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黄陂女子

2020-01-02 23:59:08
武汉广播影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绿珠黄陂楚王

陈 蓓

之所以称之想象中的黄陂女子,是因为自己对于黄陂女子的印象,完全来自于几首古代的诗歌。首先是唐代王维写的《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篇幅极其有限,但又蕴含着一个曲折、复杂、哀婉、沉痛的故事。

息夫人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的女儿,因嫁给息国国君为妻又称息妫。息妫脸若桃花,有绝世之貌,又被称为桃花夫人。息夫人的姐姐是蔡国国君蔡侯的夫人,息夫人回陈国探亲时路过蔡国,受到蔡侯的款待。席间蔡侯被美色所惑情难自禁,对息夫人说出极其轻佻的言语,并施加调戏的行为,息夫人深感受辱大怒而去。

息侯知道后,想要惩罚蔡侯,为妻子出气,于是与楚王密谋,劝楚王出兵假攻息国,息再向蔡国求助,诱使蔡侯出兵相救息国。当蔡侯与楚国作战时,息侯不但不出兵相助前来搭救息国的蔡侯,反而在楚王俘虏蔡侯后大犒楚军,此时蔡侯才知中了息侯的算计。为了报复息侯,蔡侯在楚王面前盛赞息夫人的美貌,形容她是“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天下女色,未有如息妫之美者,真天人也”。好色的楚王听后,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遂举兵入息,灭了息国,将息夫人据为己有。息夫人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却一直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楚王问她,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短短的一句话,足以见出息夫人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屈辱、痛苦与无奈。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不要以为你今天的恩宠,就能让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像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是弱者对横暴贪婪的强权者的宣战,虽然柔弱,但显示出了弱小者“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可贵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其实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面对强占自己,给自己带来人格的污损与精神的创痛的楚王,惟一的反抗只能是无言以对。王维的诗歌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受尽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弱女子形象,在艺术上别有深沉动人之处。

对这位弱女子王维饱含同情,而唐代另一诗人杜牧在他的《题桃花夫人庙》中表达的则是另一种不同的态度。“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开头两句虽然也有对楚王荒淫无道的鞑伐,和对桃花夫人不幸遭际的同情,但是后面两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伶金谷坠楼人。”却突然转折,由默默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的责问:息的灭亡不正是因为息夫人的颜色吗?她的忍辱苟活,纵然无言,又岂能无咎无愧?这种责问的背后是红颜祸水的偏见。其实,从古至今,有多少红颜祸水的故事不是因男人的无道使然?还是《左传》上说得好:息国和息夫人的不幸起因于蔡侯,而蔡侯最终也因此招致了亡国丧身的厄运。恶的蔓延,如同大火在草原上燃烧,不可以接近,难道可以扑灭?引火者必自焚,这不正是蔡侯之类者的宿命吗?

杜诗最后一句引出了另一女子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来与息夫人两相对照。权贵孙秀因向石崇求绿珠不得,矫诏收石崇下狱。石崇临捕时对绿珠叹道:“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含泪回答:“当效死于君前。”遂坠楼而死。可伶金谷坠楼人,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夫人的一字贬词,然而褒贬俱在其中。清赵翼《瓯北诗话》说:“以绿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显露讥刺,尤得风人之旨耳。”

死与不死的高下之分真的就这样简单?从息夫人“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这一句沉痛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得到她“不是不愿死,只是不能死”的无可奈何。这不能死的原因是什么?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有很好的解释:“息妫闻变,叹曰‘引虎入室,吾自取也!’遂奔入后园中,欲投井而死。被斗丹(楚将)抢前一步,牵住衣裾曰:‘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何为夫妇俱死!’息妫黯然。斗丹引见楚王。楚王好言抚慰,许以不杀息侯,不斩息祀。”为了保全息侯以及族人的命息妫才不得不忍辱负重,苟且偷生。这对于内心原本刚烈、受不得半点侮辱的息夫人来说,活着不比死更难受?在我看来,忍人所不能之忍远比以一死而抗争者更令人钦敬。

