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校内审工作的发展与借鉴

2020-01-03 05:14:12范晔
营销界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内审新加坡审计工作

范晔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长,大学数量也不算多,但在短时间里得以飞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顶级名校。根据相关数据可知,新加坡知名大学的建设有其独到的经验。本文着重研究新加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开展工作,在学校飞速发展过程中保证各项工作沿规范化轨道运行,特别是其中值得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思考和借鉴的。

一、新加坡高校内部审计情况

(一)机构设置根据相关法律

高校以公司模式运转,校董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专司财经监督,主要任务是指出违反财经政策的经济行为,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审计委员会一般由校长兼任主席,成员均由董事会决定其人选。内部审计部门是学校审计工作的执行部门,接受校长和审计风险委员会的双重领导。内审部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独立性,除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外,不参与其他部门的任何工作,这一点上可以参考美国的三权分立,更好地保障内部监管的顺利进行,保证财务记录的可靠性。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负责人有人事决定权,对需外包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批准权,保证内部审计部门有效运用各类资源,独立开展审计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在接触公司的文件、记录、财产、人员及审计委员会时不受限制。

(二)审计内容

为确保监管资源配置的合理有效,围绕学校愿景和目标,新加坡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对象大都涵盖学校内部所有部门和所有工作环节,主要是对上述各学部、学院、研究院所及行政部门开展各类审计活动,重点是对各业务流程、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审计和对有关数据安全和系统迁移管理的IT审计。

(三)风险评估

审计项目和计划的制定流程新加坡高校的内审风险管理机构每年年初要求各被审计单位根据新加坡学校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要求填制本单位的审计风险评估工作报表,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再经新加坡校长委员会批准进行确定。高校审计风险管理部门根据确定的高校审计风险管理项目和计划,结合各被确定内审风险管理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沟通协调确定具体的审计方案以及项目工作开展的时间。将确定的审计计划提前两周通知学部、学院或研究院所的负责机构。

(四)审计人员

内审人员一般有明确的任期,对不适合具备内部审计人员资格的有明确规定。对于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方面,内审人员可以充分接近被审计单位的一切记录、财产和有关人员,但只对董事会和被审单位进行报告和建议,"自治"的管理理念和高度保持独立性的要求,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也没有落实义务,只是要求被审单位上报问题整改情况。

(五)审计工作模式

在新加坡,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规模上仅属于一个较小的单位,部门人员只承担涉及科研诚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审计项目,大部分审计业务依赖于外包,内审机构人员充当协调的角色。外包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项目整体外包,一种是指定人员外包。内部审计人员更重要的工作是平衡外包业务,他们比外聘人员更熟悉学校运作和科研工作情况及风险点,也更了解学校董事会、管理层和师生所关注的问题,所以如何平衡业务外包的范围和程度,利用外包审计成果向学校董事会报告,也是新加坡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更多思考的问题。

二、新加坡高校审计工作经验

(一)围绕学校愿景,明确审计目标

围绕学校使命和目标开展工作,反映师生及相关方关注与高风险领域。在新加坡,各高校都有自己明确的使命和愿景目标,内部审计机构就是围绕这些开展工作。随着学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日益增强,审计委员会更加依赖于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了解学校运行情况,确定各方面工作是否围绕学校使命和目标开展。

(二)用人唯贤,重视审计人员实际工作能力

在目前的新加坡,由于高校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人员一般可以直接向最高审计决策机构听取工作汇报,且人数不多,故对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素质、管理水平和实践经验,但更多倾向于实践工作经验而非学历、毕业院校等的要求.

(三)内部审计优化了治理机制,外部治理高校审计的灵活衔接

因为政府和高校审计作为与委 托机构建立代理关系的外部治理内容之一,不能由内部审计监督其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只能由委托政府和高校审计自身的能力来完成。高校内、 外部机构的审计及与政府和高校审计相衔接, 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新加坡高校审计工作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内审外部治理工作的方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内审外部治理工作的方向,推动了国家重大的政策和对学校重大决策的部署都得到了执行和有效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审定审计工作计划,听取审计结果汇报,研究解决审计重大问题,推进审计结果运用。明确内审工作方向与学校治理目标保持一致,以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审计计划确定、执行以及整改落实工作管理体系。做好传统审计项目,开拓新型审计业务,努力拓展广度和深度。

(二)进一步完善和治理审计人员结构,充分发挥各单位审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2018年习近平出任中央审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随即, 各地区、各审计单位先后分别决定成立本地区和各单位的审计监督委员会,如何完善和充分发挥各单位的审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监督并协调和指导内部相关审计机构和其从业人员的审计工作,成为各审计单位必须认真思考和协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新加坡委委委员高校的做法为我校审计委员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内审委员会机构同时向新加坡学校学习,健全检查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协调专项的审计并及时督促其审计结果的公告时间。

(三)发挥内审委员会管理的职能,由”把关型审计”向”管理型审计”模式转变

高校的组织内审管理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内部审计查账,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其熟悉和掌握学校规章制度及财务状况的优势充当一个"好参谋"。这应该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五个职能上。管理审计委员会注重于审查学校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和职能发挥的程度, 计划的执行程度和其效果如何,控制的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对组织内部结构的控制是否合理,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决策的快速反应,责权利关系是否国坡加新清晰;等等领导体制的管理是否科学、领导干部是否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及丰富的现代财务管理知识。

(四)进一步加强事前的监督,开展风险管理

学校内部审计和财务部门内控机构审计内审学校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不只是负责检查、监督学校财务部门或者有关的经济部门责任人的审计管理问题。因此,应建立审计风险等级评分的制度,选择审计风险高的学校内部单位作为优先进行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学校内审管理人员首先应进一步着眼于对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审计,首先应进一步研究审计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内部风险控制及其日常运行。然后,通过对与审计有关的数据、信息的搜集进行分析和检查,由简单的概括延伸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进一步认识学校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数据及其信息与反映学校实际财务状况的密切关系, 确定了会计准则的基本遵循和执行状况。这也许正是风险基础下的审计能有效地降低其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本原因和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内审新加坡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国外汇(2019年8期)2019-07-13 06:01:18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