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服务团的巾帼英雄

2020-01-03 06:19
红岩春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女战士服务团西南

■ 文 俊

◇被分配到西南局的西南服务团七中队女战士

1949年夏,渡江战役胜利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受命解放大西南。6月12日,刘伯承、邓小平决定从中央和老区选调一批新闻、邮电、财经、公安等方面的干部,同时招收上海、南京的大中学生、青年职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按照军事编制,将其列为进军大西南的第五梯队,随战斗部队同步进军。

消息传出,即在上海、南京、安徽等地掀起了一股“南下热”,万余进步青年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经过近三个月的会合、整编和集训学习, 10月1日,西南服务团17000余人整装出发,挺进西南。

经过跋山涉水,其中7000余名干部于该年12月先后抵达山城,投入到接管、建设重庆的艰巨任务中。在重庆,每解放一个县,就留下一个中队负责接管和政权建设,几乎每个区县和部门、工矿企业、学校等,都有西南服务团战士的身影。

女战士占全团总人数的20%

西南服务团总团长为宋任穷,第一团(上海团)团长是曹荻秋,下设重庆支队、川东支队等六个支队及技术大队、四川干部队、财经大队、文艺大队等。

这批女战士中,少数是来自解放区的老干部,如大革命时期的张琼英、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李琳、抗战时期的女战士胡真一等。大多数是刚投身革命队伍的知识青年。

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她们来到大西南,来到重庆,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开发西部的女志愿者。在创建人民政权和征粮剿匪战斗中,她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表现了无私无畏的精神。比如柳鑫、郑明君、陈宝荣、巫萍、陈锡瑶、梅遐龄、戴月等。

数千名西南服务团女战士分布于各条战线,28%在党政部门,35%在工业、财贸、金融、邮电、交通等部门,37%在教育、文化、科技、医药、卫生、新闻出版等部门。她们在不同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解放西南、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贡献。

◇行军途中的西南服务团

坚决跟着共产党走

公安支队直属女子中队的成员,既是天真活泼的姑娘,也是英姿飒爽、雷厉风行的女战士。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她们得到了温暖,立下了功勋。

她们当中,最小的14岁,最大的27岁,大部分是十七八岁的姑娘。从家庭来说,有的是普通工人、城市居民的子女,有的是商人、职员的孩子,有的是富裕人家的小姐。本人情况也各不一样。有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有的是年轻的母亲,还有正在热恋中的姑娘。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坚决跟着共产党走。

她们冲破各种阻力,凭着革命的信念,毅然踏上了进军大西南的征程。例如,陈艳玲,不堪继母虐待,果断参军入伍;宛明,因母亲不同意她参加二野军大,于是冒名顶替邻居蒲恒影的名字,参加了南京公安学校,以后又申请到西南服务团;王玕,伯父不同意她报考,就趁伯父回徐州时参加了西南服务团;张传青,她的婚姻由父母包办,育有一子,出发前孩子病重,可她忍痛出发南下。

公安支队三大队三中队中队长潘嘉镇,指导员曹春兰,分队长有李俊卿、王淑华、瞿坤、李海仙、张瑛英、潘嘉钊、胡事重等。除大队干部外,这支队伍中全是“半边天”。

行军途中,女战士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你帮我扶,体现了深厚的姐妹情。每到一个宿营地,她们严格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人民群众搞好关系,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2011年7月,闻喜县水利普查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清查工作,进入普查登记阶段。当时县级自筹资金已全部支出,中央直补还没有到位,水利普查的资金出现缺口。县水务局干部职工多方筹集,先后借资、垫资40余万元,保障了水利普查顺利实施。

克服各种阻挠和考验

西南服务团川南支队女生中队,从最初组建到进军结束,只有五个月的时间。但在革命启蒙教育下,她们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坚定了跟共产党走、革命到底的决心。

这支娘子军,绝大多数是苏州、无锡、常州一带的青年学生。她们家境优渥,不愁吃穿,相当一部分家长竭力阻挠其参加西南服务团。不少女学员瞒着家庭改名换姓参加革命,但没过多久,有的家长或以母亲病重为借口把女儿骗回家,或以升学等来引诱;有的以关禁闭、限制人身自由来强迫不让其归队;有的家长找到驻地,采取哭闹、下跪等方式软化女儿的决心;有的以断绝母女、父女关系,甚至寻死等相威胁。然而,绝大多数学员在组织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比如六中队的孙建华、七中队的徐黎明等。

入伍后,她们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不仅是在吃穿上不习惯,过去那种自由、散漫、轻松、安逸的生活,也被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军事化生活所代替。特别是要适应长途行军,那更是一道难关。但她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胜利地完成了行军任务。

队伍到达川南后,女生中队成员在接管、军管、征粮、剿匪、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有些甚至流血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颂歌。

轻伤不下火线

西南服务团职工大队三中队三小队是个女兵队,共有女战士九人,其中有三名党员。

一进团,她们就开始了艰苦的训练。1949年7月,在大夏大学报到集训。8月31日离开上海抵达南京,继续军政训练,驻狮子山原国民党破败的营房。这里,榛莽没径,荒草离离。大家进入驻地,稍事休息后便动手拔草,打扫场地,开辟水源,开拓新环境,然后投入训练。经过两个多月的军训,便随大部队踏上了解放大西南的征途。

