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楠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开放包容、适合创新创业的社会大环境,也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校园文创产品应是既有实用价值又蕴含丰富校园精神内涵、设计独特的产品,对内,具有丰富校园生活、塑造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归属感、增加凝聚力的作用;对外,在校际交流与宣传方面能够起到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国内一些高校近年来针对校园文创产品开发方面一直存在的创意不足、产品种类较少且陈旧与营销方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也与设计公司合作共同进行校园文创产品开发,希望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开发出更独特、更具创意、更受消费者欢迎的校园文创产品,真正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针对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生产、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文创产品开发经验,结合江苏建院自身特点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并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提出校园文创产品首先是以校园文化为主题,也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的载体;要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整合与提升,在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中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非遗技艺相融合,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表现形式诠释校园文化,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根据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受众人群心理特征设计生产出的产品。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也在于利用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特长学以致用,通过校园文创产品设计这个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一个途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非遗基因融入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中,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意义、制作精良的优秀校园文创产品,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并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就校园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内涵而言,笔者认为对于其理解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历史、传统、学科特色等狭义的“校园文化”,应包含更多文化特质——每所学校建校史或许有长有短,但无不扎根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土壤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孕育才能茁壮成长发展,历史与地域性特征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校园文化,这是我们引以为傲并难以割舍的文化根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凝结着无数先人们的智慧与心血,需要保护和继承,更需要的是对蕴含其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苏建院作为一所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虽然有着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但与一些历史悠久的知名高校相比较,建校史并不长,历史底蕴有所欠缺。在设计、研发文创产品的构思方面就要“扬长”且“补短”:在提炼、整合校园文化的同时吸取地方非遗传统之精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创新,找到资源整合的方法与途径。剪纸、泥塑、香包等地方性非遗技艺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与积淀,是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与艺术表现风格,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与辨识度。这些非遗基因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见闻,同时还提升了校园文创产品的艺术内涵,弥补了高职院校重视技能提升而容易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短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一条创新路径,也是非遗文化走入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有利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市场需求并了解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教师带领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学生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就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分析其对于校园文创产品的需求,并以此作为设计和开发校园文创产品的依据。
“非遗”和“校园文创”等系列课题的研究为校园文创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课程开发,把项目融入课程之中,教师带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非遗基因校园文创产品开发。
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发重点在“创意”和“产品”两方面。“创意”意味着突破与创新,是新颖的想法与不同寻常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且勇于打破常规与传统,例如:具有校园特色的设计元素、符号与非遗技艺的融合。艺术设计学院“混编型”教学团队中的地方“名师”“名匠”的加入使专业教学与实践与地方文化、非遗技艺相融合,亦使非遗基因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雅莲舍”非遗艺术中心致力于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非遗剪纸技艺带入校园文化,以剪纸形式表现校园风景、建筑、校训等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元素,也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但其现有的探索与实践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艺术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结合上,对于功能性、实用性方面考虑较少,这与校园文创产品的开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品”意味着要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针对现有校园文创产品普遍存在的品种少、种类陈旧无新意的问题,需要根据受众需求进行产品种类拓展,做到内涵——形式——产品三者的融合,在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受众群体需要的基础上,还需要主动发现潜在消费群体及其需求。这就要求课程设计不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充分了解受众群体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除了明信片、书签、马克杯、T恤、笔、笔记本、环保袋、徽章等传统校园文创产品以外更多贴近受众生活、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符合甚至超越受众心理预期的校园文创产品。
针对“大学生”这个校园文创特殊的受众群体,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惯与社交特征并分析其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与徐州原动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起进行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申报了“非遗基因校园文创产品开发——与非遗剪纸技艺相结合的校园主题手机壁纸与动态屏保设计”等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以校园文化为主题,在此基础上注重整合与提升,融入非遗剪纸技艺,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表现形式诠释校园文化,力求设计出蕴含丰富精神内涵,迎合大学生心理,满足年轻学生群体快节奏、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归属感、幸福感的系列校园主题手机壁纸与动态屏保。通过项目训练、教师指导与团队合作完成剪纸风格的校园主题手机壁纸与动态屏保设计,并在项目过程中巩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相应设计软件与制作技术;积累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经验,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校内工作室、实训室资源,进行各类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制作。艺术设计学院教学社区拥有22个艺术实训室、12个画室、10个理实一体化教室以及动画非线性编辑实训室等7个核心技能实训室,例如:丝网印刷工作室、包装工作室、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工作室、大师设计坊、视频拍摄与处理实训室等。这些校内资源可以满足实训课程中的一些样品制作。“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依托学校工作室、设计公司,将工作情景、设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学生以学徒身份、员工身份学习知识并建立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学生进入工作室参与实际项目制作,积累项目制作经验与个人作品,并在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其中,大师设计坊作为非遗技艺与校园文创融合的一个平台,不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和行业大师进行讲座和授课,邀请台湾等地艺术院校师生进行混编班级授课,给学生提供与非遗技艺传承人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技艺的学习真正了解非遗,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与台湾师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共同探讨与交流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不同的学习、生活背景也给予师生更多的创作素材与灵感,为校园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校企合作为产品的生产制作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的设计真正转化为“产品”。与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原动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品合作设计研发,使学生利用企业实境训练课程、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带着实训项目真正进入企业,体验企业设计、生产环节,通过项目的策划、设计、生产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树立“品牌化”意识,“品牌化”是现代营销的一个标志,校园文创产品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唯一性,需要塑造自己的独特品牌以区别于其它学校,品牌化也更有利于高校的形象推广。在品牌化确立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形成系统化,可以避免盲目开发引起的重复开发与品质参差不齐等不良后果,确保校园文创产品的质量。
其次,运用多种营销手段进行多渠道的推广与销售。利用微信公众号、QQ、校园活动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例如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辟相应的栏目,配合节日和学校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推出新的校园话题和设计产品,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特别是开学季和毕业季这两个特殊时期,线下销售和推广可以在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点和时间段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利用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互动式体验,例如:根据消费者需求,现场进行定制化设计等,让受众参与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来,增强受众的参与性,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综上所述,校园文创“产品”的概念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物品”,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优秀的校园文创产品能够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更能够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利用学校相关资源优势,进行融入非遗基因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营销推广,需要在充分考虑到受众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对形式、内涵和功能性方面进行发掘、融合、拓展,在传统校园文创产品以外寻找到更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创产品类型,使校园文创产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进而构建校园文创产品的品牌化、系统化。利用现代媒体、网络等多种营销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这样才能打造出有内涵、有品质、受欢迎的优秀校园文创产品,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