奇女子毕竟要干出一番奇事。楚王死后,楚王与息夫人所生之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叔父令尹子元摄政。子元贪息夫人美色,欲谋取之。在息夫人的宫旁建造新馆,每天歌舞奏乐。息夫人哭着说:“先君让人歌舞是用来演习战备,征伐诸侯的。今令尹不用于仇敌,而用于未亡人之身旁,不是很奇怪吗?”侍人将夫人的话转告子元。子元说:“夫人不忘仇敌。我反倒忘了。”于是率战车600辆进攻郑国,但不胜而归,反而假报战绩,住进王宫,逼迫息夫人。斗射师斗廉劝阻,子元不听,还把斗廉抓起来。息夫人派侍人密告贤能之士斗谷于菟,使其入宫靖难,终于里应外合杀死子元,斗谷于菟接替子元为令尹,楚国大治,得以争胜中原。髯翁论公子元欲蛊息妫之事,有诗曰:

堪叹色胆大于身,不论尊兮不论亲。

莫怪狂且轻动念,楚夫人是息夫人。

息夫人的贤惠得到了楚人的爱戴,楚人尊称其为文夫人。然而以楚国之大独黄陂这个地方出现了一座桃花夫人庙。这足以说明黄陂这个地方更懂得对于息夫人的欣赏和尊奉,包括欣赏她的美貌、她的人格、她的无言的反抗、她的家国的情怀、她的担当、她的忍耐等等。只有懂得欣赏才会懂得传承,才会在这块土地上生长成发扬光大的文化土壤。历史就这样越过千年,在黄陂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另一位彪炳史册的奇女子——花木兰。

了解花木兰,同样是从诗歌开始。每当我读到《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句诗时,总要停下来去想象: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年轻女子要女扮男装到战场上去拼杀,是多么的不容易。木兰的叹息不正是她抉择前的踌躇?但是对于老父的爱、对于家人的担当让她毅然下定了出生入死的决心。尔后,辞爷娘,宿黄河,在一片沉寂中,听到鸣声溅溅的流水,她不由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母,想起了值得怀念的日常家庭生活。辞黄河,至黑山,已经接近前线,听着燕山胡马的啾啾嘶鸣,她想到的仍然是家乡,是骨肉之爱,这时候浮现在我眼前的木兰,不是一个冷血的战争工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女子,她对面临的困难有焦虑,对家乡父母有依恋,但她终于克服了种种顾虑,勇敢地走上了抗敌的火线,所以她终究是一个英雄,注定了要成就一段传奇。

息夫人面对屈辱的那种忍耐足以让人一掬同情之泪,而木兰女扮男装征战12年的那种忍耐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自己的好女儿更值得珍惜,在黄陂这个地方又有了一座木兰庙。在很多地方,建庙是为了供奉神灵祈求保佑,而黄陂的《桃花夫人庙》、《木兰庙》则是为了对曾经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奇女子表达纪念、敬重,是为了让后代以其为榜样星火相传。杜牧还有一首《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木兰男儿装扮下的女儿身、英雄行动下的女子心,以及这两者之间亦真亦幻挥之不去的冲突与复杂境地,而诗中木兰和明妃王昭君的灵犀一点、神交千载,更是将木兰对于家的担当上升到了对于国的担当。

没有去过黄陂,也没有与黄陂女子有过实在的接触,但因为这些诗,总是感觉自己对黄陂女子很熟悉。在我的想象中,黄陂女子一方面最有英雄气,巾帼胜过须眉,再怎么不可能做到的事也能做到,英雄得让你景仰;另一方面又最具儿女气,那种柔情、那种挚爱、那种水做的骨肉、那种默默的忍耐、那种吃苦,儿女得让你心疼。

猜你喜欢
绿珠黄陂楚王
清代女作家吟咏绿珠诗歌探究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工程与建设(2019年3期)2019-10-10 01:40:16
楚王失弓新编
浅谈绿珠故事殉情主题的嬗变
名作欣赏(2018年36期)2018-07-13 01:23:28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30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解读《绿珠传》中的绿珠形象
名作欣赏(2014年2期)2014-07-13 01:17:20
谁说黄陂不时尚
大武汉(2012年5期)2012-04-29 00:44:03
黄陂话:从乡土到流行
大武汉(2012年5期)2012-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