比重大小,各类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校外顶岗实习课程、考试类课程、社团类课程、实习实训类课程等;对教师的讨论区发言、回文次数进行分析;对教师布置作业次数和批改作业次数进行分析;对发布课程通知次数、发布调查问卷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对添加试卷库次数、在线时长、添加播课单元次数、选课总人次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且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反思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建议和意见。

本研究的设计图如下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第一,从网络教学平台收集数据,采用直接提取数据、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法收集数据;第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具体采用Excel和WEKA分析软件;第三,根据分析结果,发现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发现教师、学生使用教学平台的行为特点;第四,为教学平台的后续使用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为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研究结果

按照研究要求对数据进行选择、集成、分类,形成若干数据表格。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一般统计,使用数据分析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数据分析作为一个公开的数据挖掘工作平台,集合了大量能承担数据挖掘任务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类、回归、聚类、关联规则,以及在新的交互式界面上的可视化,数据分析正适合于本文的研究。

1.平台总课程数目情况

本文首先对课程的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课程从2014年的24门课程到2020年的592门课程,增长了2467%,也就是增长了24倍,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可见学院采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从侧面证明了学院师生的信息化素养逐年提高,学院推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平台课程年增长情况

本文对课程的年增长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见图3,从2014年到2015年增长了61门课程,从2015年到2016年增长了95门课程,从2016年到2017年增长了156门课程,从2017年到2018年增长了137门课程,从增长趋势来看,2017年到2018年有小幅下降,下降的原因是经过几年的混合式课程推广,学院登录平台的课程已经基本趋于饱和状态,预计接下来的几年增长幅度会进一步下探。

3.信息化课程推广情况

为了推广混合式课程在平台的使用,学院教务处每年都会推广一批信息化课程,从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广混合式课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图4可以看到,从2014年的9门课程到2018年的32门课程,推广课程的数目在2016年达到最高峰,为42门课程,之后逐年降低。

4.平台课程推广比率

我们对教务处每年推广的课程数目和课程的自然增长数目进行对比分析,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推广课程的比率在2016年达到了44.2%之后,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图表显示2016年之后,教师自觉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教学的教师人数大幅增加。

5.教师使用平台人数

我们对教师使用平台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从图6可以看到教师的使用人数从2014年的29人到2018年的321人,增长了11068%,也就是增长了11倍,可见教师的使用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可度逐步提高,使用平台的积极性较高,使用平台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重日益增多,截至2018年已经超过了60%。

6.“僵尸课程”情况

由于使用平台的网络课程较多,同时发现部分课程使用率较低,为了分析出使用率较低的课程,本文将教师访问平台的登录次数低于10次的课程认为是“僵尸课程”。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僵尸课程”的占比达到了30.3%,也就是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课程为“僵尸课程”。

7.“僵尸课程”分布情况

为了探究为什么有那么多课程成为“僵尸课程”,我们继续分析。如图8所示,发现超过一半的课程为基础理论课,其次是继续教育类课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基础理论课成为“僵尸课程”的原因是教师一时兴起,建设了网络课程,由于激励机制不足、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培训力度不够导致教师不会使用平台功能等,放弃建设课程;继续教育類课程成为“僵尸课程”的原因是每年有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在培训过程中尝试建设网络课程,但是培训时间较短,培训结束后,网络课程自然遭到废弃,从而成为“僵尸课程”。

8.优秀课程建设情况

分析了平台上“僵尸课程”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分析优秀课程的情况,本文将学生的访问量超过1000次的定义为“优秀课程”。如图9所示,可以看到优秀课程的占比为36.3%,超过了三分之一。

9.优秀课程分布情况

如图10所示,优秀课程中基础理论课的占比达到了79.3%,其次是考试类、顶岗实习类和社团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基础理论课占比较高的原因一是基础理论课的总数较多,基数比较大;二是基础理论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比较好,教师比较重视。

10.“僵尸课程”学生访问量分布情况

为了验证“僵尸课程”和优秀课程的分类是否真实可信,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第一,教师访问量低于10次的“僵尸课程”中学生的访问量分布情况,最高访问量是多少。第二,学生访问量超过1000次的优秀课程中教师访问量分布情况,最少是多少。从下图可以看到,“僵尸课程”中学生的访问量基本处于0—20,最高的为58次;优秀课程中,教师的访问量基本都高于100次,最低的为16次。由此可见,上述分类“僵尸课程”和优秀课程的方法是真实可信的。

四、讨论及建议

(一)加大混合教学推广力度

学院经过五期的混合课程推广,达到了137门课程,带动全院建设了592门网络课程。对整个学院的信息化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推广原则。接下来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二)加强信息化机制体制建设

学院专门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化专家组;全面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响应教育部提出的CIO工作制度,由学院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兼任CIO,负责统筹学院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工作。

(三)持续建设技术与服务团队

信息化技术和保障服务团队建设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学院专门成立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全院信息化工作,信息中心下设电教中心、网络中心、机房中心、图书馆、学生团队,分别负责学院信息化工作。专门聘请国内外著名信息化专家成立学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团队,定期到校内开展信息化培训、讲座,更新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专门针对校内师生开展信息化相关培训,提高全院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四)加强网络平台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第一次使用网络平台,对于混合式课程设计和网络平台使用都较为迷茫,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由于第一次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混合式课程设计和混合式课程建设过程两个方面,辅助教师顺利完成第一次平台建课。

五、结语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政策文件的相继颁布,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项目为契机,从2014年7月开始在全院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步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经过六年的使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成为学院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分析,本研究认为应从加大混合教学推广力度、增强信息化机制体制建设、持续建设技术与服务团队、加强网络平台的培训工作四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罗冬梅.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纪录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教育网络,2018(7).

[2]丛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98-137.

[3]上超望,韩梦,刘清堂.大数据背景下在线学习过程性评价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90-95.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大数据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