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

2020-01-02 08:47:00于海跃叶丹丹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技能辽宁

□ 王 馨 于海跃 叶丹丹

一、引言

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环保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不断深入,辽宁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对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对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二、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现状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坚持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团队[1]。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人才。辽宁作为东北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是国内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基地,然而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并却不能满足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

1.技能人才开发规模不足

目前,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规模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通过对辽宁就业网2015—2019年的数据整理,得出辽宁第一季度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见图1。2015—2019年,辽宁对于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2倍以上,且近4年的求人倍率呈持续增长态势,2019年第一季度求人倍率达2.54,技能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说明辽宁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有待进一步开发。

图1 2015—2019年辽宁第一季度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求人倍率情况

2.技能人才开发结构不合理

辽宁省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技能结构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对等现象突出[2]。截至目前,辽宁省技术工人总量达460万人,高技能人才112万人,占比24.35%,可见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并不多。其次,技能人才队伍的技能等级结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技能人才的等级水平总体偏低。其中,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技能人才分别占比38%、36%、26%,可以看出辽宁制造业高级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不高,难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技能人才水平的要求。

3.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辽宁很多制造企业并未对未来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素质、数量、结构等做出总体规划,基本以企业自身培养为主,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根据调查显示,80%企业的人才培养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对技能人才培养不重视,缺乏培养的系统性,采用职业技术院校培训、国外培训进修等外部培训方式的比例很低,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对技能人才应用性的要求[3]。

4.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

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是技能人才价值实现的依据,但目前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多数企业主要以受教育程度作为技能人才价值的评价标准,导致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被不公平、不合理地区别对待,造成辽宁制造业留不住技能型人才[4],二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中有很多不能科学量化的评价因素,如智力资源等,造成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

三、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要求

“中国制造2025”战略把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制造业全面升级,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制造业逐渐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随之对技能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等提出新的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技能人才要求结构

1.规模要求

(1)数量要求

“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出台《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推进高技能人才规模的稳步增长,完善辽宁省的人才工作体系。《计划》提出未来工作目标:到2020年,辽宁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达到350万,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32%,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才52万。辽宁制造业亟需提高高层次人才比例,构建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支撑辽宁全面振兴。

(2)质量要求

“中国制造2025”对辽宁制造业的技能人才提出了全新挑战。制造业的发展越发趋于智能化、数字化,因此对技能人才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制造业需要技能人才具备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会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5]。

2.人才结构

(1)技术型人才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对新增紧缺岗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领和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就要求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需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技能,熟练操作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工具,如编程能力、复杂系统的操控和设置能力等[6]。

(2)创新型人才

“中国制造2025” 战略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其要求制造企业定期研究定制发布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要实现提高辽宁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目标,技能人才需要提高自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在做好产品和服务模块化设计的同时,还需要为客户提供大规模的创新性服务,给客户带来满意的服务体验。

(3)复合型人才

“中国制造2025”时代,是以设计过程数字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及生产管理过程信息化等为宗旨构建现代化制造业,设计、制造乃至销售等专业之间的界限也不再那么明显,而是出现了交叉学科的相互融合,这就要求辽宁制造业技术人才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某一领域,而应是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人才。

3.人才素质

(1)知识素质

智能生产系统强调动态性、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生产者和设计者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跨学科知识储备成为技能人才素质提升的必修课,因此,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知识,还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心理学、互联网知识等;并且还需要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实时更新,熟知所在领域前沿的发展方向[7]。

(2)能力素质

“中国制造2025”以“提质增效”为基本要求,辽宁制造业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因此技能人才需要高度重视能力素质的提升。目前,辽宁制造业亟需能力素质高的技能人才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求拥有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开发人才能力的多样性,为辽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储备。

四、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路径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不再是简单的职业能力开发,而是从技能人才的技能、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本文基于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现状分析,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提出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路径,即明确技能人才开发需求—设计和实施技能人才开发计划—评估技能人才开发效果;同时,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高效协调机制应贯穿整个技能人才开发过程,见图3。

图3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路径

1.明确技能人才开发需求

分析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路径,首先要进行技能人才开发需求分析,通过对辽宁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规模、层次、素质结构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找出目前技能人才开发与其存在的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技能人才开发策略,同时从技能人才自身的开发需求分析,对比“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员工目前所具备的能力,通过绩效分析法、调查法、面谈法等对员工的开发需求进行分析,最终综合企业需求和个人开发需求。

2.设计和实施技能人才开发计划

设计和实施技能人才开发计划包括2个方面:一是技能人才开发方法的选择,根据开发主体的不同,分为企业内部开发、校企合作开发、培训机构开发;二是技能人才开发内容分析,根据开发需求分析结果,设计有针对性的开发内容,包括技能、能力、素质3个方面。

(1)选择技能人才开发方法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对辽宁制造企业的技能人才开发可以采用内部开发方式,即自己进行培训,发挥传统培训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在岗职工培训,制造企业应该设置“中国制造2025”专门教育与培训小组,培训人员负责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技能人才培训目标等[8]。其次,可以加强制造企业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利用辽宁省院校、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对全员进行技能岗位培训,拓展培训项目,重点提升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

