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派霞,谷良田,韦建军,韦相贵,刘科明,刘树胜
(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2016 年“一带一路”参与国留学生人数约20.8 万人。 在这种机遇下, 北部湾大学切实推进国际化办学步伐,2017 年开始面向亚洲、非洲、大洋洲共计42 个国家和地区招收全英文授课学历留学生, 至今已有在校生600余人。 教育部在高教[2001]4 号文中曾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 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 国内的留学生一般分为语言生和学历生,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来华的学历留学生, 高校留学生课堂采用全英文授课, 能增强课堂的亲切程度,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和学习的兴趣。 近年来, 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工作已有少数高校开展了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李洁等人[2]曾系统介绍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开展了全英文授课项目中留学生就读体验的相关研究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的张伦等人[3]阐述了大学物理实验课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并就其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工程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开设工程训练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及工程能力。面向留学生开展工程训练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既能发扬国家课程特色,又可使留学生初步解决对工程学科“隔行如隔山”的问题,进一步做到“隔行不隔理”。 但开设全英文授课模式的工程训练难度较大, 通过文献查找、 实地调研等手段发现目前国内除北部湾大学外并未有其他高校开设全英文授课的工程训练课程。 文章通过调研分析北部湾大学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及在工程训练课程学习中所出现的现象, 开展工程训练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探讨出合适的教学实施方案。
2018 年秋季学期开始,北部湾大学正式面向留学生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工程训练课程, 至今已有机械、土木等7 个专业的留学生选修了该课程,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多次召集留学生授课团队开展授课情况调研, 同时根据学期末的学生成绩评定结果及留学生教学小组讨论会反馈意见, 总结目前开设全英文教学的工程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多来自非洲和亚洲国家, 其自身的汉语水平较弱, 其英语口语存在较浓的地方口音且语速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课堂的授课难度。为此,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留学生由于教育背景、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其时间观念、纪律意识不强,课堂表现多为好动、爱提问、善讨论, 相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讲解,授课教师须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材是国际化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因素[4],是开展工程训练全英文授课的重要基础条件。 合适的教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全英文课程尤为重要[5]。 对于大多数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而言,国外有大量的原版外文教材可以借鉴, 且新媒体上有大量的英文资料可以参考。然而,工程训练是我国的特色实践教学课程,国外并无此类课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全英文授课学历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在国内刚刚兴起,因此既没有国外原版外文教材,也没有可参考的国内英文教材。
工程训练课程项目繁杂,好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应切合专业实际和学生的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最终目标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 目前国内高校没有针对留学生工程训练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部分高校甚至沿用中国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大纲。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沿用原有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不理解、 缺乏兴趣,甚至出现逃课、厌学的现象。
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 全英文教学的工程训练课程的开设迫在眉睫, 为了使工程训练课程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优势,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着手课程改革。
工程训练为实践教学课程, 教学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机械制造方法, 掌握简单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工程素养。 全英文工程训练课程,与国内学生的工程训练课程相比,应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学习背景,把握理论简化、实践加强的原则,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
在教学内容方面, 留学生在制造业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欠缺, 而该课程不仅要让留学生掌握操作技术,更要让他们了解制造业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因此在理论授课内容深度上应兼顾留学生教育背景。另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证,该课程实训项目主要涵盖传统机械加工方法、现代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内容。
在教学策略上, 充分结合新媒体、“互联网+”的理念,采用项目驱动、微课等形式进行课程讲授,增强留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授课教师可利用WeChat、Email、MSN 等互联网手段,课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摸清学生的基础和兴趣, 课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课后根据学生考核结果以及学生对课堂的总体评价及相关建议, 对课程进行持续的优化改进。在概论以及各工种的理论讲述部分,以多媒体为辅助设备,以制造业的工艺过程为导向,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工程训练,为什么学,怎么学。
在授课方式上,留学生课堂活跃度高,喜欢从讨论中获取答案,但是汉语听说能力弱,英语口音重,因此教师可以问题为导向,增强互动环节,引导留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适当减缓语速,多用短句、图、动画、视频来讲授。为了保证课堂上留学生与教师之间充分沟通,在与国内学生授课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学时。
教材是全英文教学前提, 是开展工程训练全英文授课的重要基础条件。 除机械专业外的大多理工类专业缺乏对工程材料热处理、特种加工技术、传统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工程训练知识的认识。在没有原版英文教材可以借鉴的情况下, 需编写出适合留学生的全英文讲义,为此,我校专门成立讲义编写小组开展此项工作。
以中文版工程训练教材和现有设备情况为基础,讲义主要涵盖了工程训练课程的相关知识,常规制造和先进制造的方式方法,相关电工知识,以及有利于培养留学生工程素养,拓展学科视野,体验工程文化,感受工匠精神的内容。在讲义内容和实训项目选定后, 聘请有机械行业工作经验的英语专家进行讲义翻译, 小组成员对讲义全英文版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审查,并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优化。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拥有传统制造实训室、 先进制造实训室、特种加工实训室、3D 打印实训室、激光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多间。实训室有卧式车床、立式铣床、平面磨床、磨床(外圆、摇臂)、钻床、砂轮机、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数控加工中心(三轴、四轴、五轴)、车铣复合中心、数控电火花线切割走丝机床(快走丝、中走丝、慢走丝)、三维打印机、激光雕刻切割机、钳工技能实训平台、气焊气割设备等,可同时容纳至少30 人的实训教学,完全可满足留学生该课程实训需求。
工程训练课程是我校理、工、文科专业在大一时期的公共必修课。根据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留学生可以按班级选修1 学分或2 学分的工程训练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该课程的成绩评定标准: 期评成绩=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为各工种平时训练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的平均值,占期评成绩的20%;考试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的40%与技能考试的60%之和,占期评成绩的80%。 期评成绩不足60 分者,视为本课程学习不合格。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 该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留学生对该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且通过学习掌握了实训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留学生工程训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