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
若问老北京人:农历新年的头等大事是啥?回答恐怕是惊人的一致:过大年,逛庙会!
北京寺多,庙会也多。作为春节盛事的琉璃厂厂甸庙会,与金陵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的庙会并称中国四大庙会。
厂甸,本是城南一条小胡同(现西城区南新华街路东),元明时期曾在此设官窑烧琉璃瓦,便有了“琉璃厂”这个称呼,窑前的空地就被称作“厂甸”。厂甸附近有3座庙,都在正月开庙办市,百姓顺便赶集购货,时间久了,这一带的摊点儿便连成了片,便有了厂甸庙会这个称呼。
据我的经验,庙会最诱惑孩子的是“耍货”,就是玩具。招摇过市的冰糖葫芦、猎猎作响的大风车、嗡嗡嘤嘤的抖空竹,乃老北京著名的“老三样”。其余更是琳琅满目:琉璃喇叭、扑扑登儿、风葫芦、江米人、吹糖人、小鬃人、彩面塑、花脸、胡子、泥鸟登枝、鸡啄米、转花筒、竹节蛇、纸蝴蝶、布老虎、玻璃瓜果、彩绘蛋壳、蜡鸭子、袖箭、弹弓、竹木刀枪、手推蝴蝶车、秸秆或砖料做的楼台殿阁、各式花炮、灯笼、风筝……
“耍货”令小孩儿痴迷,也让大人沉醉。正月的厂甸,是老北京的童话。在这儿,每个人都成了孩子,每个孩子都领到了朝思暮想的玩具。
庙会小吃更是繁多,甜咸荤素麻,烙烤蒸炒煮:艾窝窝、炸三角、豌豆黄、煎灌肠、炸酱面、羊霜霜、焦圈、薄脆、凉糕、扒糕、年糕、枣糕、八宝茶、杏仁茶、老豆汁、炒肝、爆肚……连这条街上的空气,都成了免费大餐,让人徘徊流连。
旧厂甸最有名的,还数东西琉璃厂街的书店,荣宝斋、一得阁、戴月轩、博古斋、宏宝堂……使得它在京城庙会中有“文市”之誉。鲁迅在京13年,每年庙会都不曾落下。徐悲鸿、老舍、齐白石、张大千、胡适、郑振铎、张伯驹、朱自清……都在琉璃厂的书店间,留下了身影。
老北京另有谚语:大年三十熬一宿,正月初一扭一扭。这“扭”,说的便是赴庙会看戏耍。由于北倚前门大栅栏、南衔天桥场子(皆为老北京最热闹的地方),厂甸便引了大批江湖把式和艺人来凑趣。摔跤、秧歌、高跷、跑驴、太平鼓、舞狮、京戏、皮影、木偶、西洋镜、拉洋片……可谓观者如潮、人气冲霄。
有了这红火、闹腾的庙会,农历大年才有了喜庆劲儿。有了满眼的冰糖葫芦和风车,有了冲霄的锣鼓与吆喝,这正月的京城才有了容光和精气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