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如
摘 要: 随着国家新课改政策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适应国家现行教育方针政策的教学模式新探索。本文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为研究目标,探索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
一、合作学习概述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基于一定的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奖励结构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研究视角而提出的,合作方式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和协作交往意识的强化有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是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结合郭晓艺的观点,本研究将合作学习定义为由一个小组或团队这样的共同体,在学习时为了完成同一个任务一起努力,通过明确分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共担结果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体,将主体交还给了学生,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课堂交流与互动。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原则
从合作学习模式的发展过程、理论基础、结构特征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则:
1.合理分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构成是一个个学习小组,因此,分组的合理性是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条件。在合理分组上要掌握几个基本要点“控制人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优势互补”。
2.选择学习内容注重实效原则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对所有思想政治学习内容都适用,有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需要独立完成,例如基本概念的识记。一般说来,应用性、分析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更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获得较大提高。
3.有的放矢原则
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让所有学生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合作学习才有方向,学生才能根据学习目的不断修正学习行为。
4.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必须依赖小组成员的个人学习,而不全是讨论结果。这就要求小组各成员必须在确保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而不应只强调最佳成员或最后结论。
5.整体提高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培养尖子,而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各尽所能,整体提高。
二、高中思政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发展现存问题及原因探析
当前,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普遍性问题是“有合作无学习”“重形式轻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高中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都会适当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但是根据笔者的实习经验与文献调查,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多课堂的运用都流于形式。下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中学思政课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分析原因。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时间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课堂知识的预习和对理论的综合运用上,合作学习时间包括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共同讨论的时间。现在很多课堂在合作学习环节都存在讨论时间不足的问题。比如学习“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各民主党派先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段材料时,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是两党制或多党制,而我们国家则是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呢?”这个问题牵涉各国政治形式和党派发展历程与背景,涉及的理论知识点与各国国情背景知识较广,课堂上短短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并不能得出结论。但是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各讨论小组都是快速地从书本上圈画相关知识点,并用言语将其组织起来作答。这种答案是同学对于课本知识的简单理解与提炼,个人及小组团队的深入思考、知识的拓展并没有得到体现。
2.教师课堂问题设置梯度不合理
为了实现全员参与,课堂问题的设置相当关键,问题设置太简单,不能引发学生探讨的欲望,达不到启发思想、延伸知识的目的;问题设置得太难,学生理论水平高度达不到,不知道从何着手。
比如说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一课教学中,如果教师将讨论的问题设置为“从文化角度解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何会走向世界”这种过于宽泛、宏观的问题,就会让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作答,可以切入的角度太多,直接影响小组讨论结果,影响教师的点评。但是像“从各国奥林匹克会微设计感受文化异同”这种问题,就明显缩小讨论范围,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在思考讨论的时候方向比较一致,具有可比性。
3.教师指导技能缺乏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在合作氛围下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虽然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在其中发挥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十分关键。不管是课堂合作讨论情境的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还是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包括分组策略、评价方式的设定等,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都无法取代。
(二)学生方面
1.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在现行教育评价体制下,学生的优异程度直接与成绩联系,无形中在学生之间营造了竞争氛围,导致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这种竞争观念阻碍了学生观点的阐述与发挥,导致他们对个人思想有所保留,不利于知识的共享与思维的开拓。
2.学生自控能力和合作参与度较低与不均衡
高中生处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的青春期,自控能力有所欠缺,一旦缺乏了教师的监管,表现更加明显。一方面,可能受到喧闹环境的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或由于讨论时间过长,出现闲聊、走位、串组的情况,导致课堂秩序失控,干扰课堂讨论的正常进行。
合作学习模式的小组建设原则中有一项是“组内异质”,这个异质必然导致活动小组组员水平不均衡。如果不加以引导,一些成绩好、表现力强的学生就容易成为主角,相反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组内就不作为或不敢作为,导致参与缺失。
三、新课改下中学思政课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改进建议
由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发展问题探析可以看出,教学实践中违背合作学习基本原则是导致实效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教师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未能根据实效原则选择学习内容,直接影响问题梯度的设置;教师违背有的放矢原则,未提前安排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不能预习学习内容,不能提前搜集、整理资料,影响个体学习的过程,阻碍独立观点的形成;教师指导技能缺乏、对于合作学习内涵的认识不足,很容易使合作学习过程成为尖子生独立展现的舞台,与整体提高的基本原则不相符。下面依据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培训
在我国,各地开始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时间不一致,发展水平有差异。组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开展先进教学理念交流,能够指导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操作,提高合作效率。针对现行思政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培训应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学会掌控课堂节奏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整体认知、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必须有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比如说通过查阅文献、实践调查等加深对讨论内容的理解,才是后续有效交流的基础。按照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应该在开始课堂内容讨论之前,将学生独立思考的准备时间和准备情况纳入课程规划及考核,同时在课堂上根据理论知识点的量和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留出充足合理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形成观点,并且在小组学习中真正实现观点的交换和讨论。
2.合理设置问题难度
问题的设置是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自主思考、探讨的过程当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互补充的过程。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设置十分重要:过难,学生难以找到思考的方向;过易达不到思考的目的。总之,合作讨论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在合作学习环节的参与度,影响合作学习效率。教师要在综合考虑全班学生认知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合作能力强弱的前提下合理化地设置合作学习内容,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总之,绝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否则必将影响学习效果。
3.提升指导技能
