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建议

2020-01-03 10:00颜安张文太盛建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

颜安 张文太 盛建东

【摘要】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作为新疆农业大学5个获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之一,源源不断的为新疆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事业输送着人才,但新时代下如何适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更高要求,如何科学、准确的定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  改革

【基金项目】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71-0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多门类构成的应用型学科。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能够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需求,熟练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农业、农资、环保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1-2]。当前,传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类专业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都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要求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时代背景和时代需求下,与时俱进,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提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育体系,强化实践课程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等应用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教学研究领域,紧密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和探索,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具有新疆地区特色的学科。依托自治区重点学科“土壤学”,教育部优势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建设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自治区精品课程“土壤学”,土壤学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平台,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探索适合新疆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地区及全国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农业资源与环境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与实际生产的需求矛盾不断加重,环境污染、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的保护等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日趋加重,造成农业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日渐突出。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从以往偏重学术的知识型人才向偏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转变,如何适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更高要求,如何科学、准确地定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以新疆农业大学2019年毕业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毕业生中有超过15%的学生选择了攻读硕士研究生,而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比例不足30%,且大多不愿去基层进行工作。一方面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计划和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污染源普查”等相关工作,急需大量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而另一方面人才招聘过程中又缺乏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调查和土壤肥料等方面的有技术、有经验的创新应用人才。

为此,本文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对口的事业单位(地、州土肥站,农业推广中心等相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肥料生产、环保环评、种植等企业)为主要的调研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摸清企事业单位对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现有人才的评价情况、未来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议等信息,科学、准确地定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新时代下农业资源与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人才需求调查

(一)调查方法及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种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对口事业单位(地、州土肥站,农业推广中心等相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肥料生产、环保环评、种植等企业)为主,本调查过程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63份,现场访谈对象30人。

(二)调查结论及分析

对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归纳,相关结果分析如下:

1.调研单位概况

从被调研的单位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共计99家,剩下的为国有企业(35家)、外资企业(6家)和事业单位(23家);从受访企业规模来看,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受访单位的人数均在200人以下,其中0-50人的企事业单位有83家,50-100和100-200人的企事业单位各有40家;受访单位新进本科生的工资级别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共计135家,占比82.8%;受访单位的业务内容主要为肥料生产、环境监测和现代农业,三者合计超过85.2%;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是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招聘本科生从事的主要岗位,分别为72家和77家;5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认为,人才与拥有各类资格证书的关系较小,而与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相关。

2.企事業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被调研的企事业单位要求应用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具备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植物营养学等方面的实践技能。这些实践技能,既包括了专业基础试验技能,也涵盖了与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相关的调查、测试、分析、相关软硬件工具的熟练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管理等。

3.企事业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的素质

从调查来看,聘用人才的专业技能是企事业单位招聘时主要看重的技能;专业对口的应聘者是企事业单位招聘时优先考虑的对象;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是招聘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能力;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实践能力薄弱,缺乏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企事业单位反馈目前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调查反馈数据及结合访谈意见,毕业生应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

综合本次从各企事业单位获得的反馈建议,在今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授课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从培养方式、培养途径、培养环节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把握实践应用、产学研、基层农业生产几个关键,不断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培养方式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首先就需构建时代要求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根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任务目标,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和就业单位需求,细化培养任务和内容。具体应包括: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实习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科研训练体系和以提高学生科技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这些体系的构建应紧扣培养任务的目标导向,并作为检验培养体系是否完善有效的标准纳入体系建设。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

(二)培养途径要与产学研相结合

農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常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可通过多种方式(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导师制,通过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参加专业实验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分布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5],进而培养应用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所需的相关能力(野外综合调查与评价能力、实验室的分析测试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以及农业生产与管理能力等)。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它以培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任务[6]。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要积极扩充校外产学研用基地建设。校外产学基地的建设要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和培养人才需要,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层层推进,以形成校企之间互相依托,全面合作的产学研用合作新局面[7]。

(三)培养环节要与基层农业生产相结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服务的主要领域就是基层农业生产一线,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实践能力薄弱,缺乏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必要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基层农业生产一线。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来,如何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人才队伍,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应加强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专业实习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一线面临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了解基层工作和农民群体的特点,在基层和农业生产一线学习农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同时在学生培养环节过程中就应围绕本地区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发展重点、难点、知识需求热点等问题,采取“不离乡土、不误农时、工学结合、因需施教、分段集中、统一培养”的培养模式,做好教学培养内容的因地制宜,做到按需施训、因人施教,建立与培养对象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能够贴近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8]。

总之,为了满足社会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既要立足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实际,也要充分利用产业、企业及科研等资源,统筹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并通过每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不断调整完善培养体系和方案,紧跟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步伐,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质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姚芳,李宁,李志强,武红旗,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业技能大赛的设计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20):139-140.

[2]姚芳,朱新萍,李宁,等.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分析[J].中国培训,2016(08):41-42.

[3]李宁,姚芳,武红旗,等.农业资源与环境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01):3-4.

[4]李宁,贾宏涛,姚芳,等.专业兴趣小组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92-193.

[5]张文太,盛建东,贾宏涛,等.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5):61-62.

[6]熊启中,徐刚,叶新新,柴如山,罗来超,张亮亮,章力干,郜红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192-193.

[7]刘庆,李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品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19-21.

[8]崔浩杰,廖超林,尹力初,周卫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57-58.

作者简介:

颜安(1983-),男,四川资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