徒步行军,困难重重。她们互相照应,歌声不断,笑声不断。陈淦芬由于过度疲劳,突发高烧,经久不退。队友们让她乘马车,她坚决拒绝,仍像往常一样,背上背包、米袋和水壶,继续前进。邱风拉肚子,大家商议把她留下或乘马车前进,但她坚持步行。胡伟英在一次夜行军时摔破了膝盖,却一声不吭,忍着剧痛,决不掉队,还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

为了共同的目标,女战士们甘于接受革命斗争的洗礼和艰苦生活的锻炼,义无反顾地奔赴大西南。

无怨无悔的革命人生

经过艰苦跋涉、风餐露宿、历尽艰险,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胜利完成了进军大西南八千里路“小长征”的任务。她们被分配到各个地点,参加民主改革运动,在不同岗位上默默地奉献青春热血。

在此,笔者选择一组巾帼事迹,以飨读者。

徐九虎,1920年5月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殷实家庭。1938年12月,在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她告别三个年幼的孩子,报名参加文艺大队,进军西南。1954年,被组织上送到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培训班进修。1956年返回重庆话剧团任导演,一头扎进剧目导演、演员培养等工作中。她因无暇照顾家庭和孩子,以至于大儿子在部队换防时意外牺牲近两个月后才得知消息。她为人低调,虽然在事业上颇有建树,受人敬仰,但决不居功,也从不向组织申请关照家人。

王珏,原名王佩玉,1930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一个殷实家庭。1949年7月,瞒着家人,改名考入文艺大队音乐分队。到重庆后,在重庆市文工团任学员队队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夏考入西南音专声乐系学习,1957年调云南省歌舞团。“文化大革命”中,她在五七干校插队落户,仍坚持基层的文艺辅导工作,为南涧彝族自治县筹建了文艺宣传队。1972年调州文化馆,1978年借调回省文联,1990年7月离休。

陈岚,原名欧阳鑫,生于1926年。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学生运动中,曾指挥四万人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与反动当局作斗争。上海解放时,加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响应党的号召,参加西南服务团。到重庆后,先后任重庆市文工团音乐队队长、歌舞队队长、重庆市歌舞团副团长,一干就是几十年。她在音乐界有数不清的头衔,但生活简朴,留下的遗产,除了一架钢琴、音响和书籍外,别无长物。

吕佩芬,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富裕家庭。曾参加上海学生运动,上海解放后,和朱文冲等九人由上海地下党保送,参加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后为重庆市文工团的演员。先后任舞蹈演员、教练、队长,曾任文化局艺术处处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3月14日,因病去世。

马玉兰,曾用名马毓兰,1928年2月出生于辽宁台安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7月参加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同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任文艺大队团支部委员,11月编入西南服务团文教队。到重庆后,分配到文管会,参加接管女子师范学院的工作。1950年3月,分配到重庆市教育局,任人事科科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4月调重庆市委宣传部,先后在干管处、学校教育处任干事。1972年5月,马玉兰调回重庆市教育局工作,1985年7月离休。

刘堃,1926年7月出生于山东潍坊一个职员家庭。1949年7月,与丈夫肖洙将只有六个月的孩子寄放在托儿所,一起参加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戏剧二小队,并任副小队长。到重庆后,在市文工团、市话剧团当演员。1956年7月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60年秋回重庆市话剧团实习,1971年12月底下放到长江电工厂监督劳动,1973年根据政策又回到市话剧团,1978年平反。

朱文冲,1932年3月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教师家庭。1949年7月参加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到重庆后为重庆市文工团歌舞演员,曾任文工团共青团支部书记。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8月考入四川外语学院国文系。1960年1月提前毕业,分配到重庆市中苏友协,任俄语广播教学主讲教师。1963年8月,随丈夫调往成都,在成都市13中任俄语教师,1973年后改教英语。

姚惠琴,1931年出生于上海南汇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1949年7月参加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到重庆后在重庆市文工团资料室、创作室工作。1951年4月,参加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第一期学习指导员训练班,结业回团后任学习指导员兼秘书。1952年5月调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任机要秘书,1955年初调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任市委书记李唐彬的秘书,1956年秋调《重庆日报》任编辑、记者。1958年下放到长寿湖农场劳动锻炼,后调到市委宣传部学校教育处。1961年,调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厅办公室,1971年3月重新分配工作,后在成都市计划委员会离休。

一个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一批特殊的英雄。尤其是那些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她们克服了生理上的特殊困难,与男战士们比高低,她们立场坚定、英勇果敢,她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扎根于人们心中。

◇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部分战士合影

◇被分配到重庆市第一区妇联的女战士

猜你喜欢
女战士服务团西南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政治印度教的“团党平衡”:新变化与新挑战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舞阳县开展技术服务
Country Driving
人工智能界的“女战士”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tereotypes and Diversity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格林利夫》中的梅太太形象
我省选派第四批“博士服务团”赴基
我省启动第三批“博士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