事实上,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结果的评价者,绝不是合作的旁观者,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调控者。其实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学生讨论以外,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的指导。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掌握了相应的指导方法和技能,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创设亲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思政课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实际生活经验较少、生活环境单纯的高中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不小的难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应该结合思政课特点,将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具体事例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讨论理论内容。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化理论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信息流通渠道的多元化,资源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应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选取教学材料,方便学生理解。另外,具体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学生更勇敢地表达真实思想。
(2)深入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促进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模式,教师应该懂得从学生的情感视角出发,关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引导,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首先可以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又能激发学生讨论兴趣的教学材料。另外,在课堂中要掌握探究方法的应用。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发表看法的时候,教师对他们表述的观点和情感,不能简单地采取否认、批评的态度,而应该在认同、肯定的基础上对其观点、情感进行非指导性应答,以平等的角度表述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但不是评判者。平等视角的对话既不会阻碍学生表达观点的自由度和自信心,又让教师参与到讨论过程当中,能够及时发现讨论的偏向性,及时纠偏,避免无效讨论,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效率。最后整合引导方式在课堂的应用能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为他们开辟不同的视角,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强化对课堂的管理和调控技能
课堂的管理和调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課堂秩序的管理,二是学生合作关系的调节。
传统的课堂纪律与合作学习的课堂纪律肯定是有差异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纪律标准掌握一个原则——高效课堂。师生互动良好、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模式所追求的课堂纪律,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在讨论过程中,每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本组的讨论话题,并且话题要与讨论的问题相关;其次,讨论的声音大小保持在本组同学能够听到,却不会干扰别组同学的程度;最后各组成员不走动座位、不影响别组成员讨论过程。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管理可以通过学生自治和教师参与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学生合作关系的调节是课堂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合”,若组内成员间有“不合”时,对教师布置的内容就不能完全表述甚至容易产生矛盾,不但影响讨论的效果,而且会对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当学习小组出现不同和分歧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交流合作,消除分歧,合作探究。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合作。由于合作技能缺乏,面对分歧时,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控制,导致矛盾越发尖锐,甚至无法化解。在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之前及小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讲授一些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要想避免矛盾升级爆发,教师应该在学生合作讨论时注意观察,留心各小组的讨论过程,兼顾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化解矛盾。
(4)学会建立相对高效、分配均衡的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元,合理的小组搭配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在分组上,考虑到思政课特殊的课堂性质,并不建议简单地以成绩作为小组划分标准,教师要按照合作学习分组原则,考虑班级人员数量、合作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水平、对课程的兴趣程度和个体性格等特征合理分组。这种按照组内异质原则组建小组的方式,使每个小组的发展更趋于稳定,使每个学习小组在成绩和性格方面的差异性更小,更能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整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应该是参与者。因此,小组学习时应该明确分工、积极设疑,保证每一个成员都有任务分配和负责区域,使整个小组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应该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保证合作学习有序开展。明确的小组分工不仅能使小组内部成员的合作意识增强,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效能。
(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于合作学习来讲,评价是向导,要想强化合作学习效果,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学习评价机制。刘平平认为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但包括合作结果的评价,而且包括合作过程的评价;不但应该有教师的评价,还应该有学生的评价。
整体来说,要想有效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方法科学化这三大原则,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思考与前进的过程。
(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1.日常教学中融入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教师应该融入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团队评价方法的应用。将每个小组成员的加分、扣分项目及团队合作程度项目纳入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增强学习小组成员的团队认同感和团队凝聚力。
2.强化学生自控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固然与年龄和个体性格有关,也与不良学习习惯相关。学习习惯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种行为特征,一旦形成,对于学习实践过程的影响就会很大。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强化学习的主动化倾向,在不需要施加监督外力的情况下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控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理想;二是明确课堂常规,强化课堂意识;三是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科学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张学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困境与革新之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8):180.
[2]王健.浅析新时期初中政治优质教学高效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149.
[3]黄烨.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课堂环境的构建[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2):124.
[4]郭晓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王东伟.略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学习新课标的一点体会[J].科技信息,2011(9):134.
[6]张芳.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4(08):167.
[7]蒋莉萍.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148-188.
[8]田甜,孟令奇.我国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7(1):76-79.
[9]杨灿,试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合作教学运用[J].小作家选刊,2016(27):18.
[10]曾继耘,张兰婷.小组合作学习中“边缘人”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4):26-28.
[11]杨永恩.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初探[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2(7):92-93.
[12]盧岚山.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指导、总结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14):101.
[13]向园园,李经天.缄默知识视域下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2):24-26.
[14]钱亚锋.使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11):92-93.
[15]饶锦荣.图解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9):111.
[16]刘平平.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7]伊国章.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5):68-69.
[18]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19]韦舒莹.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1.
[20]林刚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课堂巡视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