(2)分析技能人才开发内容

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内容主要包括2个方面,分别是层次结构开发和能力开发。

第一,“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发展高端制造业,注重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应用,企业中操作人员的角色地位发生转变,需要技能人才具备新的技能和知识来适应智能制造趋势,因此信息化技能和专业技能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需要加强的技能[9]。

第二,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互联网+”思想的引入、智能化生产的实现都需要创新人才作为支撑,创新是根本。因此,创新能力开发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的重点。

第三,随着服务型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跨学科知识储备成为技能人才的必修课,因此需要提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素质。同时,虽然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也要加强培养技能人才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3.评估技能人才开发效果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技能人才的开发效果评估包括2个维度,即“量”和“质”。对于技能人才开发数量可以通过统计取得技能证书人员数进行评价,以此来分析技能人才的开发规模是否扩大;而技能人才的开发质量可以通过柯氏评估法进行评价,具体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4个角度进行。

第一,通过笔试测试的方式评价被开发对象对培训内容是否有效吸收。

第二,通过技能水平测试考察经过培训开发的技能人才其技能、知识能否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第三,通过实地访谈了解被开发对象是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能力,尤其是一些信息化技能、创新能力等。

第四,通过绩效考核进行被开发对象能力是否有所提升的成果评估。

五、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策略

技能人才对辽宁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技能人才的开发,需要辽宁当地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方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本文分别针对这3个方面提出了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的建议,如图4所示。

图4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辽宁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策略

1.政府方面

(1)推进政策“特色化”,实现技能人才规模效应

以《辽宁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为指导,规划和实施一些重点项目,如学徒制工程、工人技能提高工程等,制定技能人才开发工作规定。同时,在把握政策核心的基础上,要使政策符合当地的人才开发实际,使其更具可操作性。辽宁装备制造业急需高技能人才,可以对这类人才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除了物质激励,还可以制定一些高层面的激励,如一些行业内比较认可的荣誉奖励,从而扩大人才开发范围,实现技能人才的规模效应[10]。

(2)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政府应逐步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搭建中高职联合培养平台,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进技能人才系统培养[11]。二是实施新型考试招生试点工程,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和高精尖技能人才免试等招生办法,为技能人才提供多种接受素质教育的途径,从而使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达到智能制造对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

2.企业方面

(1)优化技能人才规划工作,促进技能人才科学发展

首先,制造企业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分解,确保技能人才规划方案的实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主线,要求企业紧密联系发展实际,不断修改完善技能人才的规划内容,保持人才规划的科学性[12]。其次,由组织部门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定期开展对人才规划工作的考核与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结合实际,制定适合该企业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相衔接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2)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实现技能人才价值

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的限制,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创新能力的比重,适当加入团队合作能力因素,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着手构建 “行业主导、制度完善、评价科学、基础健全、质量可靠”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切实把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好、岗位业绩优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出来,将鉴定工作作为人才素质提升、技能改进、岗位成才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技能人才各方面的要求,技能人才评价应该以定量评价为基础,加之定性评价指标(如智力因素),采取“1+X”评价方式,其中“1”表示公司统一职业标准要求,“X”表示一定的定性指标,从而实现评价体系的完整。

(3)创建技能人才引进模式,实现技能人才多元化

辽宁制造企业应改变单纯引进技术的传统做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引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复合技能型人才。由于国内具备国际视野与综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辽宁制造业在未来的人才开发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国际优秀技能人才。具体可以通过提高海外优秀人才的新酬待遇、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等方式,吸引和争夺国外制造业优秀的技能人才,从而实现制造业技能人才多元化[13]。

3.高职院校方面

(1)推进多方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了创新的必要性,制造业的人才开发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基于多方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高校为主导的内部和外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高校主导的内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指高职院校将2个或2个以上的学科或技能进行融合,用以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技能人才。辽宁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内部培养,而且应与政府、科研机构进行外部合作,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培养行业内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和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技能人才技能、素质都满足智能制造对技能方面的要求。

(2)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 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途径, 也是推动高职院校进行基础性和应用型研究的重要手段,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14]。“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制造业更加趋于数字化、智能化,为了适应辽宁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辽宁本地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学生与教师深入参与到企业的社会实践中去,共同探索基于岗位工作的课程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六、结论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有着深厚的底蕴,但是亟需智能创新、进行产业结构的智能化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辽宁制造业要抓住机遇,多方面、多角度对技能人才进行开发,以此来促进辽宁制造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辽宁制造业的技能人才开发现状,总结辽宁制造业的技能人才开发路径,分别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辽宁制造业的技能人才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高技能辽宁
辽宁之光
新少年(2022年3期)2022-03-17 07:06:38
读辽宁 爱辽宁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辽宁舰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8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8:47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焊接(2016年6期)2016-02-27 13:04:58
01海上辽宁
今日辽宁(2015年11期)2015-04-13 05:35:46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